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微信

多样化的团契形式

作者: 若望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4月01日 09:55 |
播放

团契是主内肢体聚在一起,一同敬拜上帝、灵修、交通、互助的组织。饥渴慕义的基督徒,基本都参加过团契活动。他们在此成长,享受了主内的爱。

说起团契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按照年龄划分的小组,比如老年团契、中年团契、青年团契等等。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些教会根据弟兄姐妹的特点,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团契,以满足弟兄姐妹的需求。

南方某城市有个将近5000人的教会,除了年龄段划分的团契外,为了更好地牧养弟兄姐妹,出现弟兄团契、姐妹团契、夫妻团契等等。这些团契的牧养,都有明确的针对性。比如夫妻团契,在查经、灵修之外,就特别注重对弟兄姐妹婚姻生活的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婚姻中荣耀上帝,遵行主的旨意。

有位姐妹就作见证指出,如果没有夫妻团契,她与丈夫早就结束了这场婚姻。当时两人关系降到了冰点,幸好一同参加团契,双方都学到有用的属灵知识,才改变了生命,挽救了这场婚姻。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很多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城市打拼、生活,形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群体。他们在异乡往往孑然一身,加上生活的重担,让他们对人生感到迷茫。而有些教会看到了他们的需求,于是就建立了农民工团契这样的组织。

这类团契有个特点,在保留基督信仰特色的同时,也担负了传统互助会的功能。肢体的构成往往是与某一地区的人员为主。比如笔者调查发现,这类团契往往与某地群体有关。比如Q区教会就以河南人为主,而G区多为安徽人。他们聚在一起,往往会形成抱团与互助。这对于在外漂泊的人来说无疑非常吸引人。他们在此得到关怀、牧养,生命得以提升的时候,也促进了福音在同乡群体中的传播。

与农民工团契类似,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工种方面的团契。比如的哥、导游、保安、厨师等等。这类团契在牧养上有着鲜明的职业色彩,比如我们这里就有一个的哥团契。牧者都会教导他们必须遵纪守法、对人友善、要价公平以及突发情况的处理方式等等。不少教内外的人都反映,出租车上挂着十字架的司机为人都很和蔼,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温馨。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刘牧师牧养着一个由病友组成的团契。虽然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在国内尚未出现这样的教会小组(有发现的弟兄姐妹可以指出),但这种模式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牧养方式。

因为病友聚在一起,不仅可以同心合意地祈祷,相互扶持,一同奔跑天路、战胜病魔。同时大家也可分享彼此的治疗经验,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借鉴,这对于身体恢复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某精神病院内,一些肢体自发地建立了小组,在此相互帮助,对于恢复健康起了积极意义。

总之团契会随着需求而出现多样化,相信在今后会有丰富多彩的团契出现,这样可以做到精准牧养,促进弟兄姐妹的成长。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Juandisalinas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