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从唐山余震说起: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5月29日 06:25 |
播放

说实话,这是我这辈子亲身经历的第一次地震。

虽然它被说只是唐山大地震过去36年之后的余震,虽然我坐在离唐山180多公里的北京闷热的写字楼里,虽然仅仅是我的办公桌稍微的晃了短短的五秒钟不到而已。

但它仍旧是我亲近经历的第一次地震,让我心里面也仿佛裂开一条缝一般,突然意识到:原来地震离我们其实是如此的近。

这几年来,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常会关注灾难的新闻,特别关注到这几年来关于地震的新闻尤其的多,远的国外有基督城的悲痛、近的有汶川、玉树的国殇,近的特别是这一年来的地震掰着自己的指头好像都很难数得清:墨西哥、智利、印尼、意大利、日本、新疆和田、江苏淮安.......我还记得4月11日一天里面百度新闻连续登出六七个地方发生地震的新闻。微博上有位网友还给起了一个很幽默的名字“地球调震动了”。

但即使如此,我的心里仍旧觉得地震离我是非常的遥远,这辈子应该不会经历到这样的事情。所以当5月28日上午10点20分的几秒钟,伴随着唐山的余震在北京的震感带来的办公桌的摇晃,我突然发现:真的,原来地震离我们每个人其实是那么的近。

之后,有位姊妹QQ上发来一条信息:“唐山地震惊北京,家人亲朋忙电话。寒暄问短显关爱,灾祸面前有亲情。 大家近期要预防大震,尤其是京津唐地区的。多准备些食物和水,分开存放,以备在必要的时候保存自己的生命。”

当然可能这条留言里面有点耸人听闻之嫌,但让人不得不深思的一点就是:其实灾难并不遥远,而在灾难面前我们当如何做,当如何预备?

我们人在平安时,总觉得灾祸或患难是没有影的事儿,所以总是日常的过,觉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和家人关系不好,那就先这样吧;和配偶吵架了,那就接着冷战吧;和朋友纷争了,那就互不来往生活吧;人生梦想太难了,所以暂时先管现实吧——“反正,还有明天嘛,不用着急。”

但明天,却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我们能够抓住的是过好我们的现在、过好我们的当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抗癌女鲁若晴对生活的勇气和对生命的执着感到了许多的网友,所以网友们也纷纷送出这样的祝福。

事实上,这样的话不是仅仅需要送给对我们有些遥远的一位勇敢的年轻女孩,更需要的是我们要送给我们每天要面对的亲人、朋友、同事——这些和我们一起生活或就在周围的这些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最记得台湾九把刀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面一个很温暖的片段,就是当921地震发生后,几乎全台湾的人们都在给亲朋好友打电话确认对方平安,以至于通讯忙线很难接通。而因为误解两年没有联系过的男主角与女主角藉着当时刚刚流行起来的大砖块手机在信号极烂的情况下联系到对方互报平安。灾难和患难中爱恨情仇、过结误解、都仿佛浮云一般,比起这一切一切,安好最重要、珍惜最重要。

这次的唐山震感亦是如此,“唐山地震惊北京,家人亲朋忙电话。寒暄问短显关爱,灾祸面前有亲情。”微不足道的震感这次也震出了繁忙之中的我们对于亲情和关爱的回盼和流连。

其实,对平凡的我们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地震,而是我们无情的生活,仿佛地震或灾祸永远没有一样。但真的我们需要的是在没有灾祸或患难来时也是与你的家人、朋友及其他就在你周围的同事等等都彼此珍惜的生活,这才是最温暖人的,虽无灾难中的爱更动人心,却如我们日常的呼吸一样彼此需要。

要知道的是,我们人是如此有限的,我们所拥有的时间也不是无限的,能够做的只有是抓紧时间、抓住现在、去爱去改变。不要因为只是忙于现实之中,而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佳偶却成怨偶、挚友已成路人,那是只有“空留余恨”,悔已晚矣。

而更加重要的是,有限的我们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去寻求那无限的一位、寻求上帝、寻求认识他的真正的智慧。圣经说:“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当归向我们的神,因为神必广行赦免。”

我们常常总会想:还有明天,所以明天再去信仰吧、再去教会吧、再去好好读圣经吧、明天再去祷告吧、明天再好好关注灵命吧、明天再回应神的呼召吧、明天再去服事神吧.......可是仍旧是那句老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都会老去、衰败,以色列历史上最繁盛时的智慧的所罗门王说:“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

人生有限、时间有限,但盼望我们用这有限的人生和时间去爱人、爱神,寻求过一个真正不会后悔的人生。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