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爱我们的邻舍可以,难道也要爱我们的敌人吗?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1月25日 10:42 |
播放

我们的武侠小说里总是充满快意恩仇的故事。
因此,在我们的文化中,敌人就是敌人,是不共戴天,有我没他有他没我的关系。
因此,在快意恩仇的文化传统中,恩人就是报恩,哪怕此世没有机会,来生也要做牛做马报答。
因此,在恩人这里我们是放弃自己的人格和乃至生命的。

而对于敌人呢,则是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毫不留情。有仇不报非君子,这是我们民间文化中所崇尚的价值:
——对待敌人,一定要狠,不能留下情面,对敌人的慈悲就是对自己的潜在伤害。
因此对敌人就要赶尽杀绝,然后再踩三脚。

在这种文化之下,我们不会尊重敌人。

对待敌人,我们只有两种态度。外在的态度,就是把敌人打一顿,能打赢最好,就把他征服。打不赢,就身体上服从,使用第二种态度,就是心里用精神胜利法来完成对敌人的征服。

正是在这种文化中,我们看到今天我们反对某个东西或者某一方时,我们从来不是承认对方的强大,而总是贬低对方。任何负面的消息,都看成对方不行了或者在衰落的标志。而对自己呢,则一直认为自己是强大的,是最好的。我们的眼睛老盯着敌人的疾病,我们拼命用对方的不健康,来证明自己的健康,用对方在某一方面的衰落,来否定对方的整体,来证明自己的强大。

因此,尊重敌人这种价值观,在我们的文化里是不存在的。我们只知道贬低敌人,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抗日神剧总是层出不穷的原因了。在我们的文化中,丛林法则是其本质,因此,落后就要挨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谁比我们强大,它就是我们的敌人,因为我们和它相比落后了,它今天不打我们明天也会打我们,因此我们要防备,要在精神上贬低它。只有那些比我们弱小的,我们才愿意为邻,因为可以欺负它。

快意恩仇——在恩与仇之间,我们有着泾渭分明的界线。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同样也有另一个文化,那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他人的长处,这一点却被我们故意忽略了。

然而,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其实是我们的敌人。在我们的快意恩仇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文化中,那些弱者是不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只有比我们强大的才能成为我们的敌人。但是,在仇恨中的我们,却从来不去思考他们为什么比我们强大,他们为什么强大。向强大的敌人学习,对于好要面子的我们来说是一件丢脸的事。

因此,爱你的敌人,对我们来说是如此困难,以至于它成为我们的历史一直停滞不前的原因。不尊重你的敌人,就不能从敌人那里学到他的优点。仇恨充斥胸膛的时候,往往伴随的是短视。

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只有当我们放下心中的成见,才能看到仇敌身上的闪光点。

向对手学习,才能造就自己的强大。诞生于美国的著名胶卷品牌柯达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对手,这个对手就是日本的富士胶卷。富士的营销策略较灵活,率先打入中国市场,并且将自己的外包装印上天坛和改成了中文,而柯达在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做,依然是英文。这样富士在中国的市场打开。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柯达与富士之争几乎白日化。柯达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广告以及口碑和市场占有率十分自信,甚至认为出400万赞助费实在划不来。然而,就在柯达觉得赞助费高的的时候,富士直接出了700万美元,将赞助拿下。这下让柯达目瞪口呆。富士的广告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美国也开始打开销路。这两个死对头,应该是商业利益上的敌人。他们怎么看待对方的呢。双方都派出高层到对方的公司去学习经验,柯达总裁的办公室墙上甚至挂着一张富士山的照片,就是为了提醒自己向富士学习。

我们可以看到,向强大的的对手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想着将对方打趴下,这是自我强大的关键所在。

英国和美国在独立战争期间,甚至在第二次独立战争战争期间,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敌人,他们彼此都像将对方置于自己的麾下。但是战争结束,输赢既定,他们也就握手言和,成为朋友。学习对方的优点,以强大自己。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些钉他的士兵当然是敌人,因为他们没有分辨是非,也没有善待耶稣,而是鞭打之后将耶稣顶上十字架。但是耶稣对他们没有仇恨,而是为他们祷告,求上帝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并不知道。

不要让狭隘的仇恨矮化了自己,那样打败你的将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自己。爱你的敌人,并不是意味着让你做一个弱者,被别人侵犯权益而不反抗。而是让我们在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仍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对方的强大之处,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爱你的邻舍,同样要爱你的敌人。只有尊重你的敌人,你从内心深处才是强大的,只有尊重并看到对方的优点,我们才能学习并变得真正强大!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