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微信

社会中的诚信:全球方面

作者: 译者: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12月28日 11:46 |
播放

收获重视的观念

近年来,“诚信”(integrity)一词在有关政府和治理,以及社会各个层面政策制定的研究中越来越受重视。但什么是诚信?个人、公务员或组织的诚信特征是什么?整个社会呢?诚信人生又是如何的呢?

文献中对于诚信的定义使用了如下关键词:整体性和一致性;职业责任;道德方式;廉洁、法律和规则等价值观;以及模范行为。拉丁语词根“integras”代表完整、整体、和谐,“integrity”指的是“整体性”或者完整性,也是指原则和价值观上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卡尔辛(E.D. Karssing)说的很对,“诚信意味着专业人士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充分、谨慎和负责,考虑所有相关利益”。

诚信是与道德伦理相辅相成的,后者指的是社会中的是非曲直。两者都由宗教和意识形态信念所塑造,形成社会的价值观和规范,换句话说,基本文化决定的了公认的“生活设计”(design for living)。滥用这些准则谋求私利的行为称之为腐败。

行贿、包庇偏袒、私生活不轨、欺骗、恐吓和歧视等等现象可能是由相关个人、组织(文化和结构)以及环境的不同特性造成的。探索腐败意味着不亚于探索冰山。有关书籍如汗牛充栋。

今天,腐败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世界上很少有社会不存在腐败和违背诚信的现象。即使在学术界和像教会这样的宗教组织中,欺骗也成为日常反映的现象。仅在2022年,德国罗马天主教会就有50多万信徒因为神父和神职人员的行为不合规范而离开教会。有估计说,2022年离开教会的德国新教徒总数会超过80万。

几乎没有哪一个社会机构可以完全避免腐化和腐败。在体育和娱乐领域,如德国等地的地方管理部门就哀叹日益严重的暴力事件。今年8月,德国一家地区足球协会关闭了该地区所有的体育馆,原因为比赛期间发生了暴力事件。

在柏林,由于暴力失控,当局被迫关闭了多间游泳池。这种情况以及很多其他类似事件从未如此激烈发生过。而问题的根源何在?

全球影响下的地方社会

全球世界的发展是否影响到个人生活和地方社会的诚信呢?解体也是全球化的副作用吗?我们在克服社会解体的过程中是否需要考虑全球因素呢?

确实,从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这个在世界范围内跨越地球上人类生存阶段的互联进程,可能被视作造成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请让我们来讨论一些论点。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全球研究教授、全球城市研究所研究负责人曼弗莱德·施泰格(Manfred Steger)指出,全球化有四个主要经验层面: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第五个层面,意识形态,横跨了其他四个层面。根据施泰格的观点,意识形态层面充斥着一系列有关全球化现象本身的规范、主张、信念和陈述。它决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是如何形成的。

正是在第五个层面上,全球化触及到诚信问题。如上文所述,诚信与道德伦理紧密联系,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一套宗教价值观。全球化带来的大规模移民正在破坏传统的宗教和文化环境。传统伦理价值观和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平衡往往不再或甚少提及。

在苏联解体和其所有的既定行为都取消之后,中亚穆斯林地区的一位朋友说过,“我们生活在意识形态的真空中。唯一剩下的是我们自己的生存,但这很容易变得毫无人性。意识形态没有了,宗教也去之不再了,剩下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在宣布独立后不久,来自西方或中国活跃于全球的跨国公司涌入该国。他们腐蚀政治精英,贿赂行政机构,购买土地和建筑,引入“他们的商业方式”:一种只对个人利益感兴趣的生意经,对社会上、文化上,当然还有宗教上全然目盲。

事实上,正是这些在国内一口一个诚信的跨国公司对国外的腐败负有责任。道德伦理标准被拉平,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被抛弃。最重要的是个人利益,而非当地的自然和环境、社会和人民。他们带着改善生活的承诺而来,但留下的却是贫困。

于是不奇怪的是,这种发展方式造成了无休止的移民和难民潮。当地人称之为家园的可爱世界,他们熟悉和珍视的世界变得陌生、冰冷和危险。文化、伦理和生活习俗之间的生命平衡正在消失。

从非洲和亚洲国家来到欧洲的难民说着类似的语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失去文化、传统和宗教的保障,还往往在前往目前避难地的途中失去自己的尊严。

来自阿富汗的萨菲拉说:“我是一名穆斯林妇女。对我来说,性纯洁的生活是安拉的神圣旨意。但在去往欧洲的路上,我不止一次被强奸。我现在如何生活?是的,我通过行贿、偷窃和与人上床来生存。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可接受的。但请告诉我,还有其他选择吗?罪恶已经是我的生活方式。我照着镜子,却认不出自己。”

