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从浪子的比喻思考: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放手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6月24日 09:30 |
播放

耶稣在福音书中举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一个人有两个儿子。有一天小儿子说把家产分了吧,就是分家,各自单过。他父亲就没有考虑什么,没有犹豫,直接分了家产。分了家产之后,小儿子觉得这下子好了,没有人管自己了,于是拿着自己的分的那一份家产远走高飞,独自享乐去了。家里只剩下大儿子和父亲。

很快,小儿子因为不懂经营,坐吃山空,很快便把自己的那份家产败光了,又加上饥荒,于是为了生存,这个小儿子只能孤身一人为别人喂猪,饥饿得恨不得吃猪饲料。

正当他身陷绝境、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7-19)”

他醒悟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场合是在他山穷水尽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回到父亲那里是为了生存,因此他宁愿做父亲的雇工,而不是一个享有继承权的儿子,因为他的继承权已经使用过了。

当他回到了父亲那里时,故事出现了转折。如果按照故事一般结构,发展-高潮-发展来看,无疑他怀揣着为父亲做雇工的心态,却面对的是父亲张开怀抱的迎接,这才是故事的高潮。前面所做的铺垫,无疑是为了故事的转折,前面的铺垫说的是一个普通人都会持有的观念,而转折则在于说明父亲的赦免和宽容。

然而,我们在读这个故事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后半段,强调父亲的宽容与爱,强调父亲对儿子对家庭的无限忍耐,以及这个小儿子的悔改。但是我们去很少去关注小儿子的经历。

首先,当小儿子要求分家产的时候,为什么父亲没有考虑孩子的性格和理财持家的能力就准许了呢?

我们俗话说,知子莫如父。把孩子养大的父亲,是最知道孩子的脾气性格,也知道他的持家能力。当小儿子提出分家的时候,父亲应该已经知道他并不具备持家的能力,很有可能他会挥霍一空。父亲在小儿子提出分家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也有对他有了一个预期,也许正是因为此,当小儿子空手回家的时候,父亲才没有表现出生气和惊奇,而是张臂迎接。

那么,明知道他会挥霍一空,为什么还要允许分家和允许他带着家产离家出走呢?

我们都知道,人是需要成长的,但人的成长不是在温室里。我们始终把孩子捂在怀里,不让他经历风雨和阳光,这样他无法成长。

我们知道约伯在经历苦难前后的变化,尤其是对上帝的那种认知,“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伯42:5)”如果不是经历苦难,如果不是经历绝望,约伯也许还停留在上帝在远方的信仰观念中。

因此,作为父亲来说,他预感到小儿子会挥霍财产,但又希望他成长,因此,也就默许了他的分家和离家。

其次,忍耐小儿子承担的苦难。我们的古诗里有句诗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儿行千里母担忧,作为父母,知道孩子这次出行,必然经历磨难,因此,父亲面对孩子的离去,心里充满担忧。尽管有这种担忧,但父亲还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忍耐下去。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和学费。

孩子只有离开父母,独自承担磨难,独自担负责任才能成长。我们在旧约中没看到撒母耳的儿子,成为祭司之后贪污腐败。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撒母耳当然有推卸不掉的教育责任,但是还有一点也同样重要,那就是他的儿子没有离开父母,没有独立承担责任,而是生活在父亲撒母耳的影响之下。因此他的儿子可以利用父亲的余威,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反正出了什么事,由父亲兜着呢。

第三点,就是允许回归。当儿子在生存的危机之时,经历了苦难,知道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个时候对于小儿子来说,成长的功课已经完成。

作为父亲,完全有足够的理由,拒绝儿子的回归。将儿子拒之门外,也没什么不妥,因为毕竟小儿子的现状完全是他自己的责任,与父亲没有关系。现在一贫如洗,却又要来依靠父亲,依靠与自己无缘的那一份家产,当然父亲可以拒绝。

尤其是我们看到,家庭的另一成员——哥哥的态度,这才是一个正常状态下大多数人的选择。既然责任不在我们自己,为什么还是承担那些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正是常态下的大多数人会反对小儿子回归反对,父亲的反应才值得我们大讲特讲。那么问题关键是,父亲在这个情况下为什么要同意接纳小儿子呢?

我想当小儿子提出分家并携带家产离开的时候,父亲隐藏了内心的担心。因此,并不是当小儿子身陷囫囵的时候他才动了恻隐之心,其实在他的内心里从一开始就深爱着这个叛逆的孩子。

那么,经历坎坷的小儿子如今成长了吗?显然,他已经成长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因此当他想到自己将分得的那一份家产挥霍干净,已经失去了再做儿子的继承权,因此他为了生存,只求做父亲的雇工,这是一种只有经济没有家庭的关系。这也许是他最深刻的体悟。

我们从小儿子的身上看到,一个人的成长要从独立开始。没有独立和放手的父爱主义,对一个人来说是有害而无益的。这具体到我们今天的教会,把信徒保护起来,而没有给予独立的空间,这样即使再大的教会,信徒依然没有能力独当一面。正是信徒的弱,造就了教会的不强大。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