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微信

福音影评| 自由与梦想:电影《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观后感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6月23日 09:47 |
播放

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帕特里克·亨利说出了那句影响深远的名言“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翻译成汉语就是“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可以视为西方文明中个人主义的宣言。为了自由,他们可以付出生命,一代一代地为之付出,捍卫他们的自由。

个人主义,这种被我们的传统文化反复诟病的西方个人哲学,与我们的伦理价值观是如此冲突,以至于水火不容的程度。直到今天,我们在批判西方文明的时候,将个人主义依然看做自私自利的代名词。然而,我们却始终不愿考虑一个事实:既然如此,为什么西方社会依然保持着活力,拥有者强大的社会和创新高科技?

如果我们把一个社会比作一杯水。根据我们的物理知识,水分子的活跃程度,直接关联着水的温度,水分子越是活跃,温度则越高,直到水沸腾。相反,水分子越是不活跃,水的温度就越低。因此,一整杯水的温度其实是每一个水分子决定的,不是一整杯水决定水分子。那么具体到现实中,一个社会的活力是被每个社会成员个体的自由空间决定的,每个个体保持着活跃,那么这个社会就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欧美文明中,至今还保持着创造力,因为他们是一个信奉个人自由的社会文明体。他们为个人提供了足够可以保障的自由空间。再回过来观看我们的社会文明,就恰恰相反。传统社会,我们把个体禁锢在家族等级中,禁锢在皇权中,这样我们的社会就是一块冰,是没有活力可言的。

正是在这种文化差异中,我们喜欢把西方社会中个体的冒险,称为“作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极限运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享受着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的快乐。其实这只是个人主义其中一个方面而已。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自由承载了梦想,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实现之。正是无数的个人梦想,拼接成了一个社会的梦想,一个民族的梦想。

根据真实故事拍摄的电影《世上最快的印地安摩托》,就是一个小人物追求梦想的故事。这个电影,不禁让我想了很久,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想到最后,我们也没想起我的梦想来。这也许就是我们的文化吧。

伯特生活在新西兰,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头。院子里杂草丛生,因为没钱买割草机,而任由其野蛮生长,从而引起邻居的抗议,为了节省费用,他用火来除草,结果引来了消防车;为了省钱,他用电动打磨器来剪指甲,每天早上在院子里柠檬树下小便。他穷到只剩下一间仓库,仓库里除了他,还有一辆老得不能再老的印第安牌侦查摩托。伯特穷得只剩下他的梦想。

他的梦想,就是用这辆老得不能再老、经过自己纯手工改造的、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摩托车,在美国犹他州的博纳维尔盐滩开出世界上最快时速。

为了这个梦想,他不顾别人的嘲笑、抗议,哪怕被摩托党欺侮。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医生很快诊断他患有心脏病,生命可能不多,年纪加上疾病让他风烛残年,再这不多的时光里,他要加快实现他的梦想。

伯特不是一个痴迷于梦想的痴人,追逐最快的摩托车速度是他人生的目标,他不是为了这个目标而牺牲一切的人。最快的摩托车,是他的梦想,梦想让人快乐,而不是让人痛苦,梦想是人的梦想,人不是梦想的工具。伯特在他追逐梦想的途中,有爱情,有友情,有邻舍之间的爱,有社会的支持,因此,他追逐梦想的途中,从不缺乏朋友和快乐,从不缺乏温暖和友谊。

邻居和朋友,那些曾经欺侮他的摩托车党,也被他感动,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个有梦想的人,不是被社会嘲笑,而是被社会支持,这就是社会能保持活力的原因。因为你追求梦想的路上,总有一群人在你身边。

到了美国,人地两生的伯特,被出租车司机和卖花女郎骗,但是很快他的善良就为他赢来了朋友,旅店前台,汽车商行老板都帮助了他。当他历尽千辛万苦,拿到托运的摩托车赶到盐滩的时候,却被告知没有提前报名,不能参加。他努力争取,最后在一众陌生车友的帮助下,如愿参加了比赛。

他的摩托车没有刹车,没有减速降落伞,开起来时间久了之后,摩托车的热气几乎把他的小腿烫熟,但是他最终打破了世界记录,这一记录至今无人被打破。

完成梦想的他,并没有因此发财。但是他心满意足,幸福地回到了他的小木屋。一个有梦想的人,他的人生就是这么丰富。

这部电影让我彻底理解了“无自由毋宁死”的真实含义。没有自由,哪里来的梦想,没有梦想可以追求,人生活着岂不是如一只咸鱼一般。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农业技术员,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种植出好吃的山药和西瓜。因为生活在农村,父母们最大的梦想则是让我脱离农村,因此农业技术员的梦想也就被磨灭了。后来读了中学,我想成为一名诗人,但是诗人收入太低,甚至无法果腹,也只能作罢。后来我想成为一名机械师,但是在父母眼里,除了公务员、医生、教师其它都不是正当职业,我也只能作罢。不是我不坚持梦想,而是我无法树立自己的梦想,也没有坚持的动力,因为在我的周围,都是没有梦想的人,在他们眼里,一个人读书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赚大钱当大官。如果一人说自己的梦想是为了骑自行车周游中国,那么他们会问你吃什么、喝什么、你的家庭怎么办,你不结婚生子了吗?我们的梦想总是被这些现实的问题击败,最终,像我一样想不起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又羡慕那些为了梦想而努力的人。

耶稣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我们还是先求上帝的国和义吧,因为“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