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微信

基督教神学与身份政治

作者: 译者: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2月03日 07:51 |
播放

去年的11月29日,美国犹太裔作家乔纳森·福克斯曼(Jonathan Foxman)在《以色列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反锡安主义和压迫意识形态》(Antisemitism and the Ideology of Oppression)的措辞严厉文章,其中谈到为何“外表看似正常的美国年轻人”在撕毁了哈马斯在10月7日绑架了的以色列人的海报,还在被绑架的以色列儿童的海报上涂抹粪便。

福克斯曼在他的文章中写道:“我一直试图理解这点,直至我意识到我正在观察的年轻进步派世代开始接受一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我看到的更多是狂热。那些为哈马斯袭击进行辩护,甚至还为他们的暴行欢呼的人,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狂热分子,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压迫。财富和权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揭示着压迫。肤色具有相关性,是因为白色是压迫和殖民化的颜色。在这种意识形态下,每个人要么是压迫者,要么是被压迫者,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总会是100%的其中一个或另一个。”

“这种意识形态让世界简单易懂。如果一个人只需要依赖平等的传递性,那就根本没有必要去研究中东的复杂性。如果A等于B,而B等于C,则A等于C。如果犹太人是富有且有权势的,而富有和有权势等于压迫者,则犹太人就是压迫者。如果被殖民者的肤色较殖民者深,而巴勒斯坦人的肤色较犹太人深,则犹太人是殖民者。如果压迫者和殖民者是邪恶的,而犹太人是压迫者和殖民者,则犹太人就是邪恶的。”

受人尊敬的美国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也对美国当代的反锡安主义的原因进行过类似的分析。在网站“巴别塔倒塌后”(After Babel)发表的一篇名为《反锡安主义为何如此迅速地在校园中萌芽》(Why antisemitism sprouted so quickly on campus)的文章里,海特强调:“在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之后的数日里,大学校园立即与美国社会的其他地区分割开来,成为适用不同道德规范的区域。甚至就在以色列开始军事反击之前,校园里最大声的声音并不是大学领袖们谴责袭击、誓言声援他们犹太裔和以色列籍学生。相反,全世界都看到大学教职员工和学生组织欢庆袭击事件。”

海特指出,随之而来是“数百起校园反锡安主义事件,包括破坏犹太遗迹、人身恐吓、肢体攻击和常常是来自其他学生的针对犹太裔学生的死亡威胁”。海特认为,这种反锡安主义的原因是,美国学生被教导“用相交的两极轴来看待一切事物,每个轴的一端标有‘特权’,另一端标有‘压迫’”。

“既然‘特权’被定义为‘支配的权力’和造成‘压迫’,那么这些轴本质上就是道德维度。处于高处的人是坏人,处于低位的是好人。这种教导看似很可能将‘我们与他们的谬误’(Untruth of Us Versus Them)直接编码到学生们的认知图式当中:生活就是一场好人与坏人的斗争。”

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对卡尔·马克思有关阶级斗争的原始教导的发展。在这种方式中,好人/被压迫者是那些经济上贫困的人、妇女、少数民族和性少数群体。坏人/压迫者是经济上有权势的人、男人、白人、异性恋者和支持基督教传统婚姻观及性道德的人。

如福克斯曼所言,这种意识形态导致当代反锡安主义,因为以色列人(延伸至一般犹太人)被视作富有的白人,巴勒斯坦人被视作深色皮肤的穷人。因此,犹太人是压迫者/坏人,巴勒斯坦人是被压迫者/坏人。由此而来的就是,以色列采取的行动势必是非正当的,巴勒斯坦人采取的行动势必是正当的。

客观上看,这种针对中东地区所发生事情的看法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并非所有以色列人(或是一般犹太人)都是来自欧洲的白皮肤移民,也并非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很富有,抑或是所有的巴勒斯坦人都很贫穷。例如说,哈马斯的最高领导层全是亿万富翁,在卡塔尔过着奢靡生活。还有,巴勒斯坦社会,尤其是哈马斯控制下的加沙,针对妇女和性少数群体的权利限制要比以色列严格很多。因此,即使就其自身而言,将以色列人(及一般犹太人)等同于坏人和将巴勒斯坦人等同于好人的简单化等式是没什么意义可言的。

