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福音影评丨观《你好,李焕英》有感:孝敬父母 使他们得福

作者: 沐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2月26日 17:17 |
播放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执导以喜剧为色彩反应对母爱的不舍与真情流露的电影,据了解这部电影改编自2016年出品的短句小品,也是根据同名小品及贾玲亲身经历改编,片名中的李焕英是贾玲已故的母亲。电影讲述女演员贾晓玲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触摸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梦想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这段时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无论是报刊的点评还是媒体的夸赞,大多数人看这部影片都有内心的感触和生命的思考,或许这部影片真实地引起了大多数人对于亲情的思考,对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深思。影片是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以女主角穿越回到过去,回首母亲的岁月与青春,感受那个时代的人情、那个时代的文化,但对观众而言并不牵强,并不敷衍和夸张,乃是给人一种穿越回到过去,感受年代气息、感受年轻母亲风采的情境。

笔者认为这部影片在探讨一个问题,就是每个人渴望回到从前,弥补过去,但没有人可以回到从前,弥补遗憾。有的只是对过往的留恋,对岁月的悲叹。不如珍惜眼前,感恩当下,去爱还在你身边的亲人。

影片最打动观众的一些台词或许是: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到;
其实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难过的是,我都没能好好的和他们道别。”

当我看完这部影片,最真实的感受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常常存在了很多的遗憾,存在着许多的亲情缺失。每个父母都渴望儿女幸福快乐,每个儿女都渴望父母多陪伴自己走人生的道路,但现实总是不尽人意,亲情总是让人忽略之后又忘记。

对于中国父母或儿女而言通常都在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在面对亲情之间爱的表达时候比较含蓄,甚至总说不出口,总以为他/她明白就好了,对方一定会明白我的心,到直到失去对方的时候才追悔莫及,才蓦然发现原来自己在亲情上的遗憾和问题上没有勇气,没有胆量,常常埋藏在心里,没有表达出来。

这部影片中最打动笔者且感同身受的一些画面就是母亲为女儿缝补衣服时,本来母亲是不善于在衣服上缝补一些花样,但母亲为了女儿去学习缝补一些图案,使衣服看不出来明显的漏洞。还有就是当女儿说我拉裤兜子了的时候,母亲的回应是,我女儿为什么总拉裤兜子是因为咱们年级小,年级小怎么还能跟哥哥姐姐一个班那?那时因为我女儿最聪明了。当女儿伪造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母亲的回应并不是发火、贬低孩子,乃是理解孩子、认可孩子,对孩子依然抱有正面且积极的期望(谁说你没出息了,你以后肯定有出息)。

这部影片不仅仅给儿女上了生动的一课,也给父母们上了一节教导儿女的方法要适当,不应该滥用父母的权利,给儿女造成心理阴影,更多去期待他们成长。

作为基督徒去解读这部影片的时候,更多的是解读这部影片的内在含义,就比如上文说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为何亲情在平安稳妥的时候显得那么平凡,而在失去之后为什么会成为遗憾。为什么很多父母教导儿女总是方法错误,方式错误,最终适得其反。又为什么人会轻易忘记感恩,失去对爱的热忱,当人提醒你的时候,你才越发珍惜?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以“孝敬父母”为焦点,但遗憾的是:有机会去爱去孝敬的时候,自己总会忽略,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才懂得孝敬父母是一生的责任。

在这个焦点上与信仰中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有着重合的观点,在信仰生活上,我们也倡导孝敬父母,因为经文中也多次提及,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当孝敬父母等言辞。

保罗也曾提到过:“人若不看顾亲属,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这样言辞是提醒那忘记去爱、忽略去爱的人要起来去关怀,关注,理解自己的家人,使自己的家庭可以活出荣耀的见证,在信仰的道路上,不失去对家人生命的顾念,以及信仰上的牧养,也更可以使自己在服事上没有后顾之忧。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