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微信

蒋佩蓉:人之初,性本善?

作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8月16日 08:44 |
播放

有些人问我,如何去评估某个专家的理念。也有些人认为,那些优秀的理念和培训体系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理念根基其实差距不大,只是表现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是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因为不同体系有不同的出发点。
我评估任何大师、专家或某种理念的最根本标准就是我的信仰。因为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看待所有事情的“眼镜”或“指南针”都是建立在我的信仰基础上面的。
 
我深信,任何大师或者理论都有偏差的可能,唯有《圣经》里面的真理是超越时代、文化、地理、民族或任何不完美的人所受的限制。因此当任何理念跟我的信仰有所冲突的时候,我会选择相信我的信仰所教导的真理,而不是目前最流行的理念或大师。
 
我是一个基督徒,所以我不认可“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出发点。因为我深深了解自己内心的黑暗。然而,在看清堕落的自己时,我感受到创造我的上帝对我无条件地接纳,他始终坚定地给予我他的爱和我绝对不配得的恩典。我看得到自己的黑暗和堕落倾向,深深知道我需要一个完全爱我的上帝对我慈爱地管教。他不是残酷的上帝,他也很爱他其他的孩子还有他创造的万物。因为上帝爱我,所以我要好好地爱其他人,这样我才能活出上帝所喜悦的人生。
 
同时,虽然幼小的孩子没有犯任何罪,我还是看到,他们已开始有能力为自己做出选择。在没有任何成人的教导下他们很自然地就会撒谎、嫉妒,或者摆出自私的态度。正因为我已经体会到超越任何人能够付出的爱——上帝对我的爱,我才有勇气和力量面对我的配偶和孩子的不完美,进而接纳他们,继续坚定地爱他们。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我真的爱我的孩子,那么管教孩子是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放任孩子,让他们完全自由地去选择一切,实在是对我所肩负的神圣责任的不负责甚至推卸。
 
如果一切都让孩子去做主、去选择,他不会自然地选择去关爱别人、尊重别人、考虑别人。这些“技能”都是需要父母用心教导的。让孩子们跟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家长一点儿不做引导而只是一味信任他们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就是不了解自然界的强者欺负弱者的规律。如果成人不帮孩子们维持公正,到了最后孩子很可能更强势或更狡猾,个性最强势或最有心机的孩子就会占上风。热力学的第二定律证明:孤立系统的熵值永远是增加的,因此要使系统从终态回到初态必需借助外界的作用。完全让孩子独自去处理自己的世界,他内心的“熵”只能增加,必需借助外界的作用才能回到初态的“最低熵”的状态。
 
对孩子的管教,“教”多于“管”。因为“教”是训练孩子获得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孩子“空空的杯子”倒满“好水”,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倒空“脏水”。但是这不等于孩子永远不需要“管”,我们管教孩子的出发点是对他的爱,和对他本性的认识和接纳。这种接纳也只有在我们先体会到后,才有能力给予孩子。往任何一边走极端,无论是无条件的纵容和溺爱,还是严厉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剥夺孩子的心意,其实都是对自己的本性缺乏认知或接纳。
 
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国式教育的恐惧与焦虑》里面,我把建立在精英社会价值观上的中国教育体系与金字塔相比,教育的功能用来淘汰,而不是培养每人成才:
 
“两国心态上的差异,主要根源于资源分配的不同。在西方,地广人稀,机遇众多。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尽量发挥造物主赋予每个人的潜能与天赋来服务、充实社会。而在中国,教育则意味着在人才济济,机遇难求。在中国,金字塔尖的1%的人掌握了社会绝大多数的资源,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是决定社会资源如何分配的基石。高考对众人而言,是爬上金字塔顶端的一个公平机遇,但残酷的是获胜者寥寥无几。教育系统像是一个漏斗,它追求的不是人人受教育的权利,而是为这个社会筛分等级,筛分的工具则是那个冷冰冰高高在上的考试分数线。对于中国学子而言,分数的确决定命运。同样的,社会也倾向于以这样的外在尺码来评价一个人,而忽略每个人独特的魅力与内在价值。如此一来,恐惧与焦虑怎能不严重?!”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其假定就是人的本性是会自然向善的。因此,当一个人到了最顶尖的精英的时候,会为下面其他99%的人维持公正和公平,也自然的,他会放下自己本身的利益去为别人服务。很明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朝代不断地更换,却没有让我们看到统治者能维持对老百姓的长期慈爱,也证明一个没有监督的、完全的权力必将走向完全的腐败。
 
西方社会的结构建立在“人性倾向堕落”的假定。因此,体系里面有各种制衡,防止任何人会拥有绝对的决定权,也会监督掌权者,让他不会去滥用人民交托给他的权力。教育体系里同样强调:无论任何人地位高低,都需要遵守具体的规则。要是触犯了,无论那人地位的高低或是拥有多少权力,都要接受同样的惩罚和后果。社会结构和公正的维持是建立在法律体系上,而不是人情或者掌权者所定的想法或理念上。
 
要是我们的孩子成长在一个完全自由的环境,没有学会如何遵守规则或接受任何外来的限制,他以后离开家进入社会的时候迟早要接受社会的管教。长大后的他不会去考虑他人,为别人或社会负责任。一个由一群自私自我的成人建立的社会将是一个可怕的、强者欺负弱者的社会。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未来社会公民?这就要看我们对人本性的认识。
 
以下是一些从《圣经》来的跟管教有关文字:
 
基督徒林书豪最常提起的一段经文: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 罗马书 5章3-8节
 
“你们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再者,我们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们,我们尚且敬重他,何况万灵的父,我们岂不更当顺服他得生吗?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希伯来书12章5-11 节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