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7日
微信

父母引导孩子信仰 关系和言传身教最重要

作者: 沐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6月15日 14:00 |
播放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引导孩子走进信仰的第一步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笔者认为成为孩子的老师之前,不如先和孩子做朋友吧。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一直是硬伤,很多父母不懂得和孩子相处,有时候和孩子做朋友只是短暂性的朋友,而不能成为孩子一生的良师益友。也有很多孩子小时候和父母很融洽,长大后就与父母逐渐疏远,这其中的原因或许更多的是父母与儿女之间关系的连接。

有一则公益广告就反应了一个事实:小时候总以为父母就是大树,好厉害;少年时,父母回答了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青年时,父母是最忙碌,最辛苦的;中年时,觉得父母的观念太老,不适合和自己住在一起了;老年时,才发现自己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一个孩子。所以,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对父母的看法会不一样。

在信仰的家庭中,孩子的信仰一直是每个父母关注的,从母腹中的胎教到牙牙学语,再到进入幼儿园、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基督徒父母都在努力地教导着孩子的成长,从小教他们唱诗歌,背诵经句,长大了鼓励他们参加主日学,去到寄宿学校后,父母还不忘提醒孩子多读经祷告,这可能是很多基督徒父母培养孩子的一个模式。

言归正传,教导儿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父母虽然很认真地教,但孩子依然偏离信仰。有些父母仅仅嘱咐了孩子在信仰上一些事,然而孩子却成长的很快,很有追求,很乐意听父母的话,更乐意聆听主的话。这其中是不是有着怎样特别的教导方式和沟通技巧那?

当然不是,这其中关键的因素是父母与儿女关系的维系,无论是孩子的哪个年龄阶段,如果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状态,那么无论父母在教导儿女的道德生活还是信仰生活,都会有着不一样的卓越,不一样的收获。

在圣经中,为什么雅各对利百加言听计从,以扫对父亲以撒言听计从,在笔者看来,不仅仅是父母与儿女的脾气相对,性格相对,价值观相似,更多的是两个人的关系一直非常好。虽然说以撒的家庭中有些问题,长子之争,祝福之争的问题,但我们明白儿女与父母的关系是重要的。

但值得提醒的是在关系上不要偏激,不要偏爱,不要偏心,更不要起争论,起纷争。

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引导孩子走进信仰的第二步

其实我们明白,信仰的教导需要影响力,父母如果想要有影响力地引导孩子,必须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带来榜样。这榜样不仅仅是言语的清洁,夫妻关系的融洽,而且还包含着家庭的生活气氛,生活习惯,还有夫妻之间的默契搭配。

笔者了解到一些基督徒家庭,因为夫妻经常闹矛盾,导致自己孩子很自闭,孩子的心理上有家庭的阴影,觉得婚姻是痛苦的牢笼,以至于他们的孩子对婚姻很恐惧,孩子害怕自己的婚姻向父母的婚姻一样。其实我们思考,这样的家庭,孩子也会觉得基督信仰并非能改变人,因为如果可以改变,为什么父母还是这个样子?所以说夫妻的关系融洽,不仅仅可以帮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更是教导孩子有利的条件。

如果作为基督徒父母不能把信仰生活体现在家庭里面,而仅仅局限在教会,想必这样的基督徒是失败的基督徒。

总而言之,言传身教要学习拿娥米带领路得,带领儿媳妇路得归信到正确得信仰里面,因为路得本是摩押人。以身作则也是每个父母不可缺少得特质,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提摩太的母亲和外祖母,提摩太的成长离不开这这两位导师,保罗特别提到提摩太母亲和外祖母的信,这说明对提摩太的信仰影响是深刻的,提摩太从小深受家庭信仰的教导,这是信仰的传承。

作为基督徒的父母多么渴望自己的孩子认识神,谁也不想让孩子步入社会后,成为被社会腐蚀、被潮流牵引、被罪恶捆绑的人。

笔者带领青少年的时候,也看到一些基督徒父母对孩子的信仰不是太上心,原定的两天的营会,已经通知好了一些孩子参加,因为孩子熬夜睡得晚,父母早上叫不起来,最终就错过了营会的学习。可能一些父母觉得孩子需要好好休息,睡个懒觉正常,毕竟学习压力大,但一次两次三次不参加营会学习,这些孩子渐渐地对信仰生活不那么感兴趣。

一些父母后来发现问题之后,也从原来的鼓励孩子去参加营会,变成了强迫孩子参加营会。虽然一些孩子人去到了营会,但心依然不在那里,因为是父母要求自己参加的,不是自己心甘情愿参加的。

所以说孩子在信仰上的问题,不仅仅要查找孩子的原因,还需要追究父母的职责。父母在家庭中的信仰影响力,好像一块石头一样丢进了一个池塘里面,所泛起的涟漪就是影响力,当一圈圈涟漪被激起的时候,整个池塘都受到了搅动,所以说每个父母都要成为一块有力量的石头,而不要成为树上落下那无力的树叶随波逐流。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