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微信

反思| 教会或家庭不能合一的两个原因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9月25日 13:52 |
播放

人与神之间的合一关系、人与人之间合一的关系,本是上帝造创造人的时候,所设计最美好的关系。就像创世纪中,上帝与亚当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夏娃与亚当合一的关系一样,只是有太多人失去了这样的合一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人踏上离婚的行列,失去了婚姻中的合一;越来越多人开始了争竞、嫉妒、论断的行为,失去了圣徒的合一;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与家人亲近,失去了家庭的合一。当这种合一失去的时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人活在苦毒、怨恨、抑郁的状态中,让人虽然生活在人群却依然如同生活在孤岛般的孤独。

圣经中曾记载说“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其实不仅仅是教会层面上,弟兄姐妹需要竭力保守合一之心,哪怕是在婚姻家庭中也同样如此,哪怕已经进入婚姻的弟兄姐妹,如果不保守彼此之间的合一,不用心经营两个人的感情,最终也会破裂。

由此可见,合一是需要努力和付代价之后的结果,同时合一更是从新生命所产生的美好见证。然而合一并不意味着统一,合一合并不以为着相同,合一乃是在统一的目标之下,可以保有属于自己的特征,只是当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合一的时候,这本身就是破坏着合一。

就像某一件教会,作为教会的牧者非常期待年轻的弟兄姐妹能火热爱神,并期待这些年轻人能奉献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教会的事工中,认为如此做会带给教会更大的复兴。而当有些很有恩赐的弟兄姐妹,想要通过绘画的方式,画一些信仰漫画来传福音的时候,教会的牧者表示这是在教会传统中没有出现过的事情,所以这样做就是破坏了教会的合一。

当然,这件事我们很清楚地看见这个牧者思维过于狭隘,但在现实中却真实存在。很多人用宗教的仪文条例来建立所谓合一的标准,并用所谓的传统继承以此表明合一的立场。从圣经的教导看,圣灵所赐给教会的合一,并不是陷入宗教模式的敬拜中,也不是在人所建立的宗教模式中,以此达到所谓的合一模式。真实的合一,乃是众人在基督里面互作肢体,并且每个人都与元首基督相互链接,在基督耶稣的里面成为合一。

与此相同,家庭中、生活中也同样如此。我们不能期待配偶、儿女与我们同步或者是相同,也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对方或者框架对方,否则对方就会有非常强力的束缚感和压抑感。婚姻中的合一,并不是以我们的目标和价值观为满足,乃是夫妻两个人分别逐渐靠近耶稣,学习耶稣,生命不断的长进,这样彼此的关系也自然就密切了。当什么时候,我们要求对方满足我们的喜好时,什么时候,也就是关系走向破裂的开始。

促使我们失去合一的原因,最关键在于我们旧造的生命。当我们活在旧造生命中时,就没办法谈及合一,因为我们里面充满了私欲和自我的满足,所以就不会舍己体会别人的感受。同时当活在自我里面时,我们就只会在意自己的理想、抱负、目标,在乎自己的看法有没有被接受,自己的恩赐有没有得到发挥,自己的感觉又没有人了解、自己的痛苦有没有人在乎……

这正是众多教会分离的原因,也是很多家庭走向破裂的原因。个人主义、人的自私、人的自我中心才是真正的原因。人与人的角度和眼光不同,受到的文化教育不同,观点不一样自然很正常,但当舍己时,彼此则会愿意靠近相同,当在自我里面时,双方则会持守自己的立场而不肯让步。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旧造生命太大、旧造生命太强盛。所以,只有藉着十字架、藉着舍己,我们才可能真正在基督里、在祂的爱里面有合一。

破坏合一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众善的仇敌——撒旦。它始终在破坏着人所拥有的合一关系,因为从起初的时候它就在做破坏的工作。从亚当和夏娃开始,仇敌就破坏他们与神的关系,进而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不甘心人能享受神美好的供应,它希望人活在孤独和恐惧中,与它一样在绝望中活着。

所以它始终在破坏,破坏教会中合一的见证。很多时候教会中弟兄姐妹之间的争斗的直接原因,就是仇敌在事情中的牵引,然后勾出人内心中的私欲,进而破坏人与人的关系。仇敌同样是藉着罪、藉着肉体、藉着我们的自私和自我来破坏的。任何一点小事情,都有可能造成人的间隔、造成夫妻不和;很小的一件事,就会造成家人之间的冲突,甚至造成教会的隔阂或分裂……这都是仇敌的作为。

如果不是神的怜悯,如果不是我们自己在主面前警醒、降卑,一起来竭力保守这个圣灵里的合一,那么结果必然是悲惨的。

由此可见,合一的果实虽然美好,过程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尤其是现今充满罪恶的时代,我们需要靠着圣灵的能力更多努力才可以。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