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自省丨我的信仰是有条件式的吗?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4月17日 19:26 |
播放

疫情给我们的考验不仅是让我们经历苦难,更让我们思考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基础。

周日我们没有去聚会,可能因为工作,可能因为其他的事情,让我们不能到教会参加敬拜上帝的仪式,因此我们心里就缺少平安。我们把这种因为不能参加敬拜仪式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当成上帝的惩罚。

在这种概念中,我们将对上帝的敬拜变成还债。我们像欠了上帝的债一样,只要我们不去聚会敬拜上帝,我们就是没有归还这个欠债,上帝就要发怒来惩罚我们。因此,为了我们不被上帝惩罚,我们还是好好参加敬拜。

这种上帝观中,我们可以看做是一种条件式的“如果”模式。这也是我们常常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不去聚会,如果我们没有按时读经,如果我们有一周没有奉献,如果怎样,那么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种条件式的信仰模式,把我们的信仰置于一种建立在未来结果的行为模式中。

这种模式中,我们眼中的上帝变成了一个可以改变的上帝,变成了一个小气自私的上帝。

这种模式的背后,好像是上帝制定了一种条件,只要我们满足这个条件,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允诺。但事实却是我们自己为上帝制定条件。

这种信仰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索取的信仰观。

上帝就像一个能实现愿望的圣诞老人一样,只要我们乖乖听话,就可以从祂那边得到礼物,实现愿望。

我们以为上帝在制定条件,然后让我们去满足这个条件,实际上这不过是我们向上帝索取的模式罢了。

一个孩子对自己的父母说,你们喜欢懂事的孩子吗?父母当然喜欢懂事的孩子。在得到父母肯定的回答之后,孩子才终于亮出他的最终目的,如果你们喜欢懂事的孩子,那就不要惹我生气。

表面看来,这个孩子想要表达自己是个懂事的孩子,于是他投其所好的为父母挖下一个深坑,等着父母跳进来。一旦父母跳进来之后,他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就是不要惹他生气。

我们对上帝也是如此。我们常常对自己说,我们是个虔诚的信徒。这里的虔诚就是遵守了敬拜、读经、灵修、禁食等宗教规定。然而这种虔诚的背后,是我们希望上帝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

我们常常遇到那些向上帝发怨言的信徒:上帝啊,我都这样虔诚了,你怎么还让我失恋?我都这样对待你了,你怎么还让我生意失败?

我们对上帝的虔诚,变成了上帝的应该。本来,在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中,更多的是我们的应该,而不是上帝应该。

我们在初入教会的时候,总会不停讨论爱的含义,我们会区分不同的爱,朋友之爱、父母之爱、夫妻之爱、情侣之爱等等,我们把有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进行区分,把无条件的爱给上帝,把有条件的爱分给我们自身。但很多时候,我们在信仰实践中却反过来,把无条件留给自己,把有条件留给上帝。

因此,这种情况下,我们聚会祷告、读经忏悔,我们传福音等等都变成了一种索取,一种向上帝的强制索取。

在这种索取中,我们并没有征求过上帝的意见,我们没有问过,上帝是否同意我们的预设。因此,在这种关系中上帝成了弱者,我们成了强盗一样的人物。

然而事实是我们对上帝的信仰还需要条件吗?

耶稣在钉十字架之前,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中,虽然和上帝讲条件,希望把这杯移去,但这种讲条件的前提是,按照上帝的意思而不是按照他的意思。在耶稣的祷告中,潜意识里依然是把信仰看成无条案件的跟随上帝。

疫情的突然发生,按照上面那种有条件的“如果”信仰,上帝就不值得我们跟随,因此,在疫情中很多信徒放弃了信仰,放弃了当初跟随上帝的承诺。

与“如果信仰”相对的是无条件的“即使信仰”。

上帝要耶稣道成肉身,耶稣道成肉身,要耶稣钉十字架,耶稣同样没有拒绝,这种顺服不是盲目的服从,而是从心里的信服。虽然钉十字架要经历痛苦,但耶稣依然要完成自己的使命,虽然耶稣知道钉十字架的结果,但他依然走向各各他地。

无条件的信仰,并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无条件地顺服教会,无条件地顺服传道人或者教会领袖。正是我们对上帝的无条件信仰,才要求我们要学会辨别。我们对牧者永远是有条件的合作,这条件就是牧者的话要符合上帝的话语,符合耶稣的教导。

正是因为我们对耶稣的信仰是无条件的,是发自内心的赤诚,我们才需要仔细辨别上帝的声音,而不要走出自己的“如果信仰”之后,又陷入另一种别人的“如果信仰”。

即使我们经历苦难,我们也要跟随上帝,因为我们从祂那里支取力量;即使我们身陷疫情也不抱怨,而是尽自己之力与大家一起共渡难关,因为我们知道上帝与我们同在;即使我们失败、沮丧,我们也向上帝呼求,求上帝带领我们走出阴霾,因为我们相信上帝的良善足以带来阳光。

上帝对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我们跟随上帝也应该是无条件的。这样才是信仰,才是我们信念的来源。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