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微信

基督徒当要依靠基督荣辱不惊,定睛永恒!

作者: 志献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11月12日 09:08 |
播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日光之下有很多人在追逐于金钱名利,而少有人能看破浮沉,认真对待生命的本源。

昨天接到一位同学去世的消息,非常吃惊也非常遗憾。在上学期间他一直都是学霸级别的人物,不仅学习厉害做人也非常成功。虽然从大学毕业之后少有联系,但他的消息略有耳闻,自主创业、央视专访、跨国合作等等,就觉得他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让人可望而不可及。

说不羡慕有点太假,曾经的同窗好友又恰巧是同龄人,对方可以挥斥方遒,而我却还是个穷传道人,在风雨交织的夜晚想这件事不可谓不悲伤。

听闻这位同学去世的消息时,悲伤始终萦绕于心。这几年陆陆续续有些同学离开世界,高中同学、大学同学,这些人距离自己实在太近,近得仿佛就是自己一样,让我不禁思想自己如何度过在世的日子。

年少时总会做一个梦,梦见自己站立于云端俯视山峦;到了青年时期,看见前辈们一个又一个到达梦想的巅峰,以至于自己也开始不断追逐;时至今日才逐渐发现,一切如同黄粱一梦,弹指间就会成为烟消云散。

想起耶稣曾经说过的一个比喻:“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长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想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碎食充饥,甚至还有狗来舔他的疮。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苦……”

一个是富贵的财主,一个是贫穷的乞丐,今生不同,永恒迥别,这岂不让人深思么?

认真看时可以发现,贫贱富贵都是这个世界赋予人的一种状态,都会随着死亡的来临完全消失。但生命中最本质的状态,却在死亡过后显得璀璨。今天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将短暂的今生当作了永恒,将必朽坏的世界当作了永恒的居所。

荣辱不惊,不是为提升自己所谓的修养和素质,以至于达到一种临危不乱的泰然;而是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并不属于这个世界,所以这世界的一切事情均与我们无关。

雄鹰不会羡慕山鸡的自由,猛虎不会窥探野狗的领地,同样一个拥有永生并且有崇高人生追求的人,又怎能会被金钱和权利束缚呢?当一个基督徒真实看见自己所跟随的上帝有多么伟大、真实的看见耶稣为信他之人所留的恩典有多么浩瀚时,他必然会像保罗一样,情愿死也绝不辜负神的选召。

荣辱不惊,不是因为自己得不到所以产生的自我安慰。有些人常常会将“知足常乐”挂在嘴边,可以确切的说有些人是真知足,而有些人是被迫知足,因为很多事情求而不得,以至于无奈接受了现实。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其中表明的是人的气节;“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其中表明的是人的选择。

基督徒“有衣有食就当知足”的生活态度,就是为人的气节,更是一种人生的选择。不羡慕财富,不轻看卑微,反而在基督丰盛的恩典中气定神闲、怡然自乐。

荣辱不惊,不是因为目光短浅,相反更是一种智慧的行动。有些人说:“基督徒活的太消极,一点都不向上,动不动就跪下祷告,动不动就‘感谢上帝’,简直就阻碍社会发展”。每当听见这样声音时,我知道他们并不是真的了解基督徒。

回顾历史的足迹,无论在物理、化学、天文、地理、人文等领域,基督徒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转眼看今天,在各个领域依然有基督徒辛苦付出的痕迹。只是基督徒所有的付出,都有一个标准——不求人的纪念,乃求神的纪念。

所以在各行各业中,真实的基督徒就会如同一股清流一样存在于众人中,他们必然会不断谦卑、舍己、忍耐,当然基督徒也会有血气和情欲,但在神的光照中他们会改变自己。

有人将这看作一种愚昧,不追名不逐利,究竟图个什么?我想基督徒所图的就是安慰耶稣的心,讨神的喜欢。我们不追求这个世界的享受,乃是因为我们更看中神在永恒中为我们所存留的居所;我们依靠的不是眼睛可以看到的今天,乃是那看不见的永恒。

荣辱不惊,是我们基督徒应该拥有的一种生命状态,就应该如同拉撒路一样,虽然他极贫穷、受惊羞辱,但他却到亚伯拉罕的怀抱;财主虽然享受一生宴乐,结果却在地狱中受煎熬,其中滋味不言而喻。

身居高位,不以高位自居;深处低位,不以低位自卑。恰恰相反,身在高位中我们更要谨慎、谦卑行在上帝面前,因为祂是使人升高使人降卑的主;身在地位,我们要转向神,坚定相信祂对人的应许必然永不落空。这样,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中,都能以平和的心态,泰然处之。

上帝会将我们放在不同的环境,有人是富足的有人像我一样是穷传道人,但是这一切实际上都不重要,就如同地球的另一端有一个陌生人打喷嚏一样,对我们无关痛痒。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在这人生中,定准目光,坚定的跟随神,这才是我们人生得到永恒祝福的关键。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