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微信

见证 | 郑果牧师夫妻分离异国他乡三十载 彼此不离不弃衷心服事神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3月14日 10:07 |
播放

你会相信有人会为了服事神而与妻子儿女分开三十年之久吗?

这是发生在郑果牧师和陈师母夫妻身上的真实故事。为了跟随主的呼召,他们两人分离异国他乡三十载,但是靠着对神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坚守彼此的感情和婚姻三十年,终于到六十岁在美国团聚。影片《三藩不老情》记录了这对夫妻不离不弃的感情,和他们向着主的牺牲与事奉。

郑果牧师1941年从省立高等师范毕业后,就回乡开办学校并担任校长。他在家乡的口碑很好,25岁就被选为县议长。不过,郑果当官不久后,他就看透了的官场的腐败。在1946年的一场布道会上,他听到了耶稣的福音,才晓得无论是当校长还是议长都不能摆脱人的罪,唯有耶稣是罪人的出路。于是,他受洗归入基督。

1949年,郑果牧师问神:“我前面的道路应是做什么?”神借着话语告诉他:“你应该奉献给我用。”但是当时,郑果牧师是不太愿意的,因为他有自己的妻子、孩子要照顾。过了几个月,神第二次呼召又来了,晚上三次对他说话:“你要到香港去读神学,到世界各地为我作见证。”

虽然上帝的呼召是明确的,但是郑果牧师还是有些犹豫。他上有母亲,下有5个孩子,最大的孩子才九岁而已,妻子也没有工作。他若是走了,这个家该如何过下去?当他把这些困难陈明在神面前时,上帝用马太福音6章的话回答他:“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去香港读书前,郑果牧师的妻子陈怀民对他说:“你去香港读书是好的,但是我怎么养这5个孩子呢?”郑果牧师就用马太福音回答她说:“我先走神的道路,那么祂一切东西都要加给我们。”夫妻二人就同心顺从了神的旨意。

承接同样的使命和信心,妻子陈怀民接过了郑果牧师留下的担子,而郑果牧师踏上了求学的旅程。本以为这是一场短暂的离别,却未曾想到这一别就是30年。

进入香港时神学院还没有正式开学,报名、办手续还需要几天的时间。可郑果牧师身上只带了1块港币,虽然在一个认识的人家借住,但是吃饭还是要自己解决的,2天的时间钱就花尽了。郑果牧师就对神祷告说:“神啊,难道你叫我在香港饿死吗?”不去想在街上就碰到了以前认识的美国宣教士。宣教士知道他的情况,第二天就送给他500元港币。郑果牧师用这些钱去了神学院报名。在神学院读书的时候,郑果牧师的成绩不错。到毕业的时候,神学院的院长就留他做教员。

郑果牧师在香港一住就是8年。而妻子陈怀民独自一人背起了所有的家庭重担和压力,不仅如此还要忍受作为单亲母亲的歧视和嘲笑。随着孩子们渐渐成长,家庭开销也越来越大。为了让孩子们上学,陈怀民到乡下去种地来维持家里的开销,让孩子们可以继续在城里读书。在孩子们的眼中,妈妈总是忙个不停,自己种菜、养猪,生活的艰苦都是她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夜晚,陈师母还在缝补衣物,有时也唱着赞美、读经、祷告。陈师母常常含泪祷告:希望神给郑果牧师健康的身体,让一家人以后可以团圆。

当郑果牧师在香港稳定下来,就想要带着家人到香港团聚。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陈师母的去香港的申请被一次次的拒绝了。陈师母只能是在老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流泪祷告对神说:希望他灵性好、身体好,为神所使用。

那时候常常有人劝师母改嫁,就连郑家的人都说:已经十多年过去了,他可能在外面已经重新娶妻结婚了。甚至还有的人告诉陈师母,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是不是还在世上都很难说。但是陈师母坚持不肯,她坚持认为郑果牧师肯定会得到神的照顾,她一定会和牧师团聚。

1958年,郑果牧师离开香港,在马尼拉的一家华人教会做牧师。那时的郑果牧师年轻帅气,很受女孩子喜欢。但是郑果牧师常常强调说:我有妻子,她一定会和我团聚的。

那时候国外的环境乱,郑果牧师还会在旅馆碰到裸体的女士。郑果牧师分享说:“如果我不是靠主刚强的话,我就会跌倒了。”看到房间里有个女孩子,郑果牧师马上就跑。

郑果牧师分享说:“神让我在圣经里面看见,第一我们结过婚的人要圣洁,我们要终身保守一夫一妻;第二遇见试探要逃避,这是我得胜的秘诀。感谢神不是我自己会得胜,而是神保守我。”

有时,郑果牧师晚上睡不着觉地想着妻子和孩子们。孩子们长得怎么样?头一两年没有办法通信,头三年没有钱寄回家,妻子应该怎么生活?有时候郑果牧师想到流眼泪,看到别人夫妻相亲相爱,就会想为什么自己是孤单一人?妻子若是在自己的身边该有多好?有时,郑果牧师也会伤心得大哭一场,对主说:“主耶稣,你难道没有能力把太太带给我吗?你难道没有能力把我的家庭带出来吗?”即便是在这样艰难的境地,郑果牧师也没有失去信心,他深信自己的妻子一定会出来与他团聚。

郑果牧师逐渐把信心定睛在呼召他的主身上,他在信中向妻子写道:“我不做地上的事,我要做天上的事。”那时,三十多岁的郑果牧师把全身心投入到为神传福音的事上。他开始有感动训练自己的会友做基督的门徒,常常开福音大会,培训人接受传福音的使命,并差传人出去传福音。从1961到1975年郑果牧师离开菲律宾,教会的人数增加到500多人。教会的传道人有54个,除4个留守在母教会的传道人,其余传道人全部都到亚洲国家作宣教士。教会的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于宣教支出。

1966年文革时期,陈师母在国内经历一段黑暗的时间,被抄家、被棍子打,身上也常常有疤痕、淤青。她都是有苦往肚子里吞。在这段最艰难的时期,陈师母与郑果牧师的联系也中断了。但是陈师母对牧师走上事奉上帝的道路毫无怨言,只是对神祷告说:“神啊,这样的功课我实在是担当不起,你要为我开路。”

与此同时,郑果牧师也在想念着陈师母,他常常提名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祷告。神知道郑果牧师的伤心和眼泪,给了他诗篇68篇6节的经文安慰他:“神叫孤独的有家,使被囚的出来享福”,这让他确信自己一定会和妻子团聚。

1975年,郑果牧师来到美国。他对妻子的想念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的强烈。在美国担当中国信徒布道会总干事期间,他听说一位内地会宣教士即将访问北京,他便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他。通过这位宣教士的帮忙,郑果牧师终于要和陈师母团聚了。

1979年11月,陈师母的移民申请批准了。等了30年,他们终于等到了相聚的一天。1980年,他们终于在香港见面,郑果牧师见到陈师母的第一句话是:“从此以后,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了。”

郑果牧师夫妻虽然经历了30年的分离之苦,并没有丝毫的抱怨,反而是充满感恩。陈师母告白说:“如果这三十年不是依靠神,我们家都活不了。”

之后的三年,儿女们都来到了美国与夫妻二人团聚。当年他们分开的时候,只有5个孩子。而到美国团聚后,他们已经是27口的大家庭了。

团聚后的二人,开启了一段新的事奉神的人生。此后的三十年,郑果牧师讲道的地方都有陈师母陪伴的身影。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