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微信

为什么神圣仍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2月09日 10:37 |
播放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每个事物都是被我们赋予的意义集合。比如犹太人的圣殿,祭坛上的烛台,他们仅仅是一个房子,一个照明用的烛台而已。但是在被赋予了神圣意义之后,他们变成了神圣的存在,身上承载了神圣的价值和角色。然而,凭什么我们能赋予他们意义,这可能设及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们所赋予这些事物的意义之源来自哪里?

神圣,正是神圣提供了意义之源,为我们的世界和社会提供了秩序。美国宗教社会学家贝格尔在其经典著作《神圣的帷幕》中,这样写道“宗教是人建立神圣宇宙的活动。换一种说法宗,宗教是用神圣的方式来进行秩序化的。”(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3页)正是因为有了神圣,世界的意义才得以赋予,世界的秩序才得以建构。

在人类的最初历史阶段,他们的世界被分成两个部分,神圣部分与世俗部分。神圣部分往往以神灵参与的方式,成为一个禁地,它以禁忌、社会秩序、律法等方式表达出来。还有一个部分是世俗部分,这一部分是个人的自由空间,他们可以在这个空间中不用担心禁忌地活动。而世俗部分的安全与习俗则来自神圣部分的保证。

神圣在人的发展史上,从一开始就扮演着中心的角色。在上帝创造的伊甸园中,同样分成两个世界,一个是人可以自由往来的空间,一个是人不能触碰的禁地。这就是上帝对亚当说的,园中各样的果子你都可以吃,只是善恶树的果子你不能吃。这善恶树果子的禁忌,就是神圣之地,人不能冒犯。试想一下,如果亚当夏娃在园中可以任意作为,没有任何的禁忌和规范,那么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的生活将与上帝没有关系。那些动物是没有禁忌的,他们可以吃所有能吃的的东西,可以去能去的地方。他们的禁忌不是神圣,而是本能。人如果也像它们一样,那么人也将像动物一样,生活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

在犹太人出埃及的过程中,上帝信仰,以及与上帝信仰相关的神圣仪式、法版、律法等为犹太人提供了严格的秩序。如果没有秩序,这几十万人在旷野的四十年,可能走不出去,就会因为内讧而自我毁灭。

神圣为我们的世界提供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价值。

神圣是什么呢?在奥托看来神圣意味着神秘和道德。神秘是人对于未知的一种感知,正是因为它未知,所以人才会产生畏惧。正如耶稣在海上行走,不知就里的门徒看到之后十分恐惧,忙问是谁,是不是鬼。但是如果只是未知,那可能只会带来恐惧。对未知的畏惧中,还有一种道德的因素在内。这就是在畏惧中的服从。犹太人的圣殿中有一个至圣所,这是最神圣的地方,除了大祭司之外无人能踏进去。无人知道里面的内容,这是神秘,但同时这里还藏着法版,秩序之源。道德意味着秩序,意味着你必须遵守的规则。因此,神圣赋予了规则的道德性,也赋予秩序的畏惧感。正是这种赋予,才让人去遵守秩序。

因此,神圣超越于世俗之上,不断地给予世俗意义,把世俗从虚无中拯救出来,把人从世俗中救赎出来。我们的社会不是一个机械的组合,一切按照机械设定的目的就可以自然运转,也不是一个数学逻辑的纯理性产物,更不是只有本能的动物世界。因此,一旦离开神圣,我们生活的世界将彻底虚无化。

今天的人们凡事讲究仪式感,我们在生活的场景中,常常看到生日仪式,结婚仪式,甚至一个人吃饭也需要一场仪式。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人们之所以需要这些看似无用甚至多此一举的仪式,他们不是为了追求形式感,而是为了神圣感。神圣让我们枯燥的生活,让我们千篇一律的生活被赋予了特别的因素,从而让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重新承载沉向大地的安全感。

现代文明的建立,是以去权威化的的方式展开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从宗教权威或者政治权威那里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理性来主导自己的生活。因此,这就是去宗教化和王权化。在过去,社会中的神圣主要由宗教来完成。宗教通过神圣的仪式,宗教权威,宗教教义等赋予个体生活的意义,以及将个体团结在教会这一群体中。但是在现代社会去权威化之后,个体从群体中游离出来,她要独自面对世界中的不确定因素。过去由宗教赋予的神圣,现在消失了。那么暴露在世界不确定中的个体,就显得孤独和无助。因此,人们开始追求生活中的仪式,从此感受神圣,来完成意义赋予。

在今天的社会中,宗教仍然发挥着过去的神圣角色。只是在现代文明中,宗教的权威在不断弱化,他开始变成一个神圣提供者,通过建筑、仪式等方式等为人们摆脱虚无的危险。

因此,神圣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一旦离开神圣,人就会两脚离地,变得虚无而茫然。这也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时代,是离不开信仰所提供的神圣。因此世界会消亡,但是神圣不会,因为人需要神圣,需要神圣的永恒。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