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微信

基督徒父母面对青少年时期的孩子需要怎么做?

作者: 王韩飞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5月29日 09:49 |
播放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至稳固的关键时期,而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许多孩子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究其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等。

就年轻一代而言,当前面临的主要关系对内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对外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而家庭教养方式是能相对稳定地反映亲子交往的行为风格,它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自我信心的建立和提高。父母消极的态度和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则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焦虑、人际敏感、抑郁等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迄今为止对心理发展仍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得到学者们一致的认可。我们尝试对心理作如下的定义: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是孩子的教养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对比较自由,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孩子的自主意识也很强,有自己的主见,也有自己思考的能力。而且幼儿在语言发展、情绪发展等方面都很稳定。心理健康发展是性格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的人格得以顺利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关键性特质。

我们要相信在每一个孩子心中都隐藏着一抹纯净的善意,只要我们的教育方法科学、专业、符合生命学原理,那么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善义的天使。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可以给孩子提供一片充满阳光与爱的港湾,他们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孩子是在压制、束缚与不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必定会表现出生命的闭塞与郁结。

孩子需要的是爱心、耐心的守望与等待,而不是一味地给予孩子强制的教导灌输。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心理压抑、心理畸形的现象呢?这必定不是孩子的错,我们成人必须引起心灵最深刻的反思与警醒。

就像皇甫军伟老师在他的著作《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中所阐述的家庭教育理念的精髓:“心灵的力量、以心养心”有人说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家长不要做流水线生产的粗糙与急躁,我们要学习农夫的忍耐与胸怀,在希望中等待孩子的成长。

就像一个基督徒父亲,他从小就在孩子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当然他不是靠繁琐的说教与灌输,而是先自己做好信心的榜样,以自身的虔诚、信德来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这种以信仰为基石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的滋养是慢慢来,而且一生之久、醇厚而美好的影响之力。而由信仰延伸出来的就包括信心、信念与信德。

在基督徒家庭里,有的父母在信仰方面并没有做好榜样,因为父母本身的信仰就是三心二意、摇摆不定,可以说是不冷不热的基督徒。这样的父母无法在家庭之内建立信仰的祭坛与祷告的祭坛,无法给孩子留下信仰的美好印象,甚至还会给孩子造成对信仰反感的负面情绪。

就像一个在童年时期受父母的坏影响而对信仰产生厌恶情绪的孩子,在他长大之后,有人给他传福音,他是很难接受的。这不仅仅是一个认知和接受的问题,更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心结,这就是儿童信仰教育失败的一个血的教训。

所以,基督徒父母们,对于如何向孩子传福音,并不是一味地传讲与说教,在漫长的家庭生活中,最好的传福音方式就是父母必须做好榜样,你自己就是孩子首先阅读的一本圣经。只有父母敬虔、有信心、有爱心,必定会在孩子心中种下福音的种子,等到时机成熟,一定会在孩子的生命中结出信仰的硕果。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榜样力量是重中之重。每一位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就是一面旗帜,你们的一言一行将是孩子们效法的楷模。其实,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言语的教导,而是父母将自身的行为品德衍生成为一个活字典,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激励和鼓舞。教导孩子知礼仪、明真理、晓信心,这是家长的责任之所在,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更是为了信仰的传承使命。

就像中央台播出的那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妈妈为奶奶洗脚,这是妈妈的孝道体现;而孩子受到妈妈的影响,也给妈妈端来了洗脚水,在那一刻,妈妈感动得泪光闪闪。是啊,这就是家庭教养的上行下效、薪火相传。明理的真谛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共同坚守的生命之道,懂礼的涵养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守望的文化精意。

让我们以雅各的母亲利百加为警戒,她因为母爱的偏袒而造成了家庭的悲剧;让我们以祭司老以利为警示,他因为溺爱、不注重管教两个儿子,而让他们成为上帝忿怒刑罚的罪人。让我们效法主的母亲玛利亚,她以敬虔、祈祷与信心完成主的使命,守护小圣婴的成长;让我们以撒母耳的母亲哈拿为榜样,她是一位虔诚祈祷的母亲,也是一位大有信心的母亲,更是一位甘于奉献的母亲。

基督徒父母们,孩子并不是你们的私有财产,而是上帝托付于你们的产业,你们要照着主的教训牧养他们,让他们一生行在主的真道之上,到老也不要偏离。就像一位牧师所说的:“让我们的孩子都成为被上帝所重用的基督精兵,切不可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贪婪与纵欲的奴隶。”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