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
微信

从柴静访谈《中国式合伙人》看俞敏洪三人友情给们关于友情的三点启迪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3年06月11日 03:50 |
播放

 最近,一部中国式的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很是红火,在讲述新东方三位创始人的联合创业故事的故事也展现了中国式的友情与合一。

6月5日,央视柴静《看见》栏目访谈《中国式合伙人》再度访谈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和电影不同,柴静以其冷静睿智的视角、三方发言的平行剪切、客观克制的镜头语言,帮助我们揭开电影中含情脉脉的面纱,看到这三位合伙人现实中的友情状况和合一路程。

访谈中,柴静平和的展现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在新东方早期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的作坊式作业、家族式企业到现代化企业制度这一过程中三个人的博弈、冲突、忍让、信任与期望。

节目中,说到“俞敏洪当时已经千万身家,但他说过够了夫妻店的日子,惦记着大学里崇拜的两位好友,希望能一起合伙办学校”。最开始,俞敏洪没有考虑到他们三个人是适合还是不适合创业,等王强回来时,不同的理念也就开始了博弈。俞敏洪是带着三国演义中兄弟结义的心去做的,但从西方回来、一切以规则为准的王强则认为最认为他们做的是一个大家一起的事业,“也许冥冥之中当时我可能有一种想法,大家既然在一起玩,这个事情一定成大家的,不应该成老俞自己的,更不能成为他一家的。”

之后,出现了企业发展后的第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早期包干的做法极大的刺激了生产力,加上俞敏洪等人早期引入亲戚到公司管理层,逐渐出现了包括俞敏洪在内的“四大家族”家族化趋势。对此,王强认为这不利于企业长期规范化发展,“王强对原则绝不让步,他会帮助俞敏洪果断开除犯规的员工,强迫老俞开会时关机,规定教学区不准抽烟,第一个罚的就是俞敏洪的母亲。”

最后,这样的问题是在王强和徐小平先后以递交辞职信给予俞敏洪压力使其最终放弃家族制、选择现代企业制而告终。徐小平说,他选择支持王强是因为他支持原则,“因为我支持王强那些对原则的倡导。反家族制,当然要反了,企业的治理的这种程序化,当然要做了。”而“俞敏洪在内心深处认为去家族化是正确和必要的,所以他挽留住了王强。”

“股东们之前大都骑自行车上班,公司成立之后就成了每人都配了轿车和司机,中国的合伙制度在一开始没有任何经验,从包产到户倒退回到阶段性的大锅饭。再后来,公司要遵循现代化股份制的管理模式,股权分配很顺利地完成,俞敏洪作为第一创始人,占股45%,其他两位各占10%。”

本以为选择之后会变得顺利。但之后就是第二个大麻烦:三个人都不懂得如何做现代式企业。

“徐小平:就是寻求企业治理之道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俞敏洪不知道,我跟王强也不知道。

柴静:什么叫不知道?

徐小平:就是我们没有学过,他不在我们的血液里,也不在中华文明的这个传统里,整个中国,在90年代,刚刚开始。”

“第一次董事会,俞敏洪宣布开会,徐小平就怒了,说你不懂怎么开会,俞敏洪说那你说怎么开,徐小平说我也不知道。两个人吵起来,最后俞敏洪拍了一下桌子,摔门而去。20分钟之后,俞敏洪临时学习了董事会的议事章程,重新返回会议室。徐小平公开说,他在新东方的使命就是要指导俞敏洪、批判俞敏洪,改造俞敏洪,因为他和王强都认为,在公司内部权力必须有‘监督和制约’的精神,所以要长期扮演老俞的‘唱反调者’。”

俞敏洪也把改为股份制形容为“上梁山”,都不会做,之后三个人都是在吵架,“上梁山没有解决方案,那就只有吵架了,所以太典型的知识分子问题。”

“这帮人当时,没有一个懂资本市场,不知道什么是IPO,什么是市盈率,更想不明白利用杠杆原理一个公司怎么会翻那么多倍。都只知批判,不懂建设。大家关起门来在屋里吵,坐上飞机去外地吵,搬来黑格尔、亚里士多德吵个天翻地覆。”

“柴静:你回头看那个阶段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朋友间的合作,往往会使很多技术问题上升为火药味很浓的道德审判?

王强:对,我们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一旦在友情和企业制度这方面,发生了观念冲突,我们往往先把人格这个东西带进去了,经常骂老俞,怎么做人做成这样。”

“俞敏洪:把好朋友大家都回来一起创业,最后弄到这个地步,大家打架打到最后几乎是什么都没有了,友情没了,互相恶语相向。而且当时你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我跟他们提出来,我说大家既然说我不行,我就把股权全部分给你们,我一股不要分给你们,我走了。”

而最后,是俞敏洪学会了尊重和运用规则,徐小平和王强虽然退出了新东方但仍旧以新东方中可以彼此辩论和坦诚相见而自豪,三人虽然许多具体的观点和理念不同,但却新东方有着共同的异象,并且全部把原则看为重要。“一定要把友情锁定在规则和原则里面”。三人的友情也是三人心底最重要的人生财产之一。

节目之外,老俞对柴静说,“我问你吵架最多的是谁?是夫妻之间,为什么?因为感情最深。为什么吵架在新东方改革中最多?也因为我们的感情最深,我们确实互相信任,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谁都离不开谁。

《看见》的主编范铭也说:“三人不依不饶的争吵和辩论中,新东方成功地去除了家族制,实现了股份制,逐渐厘清了规则的界限,慢慢走上了现代化企业的道路,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新东方百家争鸣的独特精神气质”

在这期节目结束时,柴静的总结可谓颇具亮点,她说:“我们感谢这三位合伙人坦诚地说出往事,从当年传统的兄弟结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小农经济状态,到后来利益分配、股份改造、海外上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这三十年中发生了太多剧烈的冲突和动荡,就如俞敏洪所说,一切比电影中更真实、更复杂、更残酷,但情义也更深远。我们留存下这一份经验,这一份经验包含着古老中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当中嵌入骨肉和情感里面的经验与代价。我们也祝福三位,希望他们未来在长城脚下再聚时,永远享有那一份,看似茫然的亲切。”

看完这期节目,它让我更多的看到人与人友情的真实、以及人与人合一过程中的艰难与盼望,让笔者看到三点很重要的人生启迪:

1.创业很重要,但友情不可丢。

财富、成功很重要,但重要的是我们不可丢掉友情,不可丢掉你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的关系。如果丢掉了这些,即或你赢得了财富或地位,也不是真正的成功。

2.友情重要,但友情要有原则。

中国人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如果是陌生人,那么按原则来,如果是朋友那么怎么来都行。规矩和原则只是针对外面人。但这不会让友情走的真正长远。友情要在原则、在真理基础上来。。

3.友情历经冲突和患难后会更加坚固

浅薄的情谊在冲突和患难面前很容易疲软和瘫痪。但真正的友情在冲突和患难后反而会更加精简和坚固。朋友不要怕冲突和患难,而是更要携手度过。

记住一句话就是,友情需要真心、友情也需要原则,缺一不可。在这两个基础上,冲突和患难只会让我们的友情更加成长。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