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微信

反思刘学州之死| "死给你们看"?生活再难 也请不要用自杀证清白、绑架他人和自己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1月27日 10:25 |
播放

寻亲男孩刘学州背后的网络暴力

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死了。

1月24日0点02分,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在微博发布疑似遗书的帖文,多名网友看到帖文以后随即报警。随后刘学州在三亚海边服药自杀。

凌晨4点过后,刘学州经抢救无效,最终去世,终年16岁。

刘学州最后留给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只有那篇7000余字的遗书。而从这封名为“生来即轻,还时亦净”的遗书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网络暴力的身影。直到去世前,仍有很多人不理解刘学州,有不少网友指责刘学州在网上发声,是借寻亲来博同情,经营自己的人设。

1月26日,微博发文称,关于网上热议的寻亲男孩刘某遭受私信网暴事件,站方对2022年1月1日至24日凌晨期间他人通过微博发送给刘某的私信进行了数据排查。通过排查,站方决定对1000余名在此期间发送私信的用户暂停私信功能。

也就是说,在这期间,有多达1000多名微博网友给刘学州发送过私信。私信内容出于隐私保护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当中无疑有许多不友好的信息。而在刘学州的遗书中,刘学州也提及了有人私信给他对他进行人身攻击——骂他“恶心”“娘炮”“心机婊”“快去死”……

“你这么炒作,不就是想逼父母给你买房吗?”
“你好恶心,要不到房子就告父母。”
“你为什么要告父母?你告他们不就是因为他们不给你买房吗?”
……

刘学州一遍又一遍的解释,奈何,没有人听。因为大家都在忙着做“卫道士”,你一言,我一语……于是,千万条指责和谩骂化成千万把刀剑向着刘学州扑来。

人言实在可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刘学州体会到了,然后,他实在招架不住了。他决定自杀。
“你看清楚是谁杀了你吗?”
“没有。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在圣光下,我看不清他们的脸。”

既然你们不信,那我就以死自证清白

很多人让刘学州赶快去死,于是刘学州死了,但是这并不代表刘学州低头和顺从了,相反,这是他最后的反抗,他决定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自杀总归是有目的的。每个自杀者自杀的原因各不相同,在中国文化中,中国人非常强调死者为大,因此,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死获得社会的同情,并暂时处于道德高位,将舆论愤怒的矛头转向逼死他的人。自杀成为了一个人身上所能具有的最后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似乎早已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本能,不需要特别的学习,我们也可以熟练的应用。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自杀在我国乡村社会中,尤其是传统的乡村妇女身上是那么普遍的一种现象。笔者从小生长于北方农村,仅仅在笔者生长的那个村子里面,从小学到初高中那10来年的时间中,笔者自己所知道的就有5,6个人喝农药自杀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主妇。那个时候,笔者太小了,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自杀,等到后来慢慢长大了才明白,其实没有人真的想自杀,尤其是喝农药自杀,那个过程太痛苦了。之所以有人选择自杀,其实是有个中目的的——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己的死来反抗和报仇,让仇人受到严厉的谴责甚至惩罚,而所谓的仇人,其实往往都是自己的家人。

在一个人觉得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最直接也最熟练的解决方式,就是“死给你看”。自杀,或者哪怕只是作出一个要自杀的样子,也会促使舆论的矛头迅速转向,让对立者受到惩罚。因此,这些年来,我们会时常看到一些诸如爬到楼顶或者桥上讨薪的农民工,不满足要求的话就要跳下来这样的消息。以死相逼,似乎成为了刻在我们骨子中的DNA一般,无师自通,每到关键时刻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来这个秘密武器。

显然,刘学州也想起来了,虽然没有人教他,虽然他的实际年龄只有15岁。当网络上成千上万的攻击向着刘学州扑面而来的时候,当网民们的话语成为了无形的刀剑向着刘学州扑来的时候,刘学州发现自己的一切反击都是徒劳的,势孤力单,而且根本没有人在意,刘学州这个时候应该会觉得很委屈,很绝望吧?人在委屈、绝望的时候会觉得,那我就死给你们看。用自己的死来绝地反击,也用死来“绑架”别人,让那些人受到惩罚。

在这里,请原谅笔者不得不用“绑架”这个词语。可是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刘学州自杀后,有很多网友站出来,指责那些之前指责刘学州借寻亲博同情经营人设的网友。那些前几天还在网暴刘学州的网民们,现在正在被很多网民网暴——这不就是刘学州的绝地反击吗?这不就是刘学州通过死成功绑架了那些网暴他的网民吗?而假如刘学州没有自杀的话,那么很可能直到现在,很多人继续在网暴他,而不会发生现在的这般逆转。

