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微信

信仰的持久与偶像的临时性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10月02日 20:51 |
播放

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我一个同学约我去爬山,山腰上有一座寺庙,供奉的不是佛教神像,而是当地的土地公和一位医生,据说晚清时他的医术救了许多感染瘟疫的村民。

同学爬到山腰后,就直接走进了寺院,在殿堂门口犹豫了一小会,走进去对着神像拜了拜,然后走出来。我很好奇,他什么时候皈依了宗教。

在上山的路上,我问起他什么时候皈依了民间宗教。他向我说起他拜神像的原因。

临近毕业,他考了两个地方的公务员,都失败了,眼看马上要毕业了,工作没有着落,家里又在催婚,所以对前途产生了迷茫,因此去拜拜神像,希望能给点启示和安慰。

像他这样的情况,我遇到不少,尤其在小时候,农村的很多村民,如果突然对神像虔诚起来,那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以决定的情况或者灾难。他们有时候也突然会拎着礼物去巫婆家里,对神灵的突然敬拜,总是能从他们发愁的脸上看出原因。

老师喜欢警告学生,不要临近考试了才努力学习,临时抱佛脚是学习的大忌。

临时抱佛脚,这不仅是那些平时不努力学习、到考试时才努力以图提升分数的捷径心理,也是宗教现象中,崇拜偶像者的心理。

基督教的上帝,是抽象神,并且是禁止敬拜偶像的。因此当摩西传递了上帝的启示之后,在整个出埃及的旷野中,这位摸不着看不到的无形之神,成为整个在旷野中族群的危机根源之一。埃及的宗教是对太阳神的崇拜,太阳是看得到的,是可以感受的,其它神也都有他的神像在神庙里,因此这样的神容易被大家把握。但是面对一个无形无相的上帝,当族群在旷野里出现危机的时候,这样一位无形无相的神,对于大家度过危机可能并不起太大作用,原因就在于祂的不可把握性。

要知道,在矿野里一切危机都是眼前的、即时的、当下的,偶像反而能带来即时的安慰。这就是为什么当摩西去西奈山久久不下来之后,犹太人要求亚伦立金牛犊为偶像的原因。金牛犊与上帝比起来,容易从视觉上把握,人们对它的敬拜,多少能从中获取即时的安慰。

正如我那个同学一样,对未来的迷茫是眼前的即时困境,对着神像拜了又拜,能从心理上减弱焦虑,其实从理性上说,他也明白仅仅拜几下神像是没什么用的,那个被拜的神像也不会帮助他什么。

所以从心理上来说,拜偶像这种事,有时候还有它存在的理由,但这种即时的带着功利性的敬拜心理,也正如“临时抱佛脚”所言,是临时的。

为什么说拜偶像是临时的呢?因为偶像自身是没有生命的,偶像所具备的一切价值,都是拜他的人临时附加上去的。一个木头雕刻成的神像,拜他的人,可以赋予它惩善扬恶的性质,也可以赋予它治病救人的性质,更可以赋予它保佑逢赌必赢的性质,这种临时性和即时赋予的特点,恰好说明了偶像崇拜的另一个特性,那就偶像本身并不附加伦理规则,从而对人的道德约束性就很低。

正是出于对偶像崇拜的功利性质,人们才根据自己的即时需求而预设了神像的功能,也正是因为此,神像自身的形象性和视觉可把握性,让神像表面所赋予的看似伦理规则的内涵,变得个人化。一个为了赌博赢钱而前来拜神像的人,是不会反思赌博是否符合道德规则的;一个祈求做生意发财的人,也不会思考是否要遵守商业规则;一个走路捡到钱的人,在感谢神像的灵验时,也不会考虑这是不是不当得利。因为神像本身的功利性和即时性,决定了他不具备终极的道德规范,和强制的公义法则。

因为神像的这种特点是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投射到神像身上的。

换句话说,不是人们敬拜一个神像,然后遵守这个神像的相应规则,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以神像的名义制定一种规则,这种规则一般情况下是不符合通行的道德规范的。比如,一个通行的商业规则可以约束所有的商业行为,那么商业活动的成败在这些商业规则中本来已经提供了答案。但那些不甘于失败的拜偶像者,恰是为自己用不光明的手段获取成功而在神像那里寻求合法性和心理的安慰。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拜偶像都与违背道德相关,但神像与伦理规则的分离,总是为这种行为提供可能的支持。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拜神像的临时性质,让人们无法建立一种持久的信仰,从而无从谈起与该信仰相关的文化。

而无形无相的上帝与此不同,上帝的形象在旧约里更多的是以律法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律法在犹太教早期,起着国家法律的作用,因此,上帝信仰本身就有着强制性和持久性的规则意识。

正是在这种伦理道德的规范意识之下,才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信徒,以及信徒群体。而对于神像崇拜来说,神像的临时性决定了人们对神像忠诚的短暂性,这样就形成了铁打的神像,流水的信徒。正是信徒群体的缺乏,从而无法形成与此相关的文化。

所以回过头来,我那个同学拜完民间宗教的神像,又去拜了其它宗教的神像,偶像的性质,决定了其对神像并不能形成持久的皈依和信仰。也许在工作有了转机之后,他就会为曾经拜神像的行为感觉可笑,也许在情况没有好转的情况下,他还会试着拜拜其它的神像。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