2024年05月03日
微信

【基督时报观察】圣诞节在中国:2013年气氛趋冷 商业化无后劲 教会要发力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3年12月28日 12:48 |
播放

和十年前比,圣诞节在中国当然是更为流行和火爆的一个节日了。但细细比较2010、2011、2012和2013年的圣诞节一些情况,基督时报发现,2013年的圣诞气氛最冷清,尤其是社会层面人们对圣诞的表现不再如之前的2、3年那样欢迎和火爆,商业层面遇冷的表现尤为明显。

这让我们再次看到,如果圣诞节在中国只是去宗教化的节日、或者只是靠商业化的驱动力,那么将会越来越无趣、无彩、无后劲。

而作为基督肢体的中国教会,需要爱护圣诞节、为圣诞节注入真正的含义,让中国的圣诞节也越来越注入虔诚真谛,那么圣诞节在中国才会越来越走的远。

在百度新闻中键入“圣诞节遇冷”,就会发现上千篇关于2013年圣诞节遇冷情况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新闻网报四处内江的大学生自己包了“平安果”、还有圣诞老人挂件等等练摊,很久没卖出去多少,销量不太理想;现代金报消息浙江甬城的圣诞节也是不温不火,尽管一些酒店推出了亲民价的圣诞晚宴,但还是明显遇冷,酒店入住率明显低于往年,一些商场超市表示,圣诞树、圣诞饰品今年还直降了20%以上。新华网也有文章说山东烟台今年也是圣诞经济遇冷,往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圣诞节饰品热销的时刻,各大酒店、饭店也开始了大规模圣诞宣传,但今年情况不同,圣诞餐饮预订遭遇冰点,市民也更加加崇尚环保不再选择奢侈的物品或者大餐,今年的圣诞经济有点“冷”,还有沈阳的高价圣诞宴一样遇冷,酒店不得不圣诞降价吸引市民,“ 沈陽青年大街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工作人員平安夜的时候介绍說,去年一場明星助陣的聖誕宴最高價格每位達到16999元,今年跌了一半還多,而最便宜的隻有1288元。而且“到現在聖誕宴高端票還有大量沒賣出去。”

关于为何今年圣诞遇冷?有分析说这有多重的因素,比如国人对洋节不如以前那么感冒、还有消费者在经历了多年轮番促销商战的之后购物热情减退、今年政策严厉打击送礼贪腐等,还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包括许多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说到为什么本来圣洁和美好的圣诞节如今在中国变成了购物和狂欢节。

连《环球时报》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甚至还特别提到,圣诞节因为中国城市教会的努力正在“逆袭”,恢复圣诞的真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这个季节走进教会。

12月19日,《环球时报》英文版刊登了一篇文章《Christmas crusade》,这篇文章的作者刘栋是基督徒,他于23日在自己的微博上亦上传了这篇文章的中文翻译版《圣诞逆袭战》,他称之为“城市教会的圣诞逆袭——当2013年圣诞节,这个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购物和狂欢的节日越来越近之时。在中国,并非所有人都决定投身于消费主义狂欢的浪潮中,相反,他们正在试图提醒人们恢复圣诞节本来的意义,越来越多中国人在圣诞节走进教会。”

一位来自北京的基督徒王军告诉刘栋说,在中国因着消费主义而流行的圣诞节,但基督徒所宣扬的更重要的是在于纪念“基督精神”,他说:“基督精神就是为救赎众生而舍己的牺牲精神。圣诞文化里正充溢着这种基督精神,它提醒我们去关爱、安慰、鼓励别人,就好像昔日基督关爱有需要的人一样。”

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杨凤岗教授对刘栋说到他的看法,他首先肯定中国人近年来庆祝圣诞这是全球化时代自然而然的现象也表明中国人的开放心态和对于现代西方文明的拥抱,时下上而言的圣诞热等虽然有功利目的但也是由市场规律造成的,无可厚非,但可惜的是“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在圣诞节只是忙于吃喝的人来说,恐怕他们不会理解圣诞节的神圣含义。教会在圣诞节请人来是非常自然的。圣诞节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积极的。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基督徒,他们一方面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同胞自己的文化传统,一方面认信超越民族局限的基督教,并且正在形成中国大陆特有的圣诞庆祝文化。”

看来,真正能够给中国的圣诞节注入真谛和活力的是中国的教会,而非商家和社会,如此圣诞节在中国才能有真正的明天,才能越走越远。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