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莫言一作品被评:体现牺牲救世的基督教色彩

作者: 祝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10月15日 02:00 |
播放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消息宣布后,莫言名字的拼写MO迅速登上全球各大英文媒体,短短四五天,莫言的书几乎卖断了货。

莫言本人极力推崇自己的《丰乳肥臀》更是一书难求,他曾说,“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如果你要了解我,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而这本书曾在《剑南文学•经典阅读》的一篇文章中被评含基督教文化色彩。

湖南大学文学院的李洪玉在此文中评价说:“莫言的《丰乳肥臀》贯注了浓厚的基督教文化色彩。其中最显明的表现,一是《丰乳肥臀》的故事叙述模式暗含了从“原罪”走向“救赎”的《圣经》之内在结构;二是作家塑造大卫伟大母亲形象蕴含了基督教之平等博爱与牺牲救世精神。”

2011年8月,莫言以他的“忏悔”之作――《蛙》 荣获第八届矛盾文学奖,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忏悔意识。这种忏悔意识除了来自于作家深刻的生命体验之外,我们可以较明显地看出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孙羽中 在其《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价值建构》中,列举出了一批与基督教关系密切或有着不同程度关联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莫言是其中之一。

而早在1995年创作的《丰乳肥臀》中,莫言就借鉴了基督教文化。“我不是基督徒,但我对人类的前途满怀着忧虑,我盼望自己的灵魂能够得到救赎。”“我希望用自己的书表现出一种寻求救赎的意识。”从中可以看出救赎意识是那篇小说非常重要的写作动机。

莫言《丰乳肥臀》的创作明显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其创作过程中的主体意识里。他的故乡高密东北乡是基督教种子最早在近代中国生根发芽的地方之一,而莫言在进行《丰乳肥臀》的创作时,除了去过两次教堂,连大门都没迈出过,可见这两次教堂经历直接影响着作家的创作。

莫言也坦言:“在创作《丰乳肥臀》时,我去过两次教堂。小说中的上官金童也去过两次教堂,在他走投无路时,投向了上帝的怀抱。”

在这部严肃的作品中,故事文本构思、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命运安排等方面,我们都可找到相对应且又非常隐秘的基督教思想。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一是《丰乳肥臀》的故事叙述模式暗合了从“原罪”走向“救赎”的《圣经》之内在结构;二是作家塑造的伟大母亲形象蕴含了基督教之平等博爱、牺牲救世精神。莫言把《丰乳肥臀》奉为“我的‘东北高密乡’的‘圣经’。”

基督是为了拯救有罪的世人而被钉上十字架的,十字架是牺牲自我拯救民众精神的象征。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刻画的母亲同样是具有基督的牺牲精神的救世者形象。
 
母亲一生生育了七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浸透了母亲的泪水和血水。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逝去,也流尽了母亲的泪水和血水。

在上官金童遭受苦难时,母亲劝勉他说:“金童,还是那句老话,越是苦,越要咬着牙活下去,马洛亚牧师说,厚厚的一本《圣经》,翻来覆去说的就是这个。”

母亲的一生都拼命挣扎在死里求生的道路上,她不仅要让自己活,更是要让家人活下去。为了保护和拯救她的儿女,她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那份奋不顾身的勇敢正是基督牺牲救世精神的集中体现。

莫言诗意地赞美着母亲身上这种契合基督教的博爱宽恕、牺牲拯救的精神,饱含着其自身的血与泪的心痛和怜悯,体现了作家对终极人生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索。

正如莫言与王尧对话录中所说:《丰乳肥臀》展现的是一种对自我存在状态的反思,一种对种族生命活力的观照,一种对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这部小说是他“最为沉重的作品。”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