我在希腊雅典遇见萨菲拉的。她与成千上万的难民一起困在雅典。当她最终抵达德国、法国或加拿大的时候,她将面临另一种陌生的文化,阻碍到她将破碎生活融入有意义的健康理念中。对于像萨菲拉这样的难民而言,走上诚信的道路是漫长的。她将很快面临种族和思想上的不公正,并试图应对与她穆斯林背景相反的道德标准。她在新社会中的存在会被滥用,结果不仅是破坏她的生活,还会破坏当地人的生活。事实上,从长远来看,任何堕落的邻居都是一份有效的邀请,邀请人们改变自己的生活,调整自己的生活以适应当前的生活环境。

全球化助长了不公正、贫困、分裂和腐败,这是事实。

全球化,通向新的一体化世界的窗口

对全球化持悲观看法的批评者会更正确地指出全球化更为积极的方面:经济市场一体化;全球知识和技术转让;对于民主、正义、世界伦理的公开讨论等等。

我赞同的是,全球化有着其积极的一面。但全球化不是一个有引导的过程。推动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力量肯定不是什么道德的使徒。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质疑绝大多数跨国经济和政治力量的道德操守。

对于西方在世界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批评声越来越多,表明部分国家对来自欧美的道德伦理是有多么地不信任。

单极世界已经失去吸引力,这也是由于西方和西方主导机构的全球化实践。它在国内为少数人创造并不断创造财富,却在其他地方让大众陷入贫困和饥饿。所谓的资本主义民主世界往往与它所批评的那些政权一样腐败。中国人、俄罗斯人、印度人、巴西人等在要求建立一个多极世界时说到:“从来没有一种适合所有人的模式。”

毫无疑问,世界需要一场对于伦理、道德和正义问题的国际对话,但肯定不是由典型的以个人利益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精神所驱使的机构强迫的。

这是基督教会的历史性机遇吗?基督徒从未像今天这样能轻易地进入这个世界。

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村,大门已经打开。如果意识形态或更合适的宗教信仰决定了全球化如何运作,如果全球一体化世界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得以确定,那么教会就必须接受挑战,以福音派的替代方案进入这个领域,这种替代方案也只能是公正、正义和和平的。毫无疑问,这也是耶稣对世界的承诺。

基督教诚信使命

耶稣建立的教会称之为“ecclesia”,源自希腊语的“ec”和“caleo”:蒙召,他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马太福音》16:18)。希腊人将城邦(polis)所有公民的议事集会命名为“ecclesia”。公民们被从他们的私人事务和生活中召集起来,讨论决定他们城市的福祉。

现在,耶稣说他的门徒组成了他的教会,从世界上蒙召,接受对世界的责任。他们是世界的光与盐(《马太福音》5:13-15)。教会的使命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上帝正是在她里面建立他的一个为世界上所有人带来正义和和平的神国的文化。教会就是莱斯利·纽比金(Lesslie Newbegin,1909-1998)所说的“上帝统治的标志、工具和记号”。耶稣也在《马太福音》28:18-20中叮嘱门徒们: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耶稣的传教任务是让万民(希腊语原文为ethne)成为门徒。“ethne”一词代表着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空间。也可以说,是通过改变规范、价值观、道德伦理来改变文化。就我们的主题而言,我们可以解读为,通过向他们介绍神国的基本原则来向他们介绍一种有效的诚信生活。

在耶稣的眼中,教会是向世界传授完整生命的大师。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清楚了解神国对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的看法。像今天世界各地的很多教会做的那样,把福音作为个人的救赎信息来宣扬还远远不够。但是,将福音的信息应用在我们全球化世界的各个层面,将会改变高度贫困国家以及富裕国家的情况。

外面的世界需要神国价值观,需要正义的福音,需要与上帝、与己、与他人、与自然和环境和解的供应。

雅典的穆斯林妇女萨菲拉非常钦佩在难民中心为她服务的基督教妇女。她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她们一样。”

我在中亚的朋友最近成为耶稣的追随者,“现在我的生活有了指导。我在基督里找到信仰和价值观,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耶稣基督改变了一切”。

当然,这不仅发生在个人层面。由虔诚基督徒领导的神国企业提供了另一种经济结构。他们将为着福祉经济而努力。

教会发现自己的政治责任,在社会中发出批评性的先知之声,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在需要之处提供盐与光。他们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像耶稣所做的那样,生活在另一种文化中,与环境、社会、周遭世界和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行动不是为着个人利益,而是希望看到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他们担负着全面的使命,意图帮助全世界过上诚信、和平的生活。毫无疑问,他们在个人、职能和组织事务上提供了诚信的全球视角。这个视角就是福音。


约翰内斯·莱莫(Johannes Reimer),世界福音联盟公共参与部门主任、跨文化神学和传教学教授。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