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微信

新时代的禾场 温州教会的民工宣教

作者: 海粟 | | 2010年06月11日 21:06 |
播放

据有关方面测算,2005年农民工数量估计1.5亿人,而到2007年底已经接近3亿,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8年年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共有农民工3.35亿人,占总人口的34.5%。由于就业、福利歧视等原因,农民工是中国大陆城市最底层的阶层,许多人处于非常艰难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之中。他们的生存状态受到关注,同时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群体,基督教牧者们也开始探讨关于民工宣教的话题。近日,温州的牧禾弟兄在《麦种》杂志上发表了名为《走进农民工-再思温州教会的福音使命》的文章,对于民工宣教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呼吁。

 
一、民工宣教的伦理反思 
     
首先,民工在城市有着明显的自卑情结。造成这种自卑情结既有民工自身的原因,又有社会的原因。一方面民工家庭的贫困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并造成“自我封闭”和“自我隔绝”;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城里人对他们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偏见和歧视行为,甚至在教会中也有这种现象。无形当中,民工族群与城市本地人中间有一道极大的深渊相隔。民工在城市被沦落为“边缘群体”。这种状况的存在,极大地刺激他们的自尊心。
     
其次,民工在城市一直面临着不平等的对待。这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回报与他们的付出不够平等。长期以来,民工群体一直是这个社会最具活力的劳动大军。他们为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廉价的劳动力,成就了千万个企业的壮大和数百座城镇的繁荣。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沿海地区,正是依靠数千万从落后地区流入的农民工的努力,才获得了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有人这样形容:“民工早已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像城市的血液和润滑剂,维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没有民工,城市就会瘫痪。城市是花,民工是水,没有民工,城市之花就会枯萎。”然而,这些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工,他们在城镇从事工人的工作,但无法如市民一样享受到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失业保险、住房等各种的社会保障;他们的青春、血汗甚至生命虽然都遗落在异乡城镇,但终究难以在它乡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摆脱不了叶落归“乡”的命运;在经济繁荣时,我们只看到他们不停劳动的身影,而出现经济危机时,最先被裁员和清退的也正是他们。
 
 
据了解,目前我国民工具体有以下“八难”: 
    
一是角色扮演难。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尴尬角色,他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干得比牛多,却在待遇、权利等方面无法与正式工人相比,还往往成为被忽视的群体,“民工”这一角色的扮演充满了血汗与辛酸。
   
二是劳动合同难。劳动关系不规范成为民工心中的永远的“痛”。目前,民工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到40%,其中还存在许多无效合同和霸王合同。 
    
三是劳动保护难。在没有硬性规定必须为民工实施意外伤害保险时,有哪个企业会自觉为他们交纳保险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工致残人员近70万,其中民工占绝大多数。 
   
四是社会保障难。民工严重缺乏医疗和社会保障。我们目前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没有覆盖民工这一块,他们成为被遗忘的群落。 
    
五是维权难。民工是血汗挣钱,辛酸维权,在拿到他们应得的微薄的劳动报酬的关键时刻,他们还要忍受雇主的“最后一刀”——欠薪。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全国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人均1000元左右。此外,民工还有多少“迟到的权利”?强行收取“保证金”,延长劳动时间、不支付加班工资……
   
六是发展难。农民工普遍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缺乏,靠体力挣钱,很难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来提升自我。
   
七是生活难。身处异乡的民工,不仅被众多的城里人歧视,还常常遭到各种不同的管理部门以各种理由来进行盘剥。暂住证、管理费、计划生育盘查、城管费等等,项目多如牛毛。 
    
八是子女教育难。对许多随父母入城的民工子女来说,读书简直成了一种奢求:一是无校可进;二是需要缴纳较高的费用,一部分民工的孩子因此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
 
    
不难看出,民工身处城市,却不属于城市。曾几何时,他们已被编入“另类人”、“边缘化”的队伍。其实,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也有自己的生存权利。然而谁能“走进农民工”?谁能体贴他们的感受?谁能安慰他们受伤的心?圣经说:主耶稣看见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太9:36)。深切盼望温州的教会能走在社会的前头,贴近民工的生活,了解民工的心理,关心民工的疾苦,像耶稣基督一样“道成肉身”,使民工在城市因着教会的关怀,能享受到家的温暖。
 
