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微信

上海有媒体实景云游展现上海现存最早的新教教堂:圣三一堂

作者: 刘索菲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12月14日 06:34 |
播放

上海圣三一堂因其堂内外均为清水红砖墙面,因此也被称为“红礼拜堂”。她是19世纪保留至今且保留完好的新教教堂,2017年获得亚太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在上海以及全国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23年7月下旬,有上海日报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乔争月作为主持人,与圣三一教堂保养维护工程负责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副院长宿新宝,以实景直播的形式带观众云游了有150多年历史的圣三一堂,宿院长主要介绍了圣三一堂的三代建筑史、室内空间特点和彩绘玻璃的工艺特点等内容。

圣三一堂的三代建筑史

宿院长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圣三一堂是第三代教堂。

第一代教堂是由英国建筑师史来庆设计,但因其不熟悉上海的地形地貌,仅仅十年的时间第一代建筑就因地基沉降等原因倒塌了。之后,他在第一代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补和加固,因此出现了第二代圣三一堂,然而1805年末期,第二代教堂也倒塌了。

第三代圣三一堂请了英国专门做哥特式建筑的建筑师司科特画好图纸后,由建筑师凯德纳进行落地工作。根据上海软地基的特点,他首先打好木桩,在木桩上面铺了花岗石,解决了地基沉降的问题,让教堂建造在稳固的基础上。虽然现在教堂略微有沉降,但是宿院长认为,这个沉降是均衡且稳定的。

圣三一堂的室内空间特点

圣三一堂由中间的主厅和两侧的辅房组合而成,从平面上看是拉丁十字,整体的空间特点是典型的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的中心区域是往上走的,有很大的空间,平面上的两侧辅房和中心区域是连在一起的,中间用独木竹断开,整个平面都可以使用。中心区域的顶部有高差,天气好的时候阳光可以从天窗洒进来。

cxl9uf1jwk8qdptacs.png
直播视频截图

2021年的小规模的保养维护

宿院长介绍,这次的维护是为了解决屋顶木梁被白蚁侵蚀的问题。他们采取的方案是在木梁旁边撑了根钢梁来支撑原来的木梁。为了使钢梁和木梁尽量融为一体,他们在钢梁上喷涂了油漆,不仔细看的话看不出来是钢梁,从视觉上看老的木梁也还在。因此,在没做太大的改变的基础上,解决了教堂的安全问题。

那如何彻底解决白蚁侵蚀屋顶木梁的问题?宿院长发现,屋顶的温度高于地面的温度,且屋顶两侧的天窗无法排风,由此形成的潮湿温暖的环境很容易滋生白蚁。因此,他们将每三个天窗中的一个改成了可开启的天窗,并且因为天窗很高、不好开启的原因做了电动开窗器。另外他们在打开的天窗上加上了金属网,避免鸟和虫子飞进教堂。通过这些措施,改善了教堂的内环境,把潮湿温热的空气带走,在对教堂做最小干预的情况下,从根本上解决了白蚁侵蚀木梁的问题。

彩绘玻璃窗的工艺特点

彩绘玻璃窗的工艺在欧洲很传统,宿院长说它的标准叫法是“铅条彩色/彩绘玻璃”。据他介绍,彩绘玻璃上的人物线条是用铅条折出来的。设计师先将图案画在玻璃上,再对玻璃进行烧制,把颜色烧在玻璃里。每块玻璃是铅条与铅条之间的小块,铅条是工字形的,可以将玻璃卡在铅条里面。铅条刚做出来是软的,等它氧化之后就变硬了,也固定了。

早期的彩绘玻璃是靠进口,然而在1900-1910年土山湾孤儿院就有了中国人自己做彩绘玻璃窗的记录。

cxl9z988l55kdhbbpm.png
直播视频截图  彩绘玻璃

雷士德纪念窗

在这些彩绘玻璃中,最大的一块叫做“雷士德纪念窗”。

主持人乔争月分享,雷士德原本是一名英国建筑师,后来到上海工作,他积累了很多财富,然而在他的遗嘱里他将财产捐赠给了上海,他所捐赠的财产用来资助建造了雷士德工学院、雷士德医学院和仁济医院等地方。

宿院长表示,除此之外,他捐赠的财产也被用来做圣三一堂的内部的装修、彩绘玻璃的修缮等用途。为了纪念他的奉献,主教将最大的一块窗户命名为雷士德纪念窗。雷士德纪念窗的彩绘玻璃图案使用了圣书里面捐赠和爱心等内容作为故事。遗憾的是彩绘玻璃窗上的图案已经没有了,只能通过内容自己想象。

cxla6l5ahjzfnttrza.png
直播视频截图  失去图案和色彩的雷德纪念窗

最后,宿院长在回应乔争月的发现——讲经台和长椅的材质和风格都是一致时,他表示,教堂内的家具陈设都是一体的,这和教堂的空间氛围很匹配,可以让人感受到教堂的大空间尺度,也感受温润的木制和人的亲近感受,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所以,文物的修缮保护工作是全方位的,无论从环境空间到建筑到内部家具的细节都是浑然一体的,让人感受到圣三一堂的美丽和昔日的光彩。”主持人最后总结到。


云游圣三一堂可点击:
上集  
下集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