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微信

改变生命的阅读指南(六):与属灵同伴分享

作者: 侯士庭 | 来源:网络 | 2012年04月23日 11:35 |
播放

享受属灵同伴的情谊,使彼此从小组查经或共同的阅读计划中受益

属灵小组可以每两周或四周聚会一次,轮流聆听与讨论各组员所评论的书籍,这样可以强化、深入属灵挑战的意识,并产生一种对事实事务的全新看法。

“ 质疑自我” 是常见的反应,会让人怀疑自己的信念和渴望是否失衡或疯狂了,这就好像从重病、死亡的威胁康复,或从极深的破碎经验中走出来一样,会让人有重生、更新的感受。同样地,阅读基督教神秘主义的作品也会有这种效果。

获得那些更具经验人士的鼓励和智慧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小组中个人不同的反应能提供一种平衡的认知,纠正一些偏向、失衡的态度。保罗在《以弗所书》4 章13 - 14 节中所说的“ 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其实就是“ 集体的成熟”。

12 世纪的作家里沃的埃尔雷得(Aelred of Rievaulx) 在其《属灵友谊》(Spiritual Friendship) 一书中提到:“属灵朋友是忠心、有正面动机、审慎、有耐心的人,可以帮助我更认识上帝。” 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会永无止境地欺骗自己,所以我需要属灵向导来使我保持诚实,而且只有在朋友帮助我脱离自己的狭隘之后,我才能体验到如何进入那更宽广、更有洞察力的境地,只有在其中诚实面对自己,才能从中看见上帝对我的爱。

因此,“启示”和“诚实”能让人选择属灵同伴的样式或类型。属灵生活要靠基督的启示,他持续以圣灵的大能呼召我们进入与他的关系中,而这又有赖于我们的诚实,应该看什么、应该对付什么等方面的诚实。所以,属灵同伴不仅是一种“喂养”的过程,也是一种“对质” 的过程,而这两种过程都是从属灵阅读和发掘灵修文献中得着助益的。

在基督里的真正朋友会使我清醒,助我成长,加深我对上帝的体认,因为上帝的爱是借着那些关心我、鼓励我、希望我的思想和情感是以上帝为中心的朋友来传达的。埃尔雷得说:“上帝是友谊;我与那些有属灵思想人士建立友谊,会引导我趋向上帝的圣洁。” 但是,今日已鲜有人如此认真地看待属灵友谊了。

属灵阅读难免遭遇阻碍,令人沮丧分心、无法继续

我们的敏锐度常常不够,以致看不出、也不会质疑为何一本书无法抓住自己的注意力,也不会试着了解为何这么不适应它?如前所述,这很可能是因为自己意志消沉或属灵状态低落所致。即使明明知道自己是有福之人,但灰心失望仍随时展示他丑陋的面貌。沙漠教父称此状态为“ 意兴阑珊”(accidie),厌倦、乏味,或沮丧消沉,当我们因这些感觉而相信自己是毫无长进时,这也成为我们极大的苦恼。

我们也可能因为分心而没有好好阅读,因为书向来只供休闲娱乐,我们从不觉得需要靠一本书而活。在我们拿着遥控器随意换台、逐一观看电视节目的普遍情况下,专注的阅读在今日也许成了一门新的训练?

容易分心,或许是我们不曾从属灵阅读体会到上帝同在那种敬畏与惊喜,因此,在我们能享受属灵大师的经历之前,可能需要先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

当然,我们也可能因为经典之作受时间限制的文化和神学框架之故,而对它们望而却步。

例如,欲使明谷的贝纳尔的证道对今日的我们产生意义就需要对中世纪的四种解经法有所理解并认同。中世纪英国的神秘主义者,像写《未识之云》(The Cloud of Unknowing)的佚名作家,还有罗尔(Richard Rolle)、肯普(Margery Kempe)、希尔顿(Walter of Hilton) 等人,都坚持我们在默想上帝时要放下所有的思想,而这就让我们觉得有点困难。他们认为,能赋予此种真正理解的方式是爱,而不是理性本身。在感受恩典、谦卑、悔改和深刻默想上帝的事上,他们谈到“审慎”是必要的一种属灵意识。

清教徒较后期的文献,因其拉丁式的风格或者大标、小标的“ 精密度”,令我们望而却步。从他们把一个又一个的重点分类、整理的方式,就可以理解为何他们有“ 严守教规者” 的称谓。正因为词汇不同、冗赘、风格不同等理由,所以我们才着手把这类经典以合适现代风格的方式重新编写出版。希望这样能让今日的读者不再以“难以理解” 或“不易查明” 作为打退堂鼓的托词了。

这些作品的文化喻意多属过往。明谷的贝纳尔的《新骑士的赞美》(In Praise of New Knighthood),德兰的《内在城堡》(Interior Castle), 班扬的《圣战》(Holy War)等著作似乎都是一些过时的象征,但其实它们仍包含着永不过时的属灵争战原则,例如交出自己、与上帝契合的原则,或是在试探中警醒的原则。在基督徒的生命中,“ 苦修” 仍是重要的一项(或一系列)操练,也是一连串的操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