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微信

杭州在家教育工作坊:不专业的基督徒父母们如何做好“在家教育”

作者: 胡艾茜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11月10日 06:13 |
播放

在古代私塾有塾师自己办的教官、学馆、村校等,近几年,中国各地也出现一些“民间私塾”——在家教育,引起广大父母们的讨论。在家教育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

然而对于中国一些基督徒父母来说,“在家教育”则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因为在无神论的大环境下,如何让下一代更好地承接信仰?为此他们不得不一同来探索“在家教育”这条道路。

10月4-5日的杭州在家上学工作坊,给这些在家教育孩子的父母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因此,约30个家庭舍弃了周末的休息时光,父母带着孩子一同来参加学习,2天的讲座和分享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收获满满。

以“不专业的在家教育父母们”为主题的讲座上,主讲人徐老师表示,很多父母对“在家教育”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自身学识不够,没有教学技巧和经验,或者不够属灵等等,这些都成为父母做在家教育的最大障碍。但教育不是圈养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工作。

徐老师提到在家教育莫尔法则:真正的教育更多的应该是有乐趣的,轻松、有治疗作用;不贵,低压而且成功。莫尔法则指导父母平衡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包括头、手、心和健康的平衡整合。在家教育的父母可依照莫尔法则来对孩子进行每日的课程安排,例如根据孩子的成熟程度,每天学习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每天至少一小时的家庭或社区服务,集中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在一致性、好奇心和耐心方面要竖立榜样,与他们一起经历……

徐老师提醒在座近30个家庭,不要小看上帝赐予孩子的自学能力。他告诉大家,孩子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超乎大人的想象,只是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过早的将孩子丢到学校接受所谓的专业化教育,反而破坏了孩子的天性。在学校的教育大多数都是填鸭式,这种教育方式破坏了孩子天然的对知识探索欲望,陷入到课本有限知识的束缚中。徐老师提醒父母们需要正确认识和了解孩子,何况,神已经赐给孩子对学习、知识的探索的天性。

在交流提问的环节上,有家长提到担心“父母在家教育孩子,不够专业怎么办?”徐老师认为,神将孩子赐给父母,肯定也赐予了父母养育孩子的能力。父母受到学校教育模式的辖制和影响,也会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其实这是把学校那一套方式带回了家里。“其实‘在家教育’没有想的那么复杂,”徐老师说,“最简单、最自然的生活化教育,”就是所谓的“在家教育”。

此后,一位已在家教育多年的牧师分享了他的心得与经验,他表示,孩子就是一团火,家长只需“煽风点火”,孩子就能燃烧起来。然而传统学校的教育方式则是孩子是一桶水,老师是舀水人,老师有多少水就舀进去多少水,这样孩子永远不可能高过老师。

该牧师表示,此前他的孩子在校上学时也面临作业多、压力大等情况,在寻找了许许多多的解决办法后,最终选择了在家教育。带他们去各种博物馆、文化馆、参加公益课程……去每个地方都会向孩子提问,引发他的自我学习力和创造力,“任何地方都是学习的课堂,”这位牧师说。

背景介绍:

在家教育,英文是Homeschool,也可翻译为:家庭学校、在家教育、在家自学、自主学习 。“在家上学”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萌芽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并于 20 世纪 50 年代蓬勃发展。当时的一些中产阶级家庭由于认识到学校教育的程序化、机械化弊端,同时出于宗教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愿再将孩子送入学校,从而选择了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方式。他们自己带领孩子学习,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天赋和兴趣点,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学习重点。

在家教育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在家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意味着“以家为本”而非“以校为本”的教育。这种形式带来了足够的灵活性,而使得子女的成长变得非常个性化。这恰好符合这个时代对个人的要求。中国大陆目前实践者正在增多。 

除了可以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得到课程、教材等方面的服务外,在家教育还可以调用更多的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运动中心、画廊、展览馆以及亲友和邻居的智力资源,比学校教育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在家教育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它有一定的课程设置,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家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按照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进行教育。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