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微信

惟愿我们能单纯爱主,不惧世俗与蜚语!

作者: 志献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11月25日 09:02 |
播放

耶稣曾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见神。”

或许因为年龄逐渐增长的原因,我越来越喜欢回忆小时候。

记得自己少年时,因住校只能每周周末回家,但每次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关上卧室门,将垫子铺在地上,然后单纯地向上帝祷告,通常能祷告两个多小时。

可以说这也是我每次渴望回家的原因之一,因为可以“坦然”的发声呼求,然后把mp4里面的音频更新,下载最新的讲道内容,以备晚上放学在寝室偷偷的听。其实小时候对信仰寻求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每天午休都会翻看藏在被子里面的圣经,并且用心背记圣经的话语,对神的话语深信不移。

还记得有一次牧师讲道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我听完就将自己仅有的零花钱投入到奉献箱内,奇妙的是没过两天就有很多人给我买好吃的来……

其实当时对教会的事情了解并不是很多,对社会也完全没有认识,但就是深信耶稣爱我,他会一直的保守我,我也要单单纯纯的爱他。

因为这样一颗单纯的心,促使我踏上了服侍的道路,也正是因为这样一颗单纯的心,神保守我走到了现在。

其实参与侍奉的人会发现一件事,就是服侍神的过程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最开始时以为神的家中会有温柔、谦卑、饶恕、忍耐等等,但走进去以后才发现,原来牧师身上也有不足,温文尔雅的弟兄也会有脾气……

我曾以为只要单纯的爱主就够了,但随着经历的增多,发现也要建立弟兄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说吧,你想请A牧师过来讲道,但是你和他的关系并不好,你请他就会很不容易。但是B牧师和A牧师关系非常好,事情就会比较容易。在侍奉中,随着经历增多年纪增大,也逐渐发现原本应该属灵的关系中,好像也有很多世俗的关系在。

有一个阶段我特别想不明白,甚至也不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因为觉得太俗。当然也是磕磕绊绊地走过来,并开始了解在走这段路的过程中有两个选择:一是变成一个俗人,将世俗的标准融合到弟兄姊妹的关系中,这样与大家都一样就皆大欢喜;另一个是持守圣经的教导,活出生命的真实。

即使在基督教的世界中,当我们完全按照圣经的教导去生活时,也会有人嘲笑说:“你信的太死了”、“你活的太理想了”、“你应该学会变通”……这样的话,听得太多了。

在侍奉的路上,我一直被冠名为“冲动”“单纯”“幼稚”,而不像他们做事那么有韬略,也不像有的人那样左右逢源,但我始终知道我是侍奉在上帝面前,而不是去讨人的喜欢。

透过圣经看时可以看到法利赛人,他们用行动向百姓证明自己信仰的纯正性和虔诚性,但很奇怪的是他们竟然被耶稣责备了。耶稣说:“他们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繸子做长了。”

这里面可以很清楚看见法利赛人的“智慧”,他们通过做一些表面的现象让别人看见,从而获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其实用今天的话讲叫做“手段”,这样的“手段”很多时候进行了属灵的包装,从而被使用在教会中。

比如说“爱主就要服侍教会”、“牧者说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最实际的顺服”等等,这些都是被属灵“包装”后世俗的产物。我无意抨击任何人不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所希望的是信徒们能单纯的活在上帝面前。

我自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我却常常不被一些长者喜欢,原因在于我并不是一个按照他们心意去侍奉的人。因为我深信,人跟随的对象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某个组织,乃是耶稣基督,所以人必须按照圣经的原则做神所托付的事情。

一路走过来,我曾向无数人解释过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有无数人嗤之以鼻,说我这样的想法一定无法侍奉,并且劝解我说“要学会适应环境……”。倘若为了自己,我可以适应环境,甚至改变自己,但为了神的托付,我断然不能轻易的放弃。

后来,我不再向别人解释什么,不再看周围的环境、听周围的声音,只是抬头仰望主恩,低头殷勤做工,我忽然发现当有这样调整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想起玛利亚用香膏膏抹耶稣,耶稣在当时称赞说这是一件美事,耶稣之所以称赞玛利亚,原因并不是看重香膏的价值,乃是因为他看见了玛利亚单纯、奉献、完全浇奠的心。门徒们跟随耶稣三年半之久,依然无法了解他的心,但就这样一个女子,却能不顾一切的拿出所有的献给耶稣。

就像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见神”,唯有清心的人才能知道神的心意。

思来想去,唯有单纯跟随主才是最智慧的选择,人的计划和谋略终究都会成空,但在基督里面的真实却会历久弥新。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