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微信

钩沉 | 自愿葬身中国的传教士:赫士

作者: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3年01月20日 09:39 |
播放

引:精通汉语及十多种语言的美北长老会传教士赫士博士(天文学、法学、汉学、神学),在华62年期间,致力中国教育、翻译24种科学书籍,所著书籍均用汉字文言文书写,放弃回国机会。

1857年11月23日,赫士 (Watson Mcmillen Hayes)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默瑟县一个农家,九岁时父亲在南北战争中牺牲,幼年时由母亲及姨母在家作启蒙教育。他自幼聪颖好学,只上过一年小学及两年中学就和哥哥同时考取了大学。因家贫,兄弟二人只能有一人升大学,只好抽签决定,赫士中签在阿勒格尼学院大学毕业,又考入神学院深造3年。


赫士

1880年,赫士与麦吉士结婚。同年8月15日被按立牧师后携夫人被美北长老会派往中国,1882年进入美国宣教士狄考文1864年在山东登州(蓬莱)创办的文会馆(齐鲁大学前身)教授数学、天文、地质、理财等课程,并编写出数学、声学、光学、热学、天文等大量教材。


登州文会馆教师宿舍

1891年,赫士开始至1895年,他先后任上海广学会书记、会长,并首创“化学”的学科名词。1893年,英国爱德华·罗宾逊夫妇捐资在青州新建校舍,其中的葛罗神学院楼的建成正是在赫士博士的主持下完成的。


青州葛罗神学院楼旧址

1895年甲午海战时,日本军舰炮轰登州,赫士挺身而出,在炮火中乘舢舨登上日舰,说服日军停止了炮击,保护了文会馆师生和登州城人民的生命财产。

1896年,赫士成为登州文会馆第二任校长,他将西洋学术与中国文化相综合,开设了中国历史、四书五经、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伦理学、神学、哲学等课程,每门课程他均能熟练讲授,可谓全才。


登州文会馆外景

1901年,慈禧颁谕各省兴办大学,应山东巡抚袁世凯之请,赫士前往济南,担任山东高等学堂总教习,率领文会馆中外教师,在1个月之内就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山东高等学堂。学校使用的教材和各项制度完全仿照文会馆制度。慈禧太后看到成绩显著,于是颁谕全国各省仿行山东办学经验,并嘉奖赫士办学的功劳。赫士上书清政府要求实行礼拜日休假的制度,很快得到了批准。山东高等学堂成为中国最早实行礼拜日休假的学校,这项制度日后推广到全国各行各业,直到今天。


学堂西学教习合影

1903年,清政府要求山东高等学堂的学生祭拜孔子像,引起了赫士等基督徒教师的不满,于是他们愤然离开了学校,重返潍县广文学堂任教,从登州文会馆的六名西学教习王锡恩等人亦随之而随。1904年,赫士任齐鲁大学神学院教授至1919年。

1917年,广文大学由潍县西迁济南南关,更名齐鲁大学,赫士任齐鲁大学神学院院长。1919年,赫士发现这所神学院很多的教师思想受到自由派思潮影响,因此与他们发生了冲突。于是,他带领18位神学生离开了学校,前往潍县,创办了保守派立场的华北神学院。


华北神学院毕业证书

1922年,赫士将其在山东潍县创办的神学院,迁址津浦铁路沿线的山东滕县与弘道院共用一处校园。在赫士院长的悉心经营下,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保守派神学院,神学院的宗旨在于为中国教会培养牧者传道,学生不分宗派,都是坚持基要立场的信徒。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有朝鲜、南洋的求学者,被称为中国的神学泰斗的贾玉铭牧师,就是毕业于赫士创办的华北神学院。


贾玉铭(1880-1964)

1927年,华北神学院的学生数达到186人,成为中国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新教神学院。院长赫士还经常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院讲演,开展学术交流活动。1934年9月请美国巴尔好施博士来院讲道;1935年4月请美国耶鲁大学神科科长韦格尔博士讲演宗教教育。由于日寇入侵以及后来的国共内战,华北神学院迁往徐州,直到50年代初并入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


《华北神学院》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赫士与妻儿一家与众多欧美人士,计2008人被日军关进山东潍县乐道院集中营。在日美首批交换战俘时,本来优先让年事已高的他回国,他却推辞说:“我立志献身中国的教育事业,现在年近九十,而且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不如把生还的机会让给青年人,我自愿葬身异国。”


1945年赫士妻儿与集中营难友

1944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赫士因病在集中营安息主怀,享年87岁,安葬在乐道院的外国侨民墓地。1500多名外国侨民自发为他送葬。


赫士墓碑



文章来源:寻找传教士的足迹
co1kl8ak9455ba97nf.jpg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