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微信

于明捷博士访谈系列(五):如何在职场中“做光做盐”

作者: 龚美意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1年01月11日 01:21 |
播放

于明捷,北京大学学士、中国科学院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曾任中国某著名大学经济学院助理院长,“圣则管理机构”的创办人,也是哈该国际领导力培训学院的讲员,在圣经领导力、圣经管理学、基督徒领袖人才培训、东西方文化比较等方面有着开拓性的研究和探索。

     近期,于明捷博士在国内各大城市工商团契事工走访交流。基督时报同工也有幸在温州与于博士见面交通。就中国属灵复兴状况、中国文化事工以及职场事工等关乎中国教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于博士分享了他的观点和看法。

续:于明捷博士访谈系列(一):目睹神在城市职场中的作为大有恩典
      
于明捷博士访谈系列(二):中国新兴教会“认清大局,至关重要”
      
于明捷博士访谈系列(三):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的"厘清"与"正位"
      
于明捷博士访谈系列(四):中国基督教的文化与媒体事工

       基督时报:一些商人信主以后,常常在“信仰门口”徘徊,有不少人可能最终还是向世俗妥协或被世俗掳去。教会牧者该如何做好商界基督徒的牧养呢?如何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呢?

于博士:首先牧者要深刻反思,更新观念,真正地尊重和爱护那些主内的企业家和经营人才。现在很多牧者都深受传统神学观念的影响,潜意识中认为商界与职场是受世俗和魔鬼捆绑最紧、玷污最重的地方,所谓“唯利是图” 、“无商不奸”等等都反映了对商人的看法。古人说“君子远庖厨”,所以一个“爱主的人”应该尽早脱离商场这个“险恶江湖”,快快地装备自己,进入教会,委身圣工。这种观念由来已久,几乎在各种宗教里都有反映。宗教改革前期的天主教尤为突出。当时人们都认为进修道院修行,然后做僧侣与神职人员远远比世俗的工作与职业更高贵、更属灵和更有意义。所以最优秀的人才都进修道院,其结果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立的“圣俗二分”的二元化观念。

虽然宗教改革提出了“人人皆祭祀”的观点,马丁路德认为女佣人跪着擦地板与神甫跪 着领弥撒一样蒙上帝的喜悦,加尔文也提出了“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的口号,这一革命性的观点带出了现代整个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从此人类的历史焕然一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合乎神心意的看见不久就名存实亡了,基督教很快地形成了自己的新的“圣阶制度”,导致了所谓“神职人员”与“平信徒”的新的二元结构。这就使牧师、教堂、主日聚会与听道等几乎成为所谓“平信徒”信仰生活的全部或唯一的信仰轴心!可是,当人们一离开教堂,或是主日一过,就好像从天堂给抛了出来,不得不面对地狱般冷酷的现实。好像在教堂里是“以马内利”的状态,出了教堂就不是了。所以就出现了基督徒的星期一的“心理综合症”,表现为惧怕或怵头面对开始的新的一周的工作,打不起精神来,与星期四的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再有一天又可以参加教会活动了!这种信仰状态跟神所应许的“圣灵与我们永远同在”的真理完全不符,也无法履行主基督吩咐我们的“做盐做光”的责任。如果我们要为主“做盐做光”,那就一定要到世界中去,而且要做美好的见证,胆怯与逃避显然是不对的,即使是忽视或轻视在职场中的责任,不能敬业,对工作中敷衍应付,不能做到兢兢业业、精益求精,都是基督徒在信仰上的重大亏欠!

“圣俗二分”的神学观自然还会使牧者不重视对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装备,不注意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做事的才干,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再加上商界基督徒多有骄傲的毛病,以至于在与商界基督徒沟通时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极大地限制了牧养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不少牧者又非常看重商人基督徒的社会资源与金钱的奉献,其结果要么使牧者的形象受损,导致教会的世俗化;要么就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使基督徒的企业家负担过重,企业萎缩,或者对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畏惧感。

因此,要想牧养好商界基督徒和基督徒企业家,必须先打破“圣俗二分”的框框,真正重视职场事工,真正尊重企业家这类特殊的人才,看到他们身上那种通过承担风险和不断创新而使资本增值的特殊恩赐,认识到他们在职场宣教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在“做盐做光”的文化使命中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我们的职场事工才能有真正的根本的改善,否则只能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罢了。实际上,以上所谈的这些已经呼唤着新的职场神学的诞生。这是我们当今的神学家和神学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

 除了更新观念之外,其次还要有必要的知识与方法上的装备。目前,真正影响中国基督徒企业家的是三套思想体系。首先是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思想,即MBA、EMBA之类,主要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但是近来也有不少人(如:曾仕强等)也从东方文化的角度中谈企业管理,称为“中道管理”,其他的如“易经管理学”、“孙子兵法与管理学”等等皆属此类。第二套思想也主要是从西方传来的,诸如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相对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等后现代的世俗主义文化。第三套思想是以儒家传统为主的、辅以佛教与道家的、现今又附上唯物论与科学主义的中国本土文化。这后两套思想构成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文化或制度背景,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企业家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基督徒企业家也不例外。遗憾的是,我们迄今还看不到一套真正是基于《圣经》基本原则的管理理论。不错,确实有不少牧者和学者尝试着去从《圣经》的角度去谈管理学,但是现在还只是开始,需要克服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内容流于空泛或过于“属灵”,与其说是谈《圣经》原则的管理,不如说是一篇讲道;二是过于世俗,实际上谈的都是MBA里的东西,只不过引述几节《圣经》经文;三是以见证代替理论,所以在深度、系统性以及可传递性方面都会有局限。

 牧养基督徒的企业家,需要对这三套文化思想体系有相当深刻的认识,要有真知灼见,特别是对中国文化,因为中国的商界是深受儒释道影响的,所谓“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已经标定了中国人的一生的轨迹。同时,对《圣经》的基本原则也要有非常好的把握和运用。这样,就可以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再用爱心、公义、信实、忍耐、持守等基督徒的美好品格去与他们交往,影响他们,带领他们,就会使他们看到和经历神国的荣耀,就会被基督的生命所吸引,愿意更新自己,愿意经历神,愿意效法基督,愿意献上自己的企业,愿意为神而活,并能真正地经历神,享受神的恩典,使自己的企业成为蒙典的企业,使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以神为乐的蒙典人生。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