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微信

赫芬顿邮报掌门人奥利安娜·赫芬顿:媒体应专注“正能量”新闻

作者: 楚恒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2月16日 18:34 |
播放
奥利安娜·赫芬顿曾经2010年在TED演讲时的视频截图。 +

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是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新闻博客网站,2005年,55岁的奥利安娜·赫芬顿创立了《赫芬顿邮报》的网站,并打出了"世界第一份互联网报纸"的口号。如今该网站每月的独立访客已近4000万,留言超过100万条,成为新媒体盈利的标兵——2010年便赚了3500万美元。

能够在媒体行业取得如此的成就,自然有赫芬顿及公司多方面的原因。不过,有着多年媒体从事行业和写作经历的赫芬顿现在却开始反思长期以来关于新闻的定义。在刚刚过去的达沃斯论坛,她向全世界宣布了赫芬顿邮报的编辑方针“What’s working”,网站将大幅增加“正能量”的报道。

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在发生,不仅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郝芬顿认为媒体的职责是向公众描述一幅准确的画面,也就意味着画面的“全景”。只呈现悲剧、暴力、混乱等破坏性和“不作为”的事件,而把身边的很多事情都忽略了。在暴力、贫困和损失的困境下,人们是如何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这些挑战的?其他关于创新、独创性、同情、恩惠等的故事呢?如果媒体只是呈现黑暗的一面,那么就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奥利安娜说,新闻业有一句经典的话,“无流血,不头条”(If it bleeds, it leads ),也就是,如果新闻的内容充满了流血事件,那么这则新闻总是会出现在头版,引起人们注意,这个“准则”指导了新闻编辑室至少几十年。关于暴力、悲剧、异常、腐败的事件总能给予突出的报道,成为小时播报,电脑、手机屏幕以及报纸的“头条”,新闻工作者相信这些是公众最想看到和读到的故事。

郝芬顿认为这种理念在事实和伦理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其代表的是蹩脚的新闻业。究竟什么才配得上是“新闻”?郝芬顿邮报的掌门人认为新闻首先应该是准确的反应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媒体的报道与现实相差多远?据媒体和公共事务中心的研究报告,20世纪90年代,在谋杀率下降了40%的情况下,媒体关于谋杀的报道篇幅却上升了500%。

LisaWilliams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位社会心理学家,他认为今天很多国际报道以失败告终,“怜悯疲乏”是一个被忽略的原因。他指出:听的越多那些扯动我们心弦的事故、痛苦和不幸,我们越倾向于“撤离”,不再有那种强烈愿望去提供帮助了。

英国网络以及印刷杂志正能量新闻的创始人Sean Dagan Wood认为,新闻业另一种积极的形式不仅使我们更加幸福,而且可以激发我们参与社会的意愿,成为诸多问题得到解决的“催化剂”。

Twitter的副总裁ChrisMoody表示:无数证据表明,从全球范围来看,Twitter上积极的信息比消极的参与性更强,到达的范围也更广。准确的反应客观世界可以补缺今天新闻业在这方面的空白,当然这不表示要隔着玫瑰色的玻璃来看世界。

郝芬顿表示网站将会一如既往地报道“不作为”的新闻,包括政治动荡、腐败、道德败坏、暴力和灾难等,但同时会努力超越“无流血,不头条”的局限。希望赫芬顿邮报上刊登的“正能量”报道,可以启动读者“行动的按钮”,促进他们可以就贫困到教育等一系列社会议题采取行动。

仅靠一己之力远远不够,因此郝芬顿邮报还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堡传播与新闻学院一起合作,共建了“正能量新闻挑战”的项目,帮助教育和培养下一代新闻工作者,以讲述人类故事的全貌。希望学生学习新闻来改变世界,但同时也希望他们可以改变新闻行业。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