切莫用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绑架别人

网暴固然极其可恶,只是,笔者并不认同刘学州这样的“以死来自证清白”同时打击别人的做法。究其原因,首先是基于笔者的个人信仰。基督教并不认同自杀这种方式。虽然自杀从人为的层面来看的话,都有着这样的或者那样的令人无可奈何的理由。但是,作为基督徒,首先应该活在我们所相信的上帝面前,而自杀,无疑是上帝所不喜悦的。因为生命是由上帝赐予的,因此人的生命属于上帝,而自杀无异于违抗上帝、侵犯了上帝的主权。其次,从社会层面来说,刘学州自杀已经变成了社会传播范围很广的热点事件,笔者很担心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引来他人尤其是心智还未成熟的青少年人群的跟风效仿。

历史上并不乏这种例子。1774年,歌德出版了他的著名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但令歌德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该书出版后,很快在德国知识青年群体中引发了一场跟风自杀潮。很多德国知识青年在看了这本书之后,觉得自己的心境跟维特很相似啊,而且维特选择死亡的过程还有一种“英雄主义”的另类美感。既然维特可以自杀,那为什么我不能呢?于是很多人就真的纷纷效仿维特自杀了。

看起来好像挺无脑的是不是?

然而,回到刘学州自杀悲剧当中,那些网暴他的网民们的脑子在哪里呢?注意,当时网暴刘学州的网民可不是一个两个,仅仅在微博上这样无脑的网民就有数千个。那还是因为刘学州顶多只能算一个小网红,知道和关注他的人并不多,不然的话,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会有多少人网暴他。

笔者非常担忧刘学州和其他人的自杀会不会引起很多有自杀念头的人们的注意。据说,很多年轻人尤其是95后和00后的年轻人都有自杀群,那是他们内心最深处的角落。很多年轻人平时可能都没有什么,表现非常正常,他人也发现不了任何关于这个人可能自杀的蛛丝马迹。或许从外面看一个人,我们可能觉得这个年轻人看上去那么阳光,那么爽朗,我们绝不会想到这样的人居然心里也会有自杀的念头。不然的话,他们为什么要加入自杀群呢?

事实上,现在就已经有人指出,刘学州的自杀事件当中,就有着明显的鹿道森的痕迹。“两人都选择了用长篇遗书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而且遗书的叙述风格、表达情绪都非常相似,行文整体结构也是一模一样的。”

因此,对于刘学州的死,我们首先必须报以充分的理解和同情。然而,我们却并不应该效法,刘学州的死,不能成为人们的榜样。

接受苦难,超越苦难

笔者也深知,活着并不容易。对于他人的选择,其实原本并不应该随便评判,毕竟“未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非。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但是由于自杀这样的事情明显违背了圣经真理,笔者确实很担心很多心智尚未成熟或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跟风效仿刘学州的做法。那么对于像刘学州一样深处苦难当中的人们,既然不能自杀,那出路在哪里呢?毕竟,不能总是消极地说,这不行,那不对,总得从正面来回答和解决。

笔者想起来读过的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作者说“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笔者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马上泪流满面。是的,人生是不容易的,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容易的,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不容易之处。穷人因为没有钱而觉得艰难,所以总是觉得富人他们一定很幸福,却不知道富人也有富人的苦恼;大人总是容易偏激地觉得孩子很幸福,觉得孩子不用为很多事情操心和苦恼,却忘记了自己也做过小孩子,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苦恼。直到今天,笔者还能隐约记得小时候写日记的时候,写过好多次的“今天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天”诸如此类的话。

真实的人生中,几乎就从来没有“容易”二字,相反,“苦难”才是真实的人生历程中常常出现的高频词。人们总是想要没有任何苦难的生活,可是在真实生活中,苦难重重才是常态。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有没有苦难,而是我们是否愿意直面苦难。苦难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苦难就是苦难。就如王小波所言——“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而直面苦难,正视苦难才是化解它应有的态度。就如《少有人走的路》书中所言:“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事实上,在圣经当中,上帝也并没有应许我们,让我们不经受任何苦难,上帝从来没有给我们这样的应许。上帝所应许我们的是“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上帝所应许我们的是“你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你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