此外,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来看,把世界划分为好人坏人这种观点完全是错误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基于圣经教导的基督教信仰认为,除了耶稣基督之外,每个人因为抵挡上帝和邻居而全都是有罪之人。

北美圣公会(Anglican Church in North America)于2020年出版了《做个基督徒》(To be a Christian),在其中良好地诠释了基本基督教信条。在这本新的教理问答的“救赎”部分,其宣称如下:

“1.人类的状况如何?虽然人类受造是为了与我们的造物主相交,且又善又好,但由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背离上帝,人类与上帝隔绝,导致过着毫无律法的生活、罪恶感、羞耻心、死亡和恐惧审判,而这就是有罪的状态(《创世纪》3:1-13;《诗篇》14:1-3;《马太福音》15:10-20;《罗马书》1:18-23,3:9-23)。”

需要指出的一个关键点是,所有人都是罪人。用保罗在《罗马书》3:23的话来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该说法适用于富人穷人,男人女人,白人黑人棕色人种,以及异性恋者和性少数群体。

这一事实的后果是,尽管我们可以(也得必须)区分人们的所作所为,称某些人是好人,某些人是坏人,但我们不能把世界划分为好人和坏人。

我们不可以说自己是好人,别人是坏人。如耶稣明确说明的,我们只可以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加福音》18:13)。我们也不可以说其他人中的X是好人,Y是坏人。从抵挡上帝的标准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坏人。因此,中东地区的冲突并不是坏人以色列人和好人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或者反过来说,不是坏人巴勒斯坦人与好人以色列人之间的冲突)。

以我到现在为止说过的话来看,基督教似乎对事件的看法非常之悲观,因为它称呼我们都是罪人,我们所能等待的只有“黑暗、苦难和永恒的谴责”。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需要考虑下另外三件事情。

第一,即使基督教是悲观的,也不一定意味着事情是错误的。如果我们诚实面对自我,就会知道我们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也因此,援引鲁益师(C.S. Lewis)在他《我如何思考基督教: 认识鲁益师返璞归真的信仰》(Mere Christianity)一书中的话来说,如果上帝存在且绝对良善,则他“一定会憎恶我们大多数的所作所为的….他是我们唯一可能的盟友,但我们却与他为仇敌”。

第二,圣经及遵守圣经的主流基督教神学在坚持我们都是罪人的同时,还始终坚持认为,堕落的男男女女也是上帝按照他的形象和样式创造出来的(《创世纪》1:26-27),因此他们依然对善与恶之间的区别存有认识,有能力(尽管是有限的)采取道义上的善举。也正是如此,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要求人们采取行动,至少减轻冲突(如当前的中东冲突)的后果才是有现实性的。这也不是在要求做根本达不到的事情。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基督教为每个人带来了希望。再次援引《做个基督徒》中的话来说,基督教为任何人,无论是谁,也无论做了什么,提供的福音或“好消息”都一如既往:“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也可见《诗篇》34;《撒迦利亚书》12:10-13:2;《罗马书》3:23-26)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不能完全地从罪里面解脱出来,但借着基督,上帝给所有人提供一个超自然的新开始,意味着我们从今生开始从罪的权柄里解脱出来,有朝一日复活,享受着从上帝得来的新生命。在这个新生命里面,我们将永远完全地从罪和死亡中解脱出来。

这种希望比起身份政治能提供的最好的希望更为全面,因为这是给每个人的,也为所有人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与人的政治希望或可能实现或可能不实现所不同的是,基督教的希望是确定的,因为它得到了上帝本人的保证。

那么,基督教的信息是什么呢?请不要再把人划分为好人和坏人,接受自己与所有人一样都是罪人,但也要接受上帝超自然的恩赐,也就是从罪的泥沼里得到全面且永恒的解救,从今生开始,于来生完成。


文章取自Christian Today。原作者原作者马丁·戴维(Martin Davie),为圣公会平信徒神学家、牛津大学威克里夫学院教义助理助教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