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微信

《泰坦尼克号》的那一夜 我们应当看什么

作者: 叶一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4月17日 10:10 |
播放

    3D《泰坦尼克号》中国内地票首周票房破5亿元人民币,获得出乎意外的热捧。看过的是出于怀旧,没看过的是出于新鲜,大部分都被其中虚构的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和感动。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作为当时震惊世界的灾难,在那一夜有人说我们当看到更多,看到信仰的伟大;看到生命的尊贵,看到责任的重要;看到人性中爱和牺牲的光,也看到自私贪生的黑暗;看到人类骄傲带来的可怕后果……

那一夜,泰坦尼克号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信仰和人性的光

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没有富商,没有学者,没有官员,只有儿童、女人和男人。财富、知识、地位无法给生命加增一份价值,因为生命的本身是最尊贵。

决定弃船时,哈普尔牧师呼吁全船的基督徒到甲板聚集,当时有几十位基督徒陆续前来,牧师庄严的宣告把救生艇留给妇女和儿童,留给未信者(尚未听信基督拯救的人),因他们相信自己因着耶稣有了永生的盼望,不再惧怕,而愿意把生的机会留给未信者,让他们还可以有机会听信福音。

之后牧师带领大家唱起庄严神圣的赞美诗《更近我主》,赞美声持续到沉船的最后。直到沉船掉入海水中,牧师把自己手中的木板给了一位年轻人,并给他传了福音,这位年轻人成为六位被救援生还者之一,并且之后立刻赶往了慕迪教会见证因着哈普尔牧师的“不一样的选择”让他认识了上帝。

在他的感动下,乐队领班亨利•哈特利和其它的乐手,也穿著燕尾服走上甲板,为这群基督徒伴奏;越来越多的人也神圣的乐声当中甘愿的选择了把生命的机会留给妇女和儿童。

67岁的头等舱乘客、全球最大的美斯百货公司创办人斯特劳斯,别人劝他:“保证不会有人会反对像您这样大年纪的人上救生艇”时,这位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在还有女人没上救生艇之前,我绝不会上。”

世界著名的银行世家大亨古根海姆,穿上了最华丽的晚礼服说:“我要死得体面,像一个绅士。”他给太太留下的纸条写着:“这条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会死得像一个畜生,会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这些死难的男性乘客中,还有亿万富翁阿斯德、资深报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工程师罗布尔等,他们都呼应哈普尔牧师,把自己在救生艇里的位置让出来,给更多也许只是头戴方巾、没有财富、也没有地位的普通妇女。

人性的自私和卑劣

在大多数人展现了信仰和人性的光的同时,也看到有因自私而费尽心机争抢救生艇的人。当时引起最广泛讨论的便是在泰坦尼克号上的八名中国人。

据记录,当时泰坦尼克号上有8名来自中国香港的锅炉工,除一人选择留下,沉船后被返回救生艇救起,其余都争先恐后爬上了救生艇,偷偷躲在艇底,有两人“因搭客叠坐其上,压烂而毙”,引发当时国内媒体对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的讨论。

沉船后被返回的救生艇救起的中国人在恢复体力后,看到船员因过度劳累快昏倒时接过船桨用力划起来,得到众人的称赞,称其像个英雄。

而生还的另外五位便受到严厉的批评,他们趁乱偷偷的抢入救生艇,藏于艇下,船员因怕伤害到其他乘客而让他们躲过一劫;在生死的抉择面前,最后他们还是宁可放弃尊严为代价。

英雄掩盖不了的灾难本质:人类的骄傲
   
泰坦尼克号代表当时英国和世界最高工业水平,被称为工业奇迹、所有报刊都宣传说“不可能沉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还有人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人们开始无所畏惧,“ 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甚至许多人认为,人类成了世界乃至宇宙的主宰,拥有按照自己意志改造自然的能力,为实现人类的目的,能 够重新安排自然秩序。

然而不沉之船未完成处女航却永沉海底,将人类对技术的盲目的乐观和自信暴露无遗,正应验了圣经的古老箴言:“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为了不显得太拥挤保持甲板美观,减少了原定救生艇的数量,因为“不沉之船”是用不上的;船长为了创造最快航速记录,船在撞上冰山前是一直以最快速度航行;因着对“不沉之船”的不沉迷信,通讯员无视了至少6条提醒冰川地带的信息提醒;观察员因望远镜被锁柜子,而使用眼睛观察航情……

看似一个错误与另一个错误结合,各种巧合因素连锁作用,但是每一个错误都被建立在“这艘船不会沉没”的预言之上。当年只有7岁的幸存者伊娃,在2006年去世时一语道出看似巧合背后的真相: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是人类骄傲的纪念碑。

希腊人有一种古来的戏剧,英雄因为他的骄傲在悲剧中结束。当你看到关于泰坦尼卡号沉没的很多事实时,我们能看到人类骄傲的可怕后果,但是那骄傲的影子却也常常在我们的里面。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