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
微信

宗教“神圣” VS 信仰之美:我们是要与生活割裂还是融入生活?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1月30日 09:52 |
播放

在福音书所给我们的画面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场景,这两种场景之间的不同,能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其间的冲突。

第一种场景是宗教场景,它充满神圣感。

但是伴随这种神圣感的是宗教隔离。也就是神圣的背后是靠隔离来维护的。这种隔离就是把生活与宗教区分的世俗与圣洁之别。这种分别以法利赛人的律法为表现形式之一。

在法利赛人看来,世界分为污秽与圣洁。那些沾染了希腊文化或者世俗习惯的生活方式或者行为模式,都是圣洁的对立面。既然有圣洁,那就应该有违背圣洁的惩罚。因此违背律法就像今天违反刑法一样,轻则逐出社群,重则处以极刑。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当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掐麦穗的时候,当耶稣在安息日治病的时候,当耶稣与税吏等人同席的时候,都会受到法利赛人的谴责,当耶稣没有按照法利赛人的批评去做的时候,他们就商议怎样除掉耶稣。而那个因为行淫被抓的妇女,则被带到耶稣面前,要用石头砸死她。

因此,在这种场景中,我们看到生活的场景与宗教的场景是截然分开的。这就是法利赛人“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的缘故。把他们的坟墓做上标记,以免人们接触污秽。在这种截然分别的场景中,人们的生活空间被撕裂。因此,生活的样式和宗教的样式也被规定了。

这样,在宗教与生活的分裂之下,圣殿广场才繁荣起来,兑换银钱和售卖鸽子羔羊的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完全不是神圣的祷告的殿应该有的样子。为什么对于犹太人祭司和法利赛人来说,这样的售卖场景却能存在如此之久。显然,在圣殿这个物理建筑中,同样有神圣与世俗空间的区别。从圣殿之门开始便开始分等级,一直到最神圣的至圣所,只有大祭司才能进去。因此,在圣殿大门外就是世俗之地,有着市场银钱也不为过。

正是在这种宗教与神圣区分的场景中,人们开始过着分裂的生活。既然宗教与生活是分裂的,那么我的生活又和宗教有什么关系。在宗教里我们遵守宗教的规范,在生活中我们遵守生活的习惯。所以我们才能在圣殿门口看到那个财主祷告说,主啊,该奉献的已经奉献,该遵守的已经遵守。宗教的律法既然已经遵守了,那么自己的宗教任务就完成了。

宗教与生活分裂的结果,就是这个宗教与我们生活没有关系,它造成宗教人与生活人的分裂——在宗教上他们是诚实的,在生活中他们是奸诈的——两者并行不悖。

第二种场景是耶稣带来的。

耶稣不是祭司不是先知也不是神职人员。他活动的场所不是在宗教场所,不是圣殿也不是会堂,他活动的范围是在生活中。

撒玛利亚妇女在打水的途中,遇到了口渴的耶稣,耶稣与她讨论敬拜的问题;正在打鱼的彼得和兄弟安德烈被耶稣呼召;正在门口收税的罗马税吏马太接到耶稣的呼召;耶稣在湖边让五千人吃饱,在婚礼上将水变成酒。耶稣的每个传讲福音的场景都是在生活中,不是在一个宗教的神圣场所。

耶稣与门徒讨论天上的飞鸟,野地的百合,路边的无花果树,地里的荠菜,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哪些能在宗教的神圣中出现呢?

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约翰福音 4:21 和合本)敬拜上帝一定要在圣殿吗?一定要在与生活隔离开的宗教场所吗?拜上帝不再需要一个特定的场所。那些被人为分裂的生活与宗教空间,不过是人手所造的偶像罢了,他们并不神圣,也不圣洁,因为人手造的偶像本就是污秽的。一个内心有神圣的人,处处是圣洁,一个内心没有神圣的人,即使处于上帝面前他也不知圣洁为何物。

每天步行送孩子上学,一起探讨各种问题,一起欣赏路边的野花和河堤的垂柳,这种美好和宗教的神圣显然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都是发生在生活场景的事情。那么这种生活场景和耶稣有关系吗,显然有关系。因为耶稣也和我们一样,和他的门徒讨论路边的野花和天上的飞鸟。在宗教看来没有关系的事情,在耶稣看来这就是福音和信仰。

将宗教的神圣与生活割裂的结果,要么我们变成一个虚伪的宗教人,宗教上一套,生活里另一套;要么我们变成一个忐忑不安的人,生活中处处担心违背宗教神圣而焦虑不堪。在这种心态下,我们无法发现生活的美,生活要么平淡无奇,要么污秽不堪,要么危险重重,这样的生活场景,其间的一切都无法与宗教发生关系。更无法从信仰的角度去欣赏和发现生活的美。

耶稣带来的信仰却不同,信仰本身就是生活场景中的主轴,信仰并不离开生活,同样生活也离不开信仰。因为信仰的场景不是特定的神圣之所,不在这个教会,也不在那个圣殿,而是在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中。

对于耶稣带来的信仰而言,生活的一切不再是世俗与神圣的区分,更重要的不是场所之间的分裂和对立,而是诚实与心灵。一个怀着诚实心灵敬拜上帝的人,天上的飞鸟野地百合都是上帝对世界的装点,都是我们眼目的美景,生命中心灵的愉悦。

在宗教里,我们只有无所谓或者焦虑,在耶稣的信仰里,我们才能发现生活的美!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