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思考| 怎样合乎正道地看待奉献?

作者: 田玖恩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8月30日 09:48 |
播放

笔者最近听到一些形形色色的关于奉献的案例。比如一位因为生活困难而对奉献很挣扎的弟兄,他说不做十一,良心不安,做了,生活很难,甚至可能需要借债;一位当代法利赛姐妹,常常判断同教会某某信徒从不做奉献,不是真基督徒;还有一位牧者无奈坦言不好意思对会众讲奉献或者不知道是否应该对教会长期不做十一奉献的会友进行教导……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基督徒为什么要做十一奉献,以及上帝喜悦什么样的奉献。

1、十一奉献的起源(表达感恩,承认上帝的主权)

首先我们来谈谈十一奉献的起源。十一奉献是从亚伯拉罕的故事开始。亚伯拉罕为救侄儿罗得与五王争战,胜利后,撒冷王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他,并为他祝福的时候,亚伯拉罕将自己所得来的,取十分之一给他。亚伯拉罕为什么要给麦基洗德奉献呢?麦基洗德是至高上帝的祭司,亚伯拉罕奉献十分之一是要向“天地的主”表达感谢,他相信是“天地的主”把敌人交在他的手里。他以此宣告自己所得到的、拥有的财富、健康、平安都是出于那位保守他的至高的主。亚伯拉罕还把这一奉献的习惯传承给了子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十一奉献的前提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尊主为大的心。换句话说,十一奉献是在宣告上帝的主权,并且对上帝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献上感恩。这也是我们做奉献最重要的动机。

2、奉献的意义(恩典)

了解奉献的意义,奉献将不再成为信徒的重担,而是恩典。

第一,上帝在约中给我们十一奉献的命令,是要我们学习“时常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同样基督徒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上帝所喜悦。

第二,基督徒的十一奉献为教会开展各项事工提供了后勤保障。旧约时代利未人可以专心服事主,是因为上帝透过十一奉献给了他们生活的保障。因此今天的基督徒做十一奉献一方面可以让牧者、传道人没有后顾之忧地事奉上帝、开展事工,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信徒。基督徒借着奉献而与上帝的圣工有份,这也是上帝给我们事奉的机会。

第三,奉献让我们蒙福。操练过奉献的人可以体会到不被金钱束缚的快乐,也会有倒空又充满的奇妙经历。因为“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很多弟兄姐妹在艰难中坚持做十一奉献之后意外地经历上帝丰厚的赏赐,看到上帝如何打开天上的窗倾福于自己。也有很多人已经不仅仅是做十一,乃是十分之二,甚至更多。

3、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作为基督徒和教会牧者应该怎么看待奉献?

一,我们从基督徒本人的角度谈一下: 

作为一名真基督徒,我们了解了十一奉献的意义:我们借着奉献,宣告我们承认上帝的主权,一方面借此为所拥有的向上帝献上感谢。而且按照经验,很多时候在上帝那里,不是拿出来就没有了,反而常常在做奉献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五饼二鱼的奇迹、撒勒法寡妇的奇迹。上帝会使用我们的奉献,也会倾福与我们,因为上帝不需要我们的财物,金子、银子都是祂的。祂想看的只是我们的心。我们要对上帝有信心,相信祂会看顾我们。 

因此,基督徒不需要因为要遵守律法而被动奉献、被催着做奉献或者为了获得良心平安而做十一。也不应该是让自己有个好名声、让自己看起来比较虔诚而去做,更不是为了换取恩典,与上帝做交易……上帝是鉴察人心的。我们奉献是在表达我们与上帝的关系。

而且,我们相信每个真爱主,爱教会的基督徒也一定愿意尽上自己的力量参与服事。如果透过奉献可以供应教会的需要,包括对传道人的供养以及帮助一些贫困的有需要的弟兄姊妹,甚至是其他宣教事工,这不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这也是上帝给我们额外的恩典和祝福。

二,教会牧者该如何看待宣讲奉献这一问题?

宣讲奉献是牧者的职责之一,因为牧者需要教导信徒敬畏上帝,过奉献、舍己的生活。让信徒在操练奉献的过程中建立对上帝的信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并且让信徒因而有机会经历上帝的恩典。

通常正统的教会对待信徒奉献采取自愿原则。其中有些牧师会在讲道中说明十一奉献的意义,教导信徒操练奉献,通过讲道纠正信徒不愿意舍己、不舍得奉献的想法等,这是比较健康的教会;当然也有的牧者对此比较避讳,害怕信徒对教会或牧者产生误解,这其实是过于谨慎了,教会宣讲奉献应该是堂堂正正的;当然的确有些不成熟的教会和牧者对奉献的意义没有讲清楚,只是一味地催促信徒奉献,这反而损害了信徒的生命; 而对于那些以敛财为目的、还冠冕堂皇引用经文证明自己观点的教会一定不是主的教会,信徒要远离。

愿基督徒都能明白十一奉献的意义,做上帝喜悦的奉献。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