二、民工宣教的神学反思
 
1、旧约先知的谆谆告诫
   
在旧约圣经中,神非常关心寄居的人。从创世纪十七章8节开始,一直到玛拉基书三章5节为止,“寄居的”一词,在中文和合本圣经里共出现90次之多。在这其间,神自己说话或籍着先知说话,深刻而具体地向选民表明他对寄居者的爱。其中,交代次数最多而内容又最具体的,莫过于申命记的记载。在申命记“寄居的”一词,出现高达21次。曾经流落他乡,饱经飘泊之苦的以色列人,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流亡岁月,在即将进入神为他们预备的迦南流奶与蜜之地时,神籍着先知摩西谆谆告诫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以具体的行动关怀寄居的人。
   
这信息同样可以应用于今天的温州教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来自农村一批又一批的人,伴随着时代的“民工潮”而涌进温州—这个蒙福的城市。于是乎,他们成了城市中的寄居者,在打工谋生的同时,他们要适应这个城市以及必须小心处理与城里人的微妙关系。温州城市教会做梦也不会想到,服事民工,关怀寄居者,是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完成主耶稣大使命的另一种途径。
   
笔者综合申命记中的信息,认为城市教会必须对寄居的民工有以下的认识:首先,他们也有敬拜神和享受安息的权利(申五4;十六11;二十六11;三十一12);其次,他们的人格必须被尊重(申二十三7;二十四17);再次,他们应该享受平等的待遇(申五4;二十七19);另外,他们应该获得具体的照顾(申二十四19;二十四20;二十六13)。
 
2、主耶稣的榜样与大使命
   
在福音书中,主耶稣的宣教模式,使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跌破了眼镜;也使心胸狭隘的犹太信徒匪夷所思。他挑战犹太人的信仰传统,又为旧约圣经加上了注脚。他引用赛六十一1说,“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路四18-19)。
   
为此,他曾经接待税吏(路十九1-10);向撒玛利亚妇人传讲福音(约四1-42);赦免行淫的妇人(约翰福音八1-10);安慰因失去儿子而伤心绝望的寡妇(路七11-17);接近麻风病人等(马太福音八2-4;路加福音十七11-19)。他关怀弱势群体,也向外邦人传道(假如耶稣处于中国的这个时代,他肯定也会向民工群体传福音);他为门徒及后来的教会留下了宣教的榜样。最后,他完成了地上的使命,从死里复活,升天前颁布了今日教会众所周知的大使命。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大使命”,是基于:它是最伟大的人所颁布的;它依据最大的权柄;它涵盖最大的范围;它蕴藏最伟大的计划;它承诺最大的应许;它赏赐最大的执行力。同时,这大使命也道出了几个着重点:一是“去”——行动的必须性;二是“使万民”——救恩的普及性;三是“作我的门徒”——事工的目标性。
    
因此,今日温州教会应当带着敬虔的心,再次思想主的榜样与大使命。要摘掉有色的眼镜,存着基督的爱心,拿出具体的行动,在庞大的民工群体中,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去服事他们。
 
3、初期教会的宣教发展
   
使徒行传记载了两个教会的开始与发展,一是耶路撒冷教会,二是安提阿教会。五旬节圣灵的降临拉开了新约教会的序幕,耶路撒冷教会从此诞生了。这个新生的教会非常注重传福音的工作,主也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他们。但他们的福音事工只局限于本土犹太人,在他们的传统文化中看外邦人为不洁净,因此他们不愿离开耶路撒冷。直到使徒行传第八章,耶路撒冷教会大遭逼迫而分散,腓利在圣灵的带领下拉开了外邦宣教的序幕,于是第一间外邦教会—安提阿教会诞生了。在使徒行传后来的篇幅里,不再以耶路撒冷教会为重心,而是以新兴的安提阿教会为重心,向世界各地开展。在安提阿教会,宣教打破了身份背景、地域范围的限制,著名的保罗布道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由此可见,圣灵引导的宣教有以下特征:第一,是以城市教会为基地的;第二,能接纳所有的人(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第三,城市新兴教会同样可以被差传。近年来,神在中国的非常环境中作了“非人手”的工作,他用无形的大手,特要籍着“民工潮”,把四面八方的人推进城市当中。因此,温州的教会若能乘上圣灵的浪潮,面向民工族群广传福音、门徒训练,相信有一天,民工同样可以被差遣。
 
4、使徒保罗的“欠债”意识
   
自从“大马色事件”后,扫罗的人生有了180度的翻转,扫罗变成了保罗!从大肆逼迫残害基督徒,到“癫狂式”的传扬福音,这一戏剧化的转变,无非是圣灵的大能作为!
   
