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教会和基督徒需要更新观念 正视教会中的抑郁症群体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11月15日 08:54 |
播放
图源:unsplash 图源:unsplash

近日,我国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重点关注测评异常学生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关注和大众热议。那我们作为基督徒,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抑郁症呢?基督徒也会得抑郁症吗?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而是一种疾病,抑郁症在医学上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也就是说,抑郁症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疾病,并不是人为想象和制造出来的。抑郁症就像感冒、发烧、腹泻一样,这是客观存在的。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显示,18至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群体。

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

人类发现和研究抑郁症的时间并不长,目前人类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也并不明确,但普遍认为抑郁症是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抑郁症对人造成的影响

1,影响人际关系。抑郁症患者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是抑郁症患者,长此以往导致社交能力严重退化。

2,低自我评价。抑郁症患者大都十分自卑,不觉得自己是宝贵的,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被接纳的,哪怕能力十分出色也会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

3,剥夺人的睡眠。抑郁症患者常有顽固性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难以入睡、早醒、睡眠规律紊乱,睡眠质量差等形式,继而因为睡眠障碍引发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4,陷入到悲观、消极的情绪。对于当下的生活不感兴趣,对于未来也没有盼望,不知道究竟为什么活着。

5,自杀自残。在抑郁症的所有影响当中,最严重的莫过于让人陷入到绝望感当中,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患者自残、自杀情况的出现。

教会和信徒需要更新观念 正视教会中的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

目前的社会现状是,社会大众普遍缺乏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多长辈面对孩子的抑郁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是孩子们“想太多了” “多出去走走就好了”,不但不觉得是问题,反而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矫情?而这样的想法在教会里面却更加普遍,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教会中,老年信徒的比重比较高,而在老人生活的那个年代,哪里会有什么抑郁症的说法?另外一方面,也和我们国家的教会长期不愿意正视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心理疾病有关——灵魂都救不过来呢,心理疾病什么的都先给我一边去!然后就是教会和信徒当中存在对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隐形歧视现象,认为人只要好好信仰就不会得抑郁症的,认为一个人得了抑郁症只能说明这个人没有好好信仰,必须认罪悔改。

而在社会和教会这样的双重大环境下,当抑郁症患者一旦确诊抑郁症后,由于自己也缺乏对于抑郁症的正确认知,下意识会觉得不能公开,因为觉得公开的话非常不好,会让别人对自己形成不好的印象。在教会中担心会被别人指指点点,而在教会外面则不仅会被别人指指点点,更有可能因此耽误工作甚至失去工作。这样的后果无疑是很多人不愿意也不敢承受的,因此与之带来的,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病耻感非常重,不愿意去就医,非常排斥吃药,明明确诊了,但是坚持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至少是心理上不愿意承认——我就是一个正常人,不去就医不吃药我也可以正常生活,试图以此证明自己并不是抑郁症患者。

如果你是一名抑郁症患者,那么请你正视自己的情形,勇敢的表达自己、活出自己。而作为教会和信徒,则需要正视教会中的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正确的认识并看待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信徒就不会生病了吗?信徒就没有感冒发烧甚至更加严重的疾病吗?会有的。就像我们能够接受信徒会感冒发烧一样,也让我们能够如此接受信徒也可能会得抑郁症。并且不仅仅是接受,我们也需要带着爱心努力的尊重、陪伴那些抑郁症患者们。对于那些因抑郁而陷入痛苦的人们来说,除了积极的治疗以外,能够得到我们的关注和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好消息是,根据调查,绝大多数的抑郁症配合治疗的话都是能够治愈或者改善的。我们期待教会和信徒能够不再对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另眼相看”,而是能够坦然并真诚的关怀抑郁症患者;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抑郁症患者的信徒能够勇敢的放下自己的想法也不畏惧别人的眼光,能够在教会中真实的做自己。

【彼前2:9】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