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2日
微信

如何接纳配偶的不完美?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5月01日 07:27 |
播放

“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这是很多人所共有的特征。

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个地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人。如果我们双眼一直盯在一个人身上看,那么一定会发现这个人身上的不好。当然,如果我们本身就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时候,那么将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客观来说,在人的生命中很难找到完美,因为“完美”这个词语,在人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之后,就已经不在人的生命中了。

亚当和夏娃在没有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时,二人赤着身体并不觉羞耻。可见当时他们二人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保留,对上帝也没有什么保留,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并没有羞耻的概念。

“没有羞耻的概念”,也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为在起初亚当夏娃被创造时,他们二人本身并不需要分辨善恶、分辨是非,因为他们只要照着上帝的话语去做就可以。但他们违背了上帝的话语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在此之后,他们就需要分别善良、是非、对错了。因为违背上帝心意的种子已经种在他们的心中。

罪的种子已经撒在了人的心中,又怎能期待人再次活出完美的生活呢?

所以在亚当和夏娃之间,就出现了彼此推卸责任的场景。之后在他们的儿子中间,就出现了人类当中的第一桩凶杀案。如果我们的视角再往后看,看到罗得时期,就发现罪在人性里面的泛滥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男到女、从老到少,所行的尽都是恶”这是罗得时期的写照。当然,恶贯满盈的时候就触动了上帝的怒气,施行了审判。

那我们今天呢?不得不说,我们也同样是被罪辖制的人,同时是生在罪中、长在罪中的人,我们又怎能完美呢?

在不完美中期待完美,正如人生短暂却盼望永恒一样,这是隐藏在生命最深处的良知、道德、理想所发出的呼唤。但是实时却告诉我们,我们永远无法期待对方完美。

一方面,每个人都受着肉体的辖制、情绪的限制,无法活出百分之百的自由。另外一方面,我们自己本身也不是完美的人。

最近一短时间,我常常会接听到一些婚内弟兄姐妹的电话。“你看他在家里也不搞卫生”,“你看他每天就知道睡觉,什么都不管”,“你看他天天就知道玩手机”......

挑剔、指责仿佛是如今婚姻的常态,但是这确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我们的确承认配偶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请问:“我们的行为、反应、思想就真的正确么?”

圣经中谈到约拿因为一棵蓖麻被虫咬死,以至于无处躲太阳而大大发怒,上帝问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约拿说:“我发努以至于死,都合乎理!”

其实约拿发怒的理由和我们今天很像,当触碰到我们的利益时,我们就认为发怒以至于死都是对的,但是没有触碰到我们利益时,尽管对方做了极其邪恶的事情,我们却无动于衷。

由此可见,我们的发怒与否,与我们的自身利益有直接的关系。其实婚姻中也是一样的,当我们看到配偶各种问题的时候,究竟是因为配偶触碰到了我的利益、因为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还是因为对方本身真的行在了邪恶的道路中呢?

比如:“你看他在家里也不搞卫生”,其实这样的挑剔,就与我们自己直接的关系。我们不能否认对方有错,但是我们也要问一问自己,我们今天的爱、承担、接纳,是否是完全的呢?“你看他天天就知道玩手机”,面对这样的挑剔时,我们是否也要反思自己,是否被一些事情辖制呢?

对方错是真实的,但是我们也要反思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们自己是否行在了正确的路上。

书上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我们自己尚且不完美,又岂能期待对方完美呢?

在不完美中期待完美,这是良知对我们的呼唤,其实是我们自己应该走的路。应当将目光定睛在自己身上,在圣灵的能力中,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真理的标准衡量配偶。

婚姻是人世间最亲近的关系,也是最能暴露生命本质的关系。善良、公义、虚伪、懒惰......

这些生命本来的面貌,会清晰的呈现在彼此的面前。可想而知,如果这其中没有上帝的怜悯和恩典,两个人的关系会走向何方呢?

所以老一代圣徒常说:“基督徒要练内功”,这个内功并不是像气功一样的内功。而是强调我们要在神的话语中向内对付我们自己、造就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己越来越有从基督而来的谦卑、温柔、良善,这样美好的品质在生命中的时候,自然就会少有挑剔、指责,相反会有的则是奉献、承担、代求。

这个世界用各样的谎言、虚假在破坏着婚姻的关系,但是当我们按着上帝的心意生活,不用自己的标准评判是非的时候,我们的婚姻必然会得蒙祝福。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Drew Coffman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