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微信

社会公益|智慧人生沙龙第三期:人的幸福与需要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4月19日 10:17 |
播放

2022年4月9日,南京玄武区聚慧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中心举行了智慧人生沙龙第三期,本次沙龙由该中心张志鹏老师和受邀的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李老师以对谈聊天的方式与朋友们交流。

本次会议主题是“幸福与需要”。

4月开始,南京市仍然处在疫情管控状态之中,本该在实地举行的智慧人生沙龙不得不再次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来进行。

张志鹏老师介绍了沙龙的服事方向和定位时说:“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心里多了许多不安的情绪,智慧人生沙龙的定位是帮助很多人能够继续成长。我们不是问题解决型的沙龙,是学习成长类型的沙龙。

张志鹏老师引用一位心理学家的话说到:“人是一个文化性的动物。”

人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认识自己,一个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一个是文化的理论与方法。” “《文化性动物》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书中,他写了人的需要、行为、心志等,这是今天分享的学术内容的背景。” 张志鹏老师补充说道。

近期疫情,上海和吉林的同胞们对日用饮食的需要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疫情下的这样的情况,它引发全社会的思考:“人生到底怎样会获得幸福,人的幸福和需要是怎样的关系呢?

到底幸福是什么?从科学角度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人的幸福和满足究竟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张志鹏老师举出经济学家撒缪尔森的观点:幸福等于效用(满足程度)除以欲望(需要)。那么人真正需要什么呢?

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三个层面的需要:

1.从动物界承继的欲望:食物、疼痛与愉悅自我保护:避免伤害和死亡; 从好奇到理解;控制(金钱、权力、财产和领地)。

2.社会性动物的欲望:归属感、性、攻击性、教育、传承、帮助;

3.文化创造的动机:语言和谈话;自尊;内疚;道德和美德;成功财富与名望;

 二,人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

1. 从动物界承继的欲望:食物;疼痛与愉悦;自我保护;避免伤害和死亡;从好奇到理解;控制(金钱、权力、财产和领地)

2.人类心智的特点是毕生在搜寻和获得信息。遭遇无法控制的恶劣事件而出现的习得性无助是造成许多人失败背后的重要因素。进行控制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健康状态和更长的寿命。

李老师补充说到:“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这和张老师分享的三个需求有异曲同工之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自我价值。人从最底层的衣食住行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一个长大成熟的过程。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财富离幸福还很遥远》,幸福究竟是什么?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幸福有不同的含义。有的人只要吃饱穿暖了,就觉得很幸福;而有的人衣食住行都不缺乏,依然觉得不幸福。相比较而言,相对物质缺乏的人容易获得幸福,而所谓有钱的人发现他们有钱后依然不快乐时,他们就很迷茫了。”

张老师继续分享到:“为什么一些孩子表现出各自的问题,比如孩子不愿意学习?实际上反映的是孩子天然的好奇心没有得到适当的满足,所以他们对学习就不感兴趣。”从好奇心到理解:人类心智的特点是毕生都在搜寻和获得信息。

社会性动物的欲望四个部分:

1.归属感:对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比如建立家庭。

2.性:目的不仅是为了生育后代,赋予了夫妻间的交流,有对社会的稳定的意义。

3.攻击性:攻击由自然天性驱动尔又受到文化的制约。

4.教育、传承、帮助:人类愿意传承自己的文化身份特征。帮助冬季与人们的归属需要相关联。

三, 文化创造的动机

张志鹏老师继续分享:“语言和谈话,自尊;内疚、道德和美德;成功财富与名望;有意义的生活,自尊建立在归属需求和控制需求两个基本动机之上。对尊严的渴望可以被社会有效地用来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道德行为需要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为了做正确的事而控制自己的动机。

人生意义的多少根据人们的行为对文化所重视的事物做出的贡献大小而定。人和动物的自动反应系统决定了他们如何对特定的环境或刺激做出反应,但是意识系统则为人带来了突出的,强烈的主观体验。因此人类动机转而以创造和避免各种意识状态为核心了。”

李华老师补充说到:人们常常陷在“及时享乐型”和“忙碌奔波型”这两种行为模式中。有的人因为肉体的欲望活着,及时行乐。有的人为了赚钱而忙碌生活,失去了享受幸福的时间和机会。最终离幸福越来越远。

疫情期间,小区封锁,逼得人不得不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保安小哥在你进小区的时候,要求你出示行程码,好像在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人生的终极问题。我们的人生除了今生,是不是还有其他意义呢?

讨论的环节中,张老师问到:哪些层面的需要是可以放弃的?

李华老师见证到:“对我而言,最想放弃的是控制,比如说对金钱和权利的控制。其实人真的控制不了什么,我们既不能控制我们的金钱,我们也控制不了生命的长度。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疫情对我们每个人的心发出了提问,你之前追求的生活真的让你满足吗?很多时候,我们通过努力追求成功,获得别人眼中的成就感。或许我们能赢得别人的羡慕,但是否真的感觉幸福呢?不一定。俗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是每个个体当下最真实的感受,有爱的生活其实是幸福的,与有钱没钱无关。”

王慧萍姐妹分享到:“作为老师,看到所带的孩子生命绽放对我来说非常幸福的。其实一个人真正需要的并不多,我也在帮助一些社区的孩子读书分享会。这个过程中她看到了生命的改变,心里感到很满足。”

张老师回应到:“教育、传承和帮助,这其实是我们内在的需要,如果这样开始工作,就会成为有成就感、很幸福的事。我有能力帮助很多人,我们会有成就感。”

最后,张志鹏老师做了本次沙龙的总结,他分享说:“其实人所有的满足是来自于爱,小的时候,得到父母的衣食住行的供给和照顾,长大后进入到不同的社群建立归属感,之后进入婚姻家庭,得到家的归属感的满足,但仅仅有这些够吗?但对于我们来说还有第三个层面的爱的需要,那便是文化的动机。希望在以后的智慧人生沙龙当中,我们可以更多的探讨不同的话题,通过交流和分享彼此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成长。”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