 伟大而著名的“罗马书”,非常清楚地阐明了保罗内在的福音负担,“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九3)不但如此,也“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罗一15)。这种深爱同胞骨肉及外邦人的负担,是来自于保罗心灵深处的“欠债”意识。他说:“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罗一14)
   
这种属灵的“欠债”意识,是每一个基督徒所必须具备的。因此,温州教会应化被动为主动,抓住“民工潮”这一大好契机,向进城民工还福音的债。
 
5、启示录中天上辉煌的敬拜
   
 从创世记十二章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一直到启示录,神的救恩始终围绕“万国万民”。无论什么时候,神的救恩总是超越人的身份、地位、种族、文化等。在旧约圣经中,神籍着先知启示这万国万民的大计划;在福音书中,耶稣基督颁布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的大使命;在启示录,来自各国、各族、各民、各方的人,组成了天上大而辉煌的敬拜团。
   
不难看出,民工宣教是神大计划中的一部分。因此,期盼温州教会应扩张心胸,以基督的心为心,借用诸般的智慧,使城市中的民工能早日融入神的大家庭。
 
三、民工宣教的评估与前瞻
 
1.温州教会目前尚未全面开展民工宣教
    
据温州市市公安局2006年3月3日对外公布的全市暂住人口统计资料表明,温州市登记在册的外来暂住人口已达276.279万人。如果再加上尚未登记“暂住证”的人,估计超300万大关。如今,这庞大的打工群体,神已交托在温州教会的手中。从广度上看,温州的瓯海、鹿城、龙湾三大区的教会都有开展民工的事工;但若从深度上看,温州教会尚未全面开展民工宣教,目前作民工的教会寥寥可数。究其原因,一些有看见的教会缺乏传递这异象,而他们“蜻蜓点水”式的事工又不能影响其它教会;另一方面,一些教会或教会中的某些人对民工存在着偏见或成见的心理。认为外地人只会引起混乱,或者使教会的财产遭受损失。甚至即便是花了代价培养民工,但最终他们还是“靠不住”,要离开温州“叶落归根”的,故此,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总而言之,温州教会要开展民工的事工,缺少的不是资源条件,缺少的乃是“基督耶稣”的心态!
 
2.温州教会需构思长远的民工宣教策略
   
如果分析一下温州教会民工宣教的现况,就可看出10多年来,几乎都是在做表面文章,缺少深度而具体的栽培。据笔者的事奉经历和最近作的调查报告,发现许多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民工,他们的家乡没有教会。曾有一贵州籍的弟兄,一提到家乡就流着眼泪,因为他家乡整个县城范围内没有一间教会。故此,笔者盼望温州教会不仅能利用现有的资源向民工传福音,而且更要有远大的眼光,为他们家乡未来的教会预备人才。应在民工宣教上,以神“儿子”的身份去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决不能以“雇工”的身份,存“打工的心态”去敷衍了事。
 
观察温州城市里的民工,会发现他们来自于中国的各个省份地区。因此,当这些“地极”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得着他们,就意味着得到整个中国!难怪2004年5月“中国城市福音研讨会”这样通过:“任何一个宣教机构,教会或基督徒从事任何服事,都需要战略性地把民工事工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温州教会应多多培养民工传道人,力求构建宣教、培训、差传“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模式。
 
 
结语:温州教会急需协助民工教会独立发展 
    
目前温州还没有一间纯民工教会,基本上都是附属于本地教会的治理。教会在对民工的治理上,缺少信任及放手。首先,在目前的教会体制下,民工教会没有自主权,与本地教会是附属的、上下级的关系而不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其次,在同工的配搭上制约了民工宣教的发展。本地负责福音的同工缺少异象,不知道授权,也不愿意增加专职工人,更很少配合民工宣教士的福音负担。这样,民工教会有干不完的事,却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利。
    
所以在此刻建立独立自主的民工教会是必然的,因它势必成为城市“新兴教会”的一大族群。但这事工该由谁来做?主要的治理决定权还是在当地同工。但无论是从宣教学的理论角度,还是从中国近代宣教史的经验角度,自治、自养和自传应该是民工宣教事工必走的路。当然,培训民工事奉者、提供各样资源但却要放弃治理牧养权,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拥有宽阔的国度胸怀。同时也要转变对“打工信徒”的一些看法,跟进对“打工信徒”的牧养,虽然许多教会在“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勉强认同了他们,但在跟进牧养方面做的却很少。那么可能的方法就是建立属于他们的教会,这样做能够给在外流浪的羊群一个家,使他们重新回到教会;而且也是城市宣教的有力补充。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