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微信

对话|一敬拜赞美领袖谈:基督徒信仰走向“空心化”的三个原因和一个建议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0月19日 10:02 |
播放

 “信仰空心化”现象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有其信仰的外表,但是缺少内在属基督的生命,或者说基督徒与上帝之间爱和委身的关系来到僵化与枯竭。其特点诸如:
徒有侍奉而没有喜乐;
徒有喜乐的表现而没有心灵的安息;
徒有服侍而没有敬拜;徒有门徒之名却没有委身之实;
徒有宗教仪式而没有爱主之心的实质…

日前,笔者就关于基督徒“信仰空心化”的话题邀请一位来自华南的从事敬拜赞美服事的N弟兄分享他自己的感受和看见时,N弟兄从宗教仪式的角度,网络文化的角度,以及基督徒寻求信仰动机的角度,来表达了可能会造成信仰空心化的一些原因,以及分享了基督徒如何防止信仰走向空心化的一个建议。

信仰“空心化”的表现与原因

1.过度追求宗教外在仪式超过了内在生命

“新约中,耶稣不喜欢法利赛人,是因为他们徒有敬虔的外表,却没有敬虔的实质。”

N弟兄谈到他所看到的信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在于过于在乎外在的仪式,“如果基督徒从外表来看很好,但是内心没有想要活出耶稣的话语和福音的决心,那基督徒的信仰就会变成空心化的状态。当我们过度追求信仰的外在的仪式,可能会导致信仰走向空心化。”

他强调我们需要看到内在生命才是外在表现的动力和根源:“我觉得不应该用遵守宗教的仪式与否来定义一个跟随耶稣的人,因为真正跟随委身于耶稣的人,他的内在生命每天都要被破碎和重建的,即便经常处于软弱和低谷,他的生命也会最终来到一种更新和复活的状态。”

N弟兄对此举例说到一些基督徒很看重的外在行为:“从行信仰的外在行为上来看,我们有没有遵守圣经上的一些教导?我们有没有遵守十一?我们有没有把我们的一部分钱拿出来去帮助孤儿寡妇?我们是否参与到社区公益服务?有没有跟周围的邻舍建立好关系,然后去祝福他们?”

而能做到这些的行为背后其实是我们的内在生命,这个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点:“爱心的公益事奉和对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奉献,以及见证基督的负担,这些外在的行为其实是由内在的生命作为支撑的,信仰空心化的基督徒是无法真实的做这些的。每当一些地方受到一些自然灾害和伤害的时候,基督徒公益的团体对社会的担当一定是有的,但是对于那些普通的基督徒站出来成为爱心的通道却很少见。这个是对我们信仰是否是空心化的一种检验。”

2.网络文化和消费主义的世俗潮流

他认为现在许多人受世俗网络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网络的便捷性,让人们有了一种消费主义的信仰观念。人随时把主权放在自己手里,自己决定要不要去聚会,如何聚会,选择听谁的讲道。因此,基督徒信仰空心化现象集中体现在与上帝关系上和对教会礼拜的敬畏程度上。

对此,他阐述到:“三年的疫情让许多基督徒越来越软弱。尤其在面对聚会的态度上,有的人觉得聚不聚无所谓。刚开始没参加礼拜的人会要礼拜的视频,到后来的时候就是反正我自己在网上可以找无所谓了。再后来就是:有信徒认为,网络上很有那么多名牧,我为何还要再参加这些小组聚会,我去找那些有名的牧师讲道不是更好?然后再后来就是随便有空我听一听就行了。”

3.信仰走进宗教化的思维模式里

“我觉得信仰空心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很多基督徒事奉变得心中没有喜乐,我觉得应该是他们的信仰走进了宗教化的思维和模式中,只看规条和人会得的地上的荣耀,却不看耶稣和他的十字架。耶稣可以跟妓女在一起,我们可以吗?耶稣可以跟税吏一起交流,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流氓,打架勒索这种人,你要跟他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那可能很容易被他们影响,而且你也不敢跟随便这样接触。所以就是很多时候事奉的人心理没有喜乐,没有平安,因为我们事奉的时候与主的生命连接不够。”

“陷入到宗教化的思维里面,事奉的人就会用很多的东西来约束自己,然后就没有办法品尝到在主恩典里喜乐,很惧怕犯错,很惧怕触碰教会规条。然后上帝不喜欢,然后会惩罚我。”N弟兄补充说。

他提到一个幽默的故事时说:“一个弟兄觉得教会的姐妹应该是很好的,于是他为了找伴侣来了教会。然后一个姐妹也是想要找男朋友,就觉得应该教会的弟兄是挺好的人。所以他们为了同一个目的来到教会,结果俩人觉得好像教会里没有坏人,结果结合在一起之后发现,彼此让对方感觉都很糟糕。所以基督徒防止信仰空心化,对起初追求信仰的动机的查看也是很必要的。”

“从基督徒信仰的动机的角度来看信仰空心化的现象,基督徒信耶稣,来教会,不应只是为了索取,若是一味的索取,那其实人跟拜偶像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区别。到教会的人可能是被传福音的方式所吸引,就觉得让他来到这里心灵得安慰或者病得医治,当基督徒进入教会一段时间之后,他追求的应该不单单是这个,而是同时也追求回应天父的爱,跟随他的旨意去生活,自然带出对教会和身边人的爱和事奉热心。”

防止空心化的建议:恢复和天父的亲密关系

他认为防止基督徒信仰走向空心化的一个建议就是,建立与上帝亲密的父子关系。就像儿子与父亲的一个关系一样,孩子回到家里,不是说天天跟父亲去要东西,而是享受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

他观察到:“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孩子很难跟父亲做朋友,很多家庭里,父亲就要有那种威严,跟父亲似乎就像下属与领导的关系。我们很难像外国的孩子跟父亲可以在一起享受那种父与子的情感。因此,我们对父与子所持有的观念,从某种程度影响了我们与上帝那种内在亲密关系的建立。”

他接着说到:“我跟父亲关系很好,像朋友一样,互相理解和支持。他也特别尊重我,我们比享受在互相尊重的关系里。基督徒也可以跟天父上帝建立这样的关系,就是我跟他在一起就是要享受彼此的爱与信任的关系。即便我得不到任何利益好处,也不影响我单独和他相处和交通。因此,防止信仰的空心化现象的发生,我们要在个人与上帝关系的审视上恢复到一种亲密的朋友的关系,耶稣他把我们看作是祂的朋友。我们跟三位一体的上帝是亲密的爱和信的关系,而不只是做事情和守律法的关系。”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