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基督徒获得幸福感的五个来源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2月26日 08:58 |
播放

基督徒要不要幸福,基督徒应该过怎样的人生,或者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哲学,我想这个问题,在基督教中既是清楚的,又是令人困惑的。

清楚的地方在于,基督教传统教义已经明确说了,人应该向着标杆直跑,这标杆就是上帝的旨意,人应该行在上帝的旨意上,不偏离其它。如果再具体一些,那就是我们常常被问及的问题:你读了几遍圣经,每天做了几次祷告,一周禁食过几次,有没有悔改。如果没有按照上面的去做,那么这个基督徒就不是一个属灵的基督徒,要被其它信徒诟病。

简单说来,基督徒的幸福就是要过属灵的生活。不管你是真心过属灵的生活,还是仅仅对照那套属灵的标准在众人面前行动。然而,这其中的矛盾和吊诡就是,按照属灵的标准去行动,而不是内心的认同,这显然就不属灵了。但是教会显然并未考虑这些。

属灵的生活意味着与现实普通生活的切割,张力越大,属灵的程度越高,最好一个人抛弃一切,甚至与家庭决裂,这样才是大家公认的属灵。

属灵等于幸福,这贯穿基督教历史的教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实世界中仿佛越来越不受待见,越来越不被人接受。那些教外人士,社会上的人,却越来把基督教的属灵标准看做怪异与另类。问题出现在哪里?那些没有加入基督教的非信徒,不符合属灵标准的信徒,他们就没有幸福吗?

这一点恰是关于基督教关于幸福教导的令人困惑之处。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甚至有些吊诡,那些严格按照属灵标准生活的人,可能并没有那些不属灵但却积极参与生活的人幸福。显然,那些不符合属灵标准的人,也未必不幸福,可能他们还更加幸福。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不是按照属灵的标准,而是按照耶稣的教导,那些遵循耶稣教导的信徒可能更幸福。原因很简单,我们是跟随耶稣的,是耶稣耶稣的门徒,不按照耶稣的教导去做,不遵循耶稣的标准,却遵循被耶稣批判的犹太人标准,显然这其间有着巨大的差距。

耶稣的言论在那个时代的犹太人群体中显得十分突兀,甚至格格不入。因为那个时代的犹太人饱受犹太特权祭司阶层的捆绑,他们既没有安全感,也没有自己安排自己生活的自主权,在物质上也难能饱足,因此他们经受着精神、社会、物质的多重压迫,这就是为什么耶稣的言论吸引了很多底层的人。

那么耶稣的教导,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有没有用呢?当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那些愿意跟随耶稣的基督徒。我们对照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M·海布伦的著作《幸福》中的幸福来源五要素,看看耶稣关于人生的教导,对于当下的意义。

一、安全

安全意味着没有恐惧和害怕,这种恐惧既来自于身体和财物的安全,比如饥饿、战争和盗匪等,也有来自于未知的安全,也就是精神的安全。

当门徒们在海上划船,看到水面上行走的耶稣,以为是鬼,便害怕起来。门徒摇橹,约行了十里多路,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走,渐渐近了船,他们就害怕。耶稣对他们说:“是我,不要怕!”门徒就喜欢接他上船,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约翰福音 6:19-21 和合本)对于我们这些相信天上和地下的权柄都交给耶稣的基督徒来说,为什么还要怕未知的事物呢。因此,刚强壮胆,这不仅仅是勇敢,更是一种对耶稣信任的内在表现。

我们在耶稣那里获得精神的安全感,而身体和财物的安全感,今天的社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除此之外,耶稣还论及了物质方面的安全。“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马太福音 6:25-26 和合本)在《幸福》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一个美国的调查,当年收入达到七万五千美元的时候,收入的增加并不能带来幸福指数的提升。因此,我们不能说幸福与物质没有关系,但也不能说幸福等同于物质。幸福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但是并不是欲壑难平的满足物质欲望。

因此,耶稣在上面关于飞鸟和野地百合的例子中,意思是说,我们对物质的需求总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我们的安全底线。

二、生活的态度

我们是对世界一味的索取,以至于超过了我们的能力,让我们不得不透支未来,正如在这次疫情打击下,那么透支未来购买豪车豪宅的人,无不陷入困境。

我们不能一味的索取,而是要过一种节制的生活。

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路加福音 16:13 和合本)

我们不能在成为金钱奴力的情况下,还能获得安全和自由的幸福体验。显然当我们成为金钱奴隶的时候,我们的人生都出卖给了金钱。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 7:13-14 和合本)

节制的生活,就意味着我们要走窄门,而不是那个通向奢华的宽阔大门。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马太福音 25:15,20 和合本)

三个仆人的比喻,耶稣是要告诉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的一切,包括你的家庭和工作。积极的态度,比消极的态度更能让我们获得别人的肯定,这样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你的幸福指数。

三、自主权

在主祷文中,耶稣祷告说“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译:脱离恶者)。(马太福音 6:12-13 和合本)在债务之下,被债务捆绑,显然我们没有足够的自主权,也就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债务打工而已。因此在自己能力之内安排自己的生活,即是我们生活的态度,也是自由的保障。

天上的飞鸟和野地的百合,之所以比所罗门要幸福,更能得到耶稣的称赞,就在于他们能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自由,对自己享有自主权。

四、人际关系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马太福音 9:9 和合本)马太是个收税的税吏,但是是给罗马人收税的,因此他被犹太祭司精英阶层排斥,被认为是个卖国贼,但是祭司们和他相比显然也好不到哪里。正如在二战时期,那些出卖犹太普通人的犹太精英一样。

因此,马太有着紧张的人际关系,他被自己国家和社区排斥。但他听到耶稣的呼唤时,吃惊不小,接着就是愿意分发财富跟随耶稣。

犹太的表现,我们看到良好的人际互动和人际关系,在人生中是多么重要。耶稣在福音书中医病赶鬼的事例,意义并不在于身体的疾病被医治,而在于他们的这些病,血漏、鬼附、瞎眼等都被认为是与罪有关,被认为是污秽,因此被犹太群体排斥,被社会隔离,这种背景下,他们显然并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耶稣的到来,就是让他们重新回到社会,拿去隔离在他们与社会、社区之间的墙垣。

五、有技能的工作

耶稣选择的十二门徒,都是有自己工作和职业的人。甚至耶稣自己是个木匠,彼得是打渔的,而到了保罗则是织帐篷的。一份工作,能让我们保持经济的自主,这样就不用寄人篱下。

因此,做一份工作及对世界的参与,也是人生的建造,正是工作让我们有了人生的充实感。

跟随耶稣,按照耶稣的教导,过一种积极、节制的生活,有安全,有物质保障,有工作,有社会参与,这样就会收获幸福人生。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