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微信

凤凰卫视推视频纪念马礼逊澳洲传播基督教的历史与贡献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4年12月16日 12:07 |
播放

说起马礼逊,中国基督徒很难不知道。他是基督新教第一个来到中国大陆传播福音的传教士,200多年前宗教环境并不像今天,作为一个外国人他更是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中国25年,最终还埋在了中国澳门。正是因为他的坚忍和服事,才有美丽的福音果实的出现:因着他,中国出现了第一本中文圣经,第一所现代学校,第一份报刊杂志,第一座西式医院,第一位中国基督徒,第一个本土传教士…

可以说,马礼逊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他所开创的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校、开医馆、印刷出版等事业,使其成为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日前,凤凰大视野推出一段3分钟的视频回顾当年马礼逊来澳门以及传教25年的经历,其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这位传教士的坚忍,也看到的是上帝在历史中的工作。

视频首先回顾马礼逊来到澳门的起因:“1808年,英国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派遣军舰威胁广州黄埔古港。消息传来,让嘉庆皇帝极其恼怒,两广总督拍重兵镇守,勒令英军即刻撤离,战争一触即发。慑于清廷的强硬,英军最初离开,可这次不周全的军事行动,却为当时在华商人带来了无法承受的代价。不久,清廷下令,驱除所有在华的英国人,就是这条禁令,又为澳门送来了一位为中西文化交流开启了一扇重要窗口的外国人。”

“这个人就是马礼逊。那年他26岁,是他刚刚来到中国的第二年。”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传播系助理教授林玉凤介绍说:“马礼逊来到澳洲的时候发现澳门原来是天主教的地方,天主教是不喜欢基督教的,因为基督教是新教要改革的….他知道他不能在这里传教,他在日记里记着:’每天都很艰难,这件事任务很艰辛’,但他最后还是希望,神可以保佑他做些事。”

“就在他彷徨不知所措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年轻的马礼逊被东印度公司的高级管事看中,并把他的女儿嫁给了他,随着这段婚姻的收获,马礼逊也被委任为东印度公司的中文翻译员。他也因为这个身份,比较方便的往返于澳门与广州之间。”

“公司其实规定不准许他传教的,他就偷偷的继续把圣经翻译为中文,同时也印一些圣经单张,他令东印度公司投资买印刷机让他印刷,他也学中文雕版。学会了中文雕版的马礼逊迫不及待的立即开始了他在澳洲居所内的圣经印刷。”

“在一个天主教的城市中艰难的传播着基督的福音。虽然如此,上帝还是给了他令人欣慰的回报。在马礼逊家中协助他印刷圣经的仆人蔡高耳濡目染之下做出了人生重大的决定。”就在当地一个亚婆井旁,在金色的夕阳下蔡高受了洗礼,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基督徒。

“好事似乎接踵而来。一系列倾注马礼逊一生心血的翻译、编撰的著作也相继完成。《华英字典》其实是全世界第一部中英文字典,在澳门印刷,由东印度公司印刷出版。”之后,马礼逊还出版了《中文圣经》。

就是这样一位马礼逊把自己的一生委身于基督教的传播。视频最后说到:“1934年7月28日,52岁的马礼逊陪同东印度公司的代表与中方开了一天的会议,他看到疲惫不堪,高烧不退,3天后不幸离世。”

“如今,这位英国的传教士和他妻儿的遗体依然埋在澳门基督教墓园的土地里,永远的留在了中国。”

近年来,越来越的学者和媒体开始关注到近100多年前外国传教士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中做过的历史贡献。

温州学者、《苏慧廉》一书的作者沈迦曾回顾说,近代中国的一个关键词是“现代化”,西方来的传教士是中国的“现代化”的非常重要的推手,“传教士”这个名字非常好地概括了他们职业本身,这些人都是教徒,并且都是非常虔诚的教徒,他们信上帝,觉得信上帝的人生是最好的福音,所以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福音”,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很少的几片没有人信上帝的土地。传教士觉得应该带领这些人信上帝,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带到这里,而在传福音的过程中他们所开设的医院、学校、报馆这些副产品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何光沪也在多场公开讲座中列出历史上传教士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指出我们以前所认为的传教士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是骑着炮弹来的这样的认识和历史事实并不相符错,他提到1807年基督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入华做的事情主要是三件,第一办学校即英华书院,第二把圣经翻译为中文,第三编译英华大辞典。“这个时候离鸦片战争还有几十年,和炮弹也没有关系。”

何光沪教授说,历史上这些传教士其实是中国重要的现代化的挺进力量,他们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教育、现代医疗卫生、现代新闻出版事业、以及一夫一妻制、赈灾救灾、养老院、育婴堂登慈善事业制度及观念,这些都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