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基督徒如何看鬼文化?

作者: 若望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1月05日 09:48 |
播放

有个中学生非常喜欢看书,阅读了大量书籍。有次她买了一本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结果引信主的母亲愤怒,要求她必须把这本书扔掉,因为基督徒不能接触任何鬼文化。

这个事例虽有点极端,不过却反映了一些基督徒对于鬼文化的态度。当前不少信徒都认为,与鬼文化相关的书籍、影视、万圣节等等东西,都有邪灵的做工,基督徒绝对不可接触,这会影响生命的成长。不过也有的信徒指出,鬼文化只是娱乐的产物,并不存在拜鬼的行为,不一定就有邪灵的作用。

鬼文化是人类文明最普遍的文化现象,几乎所有民族、国家都有这种文化存在。不过东西方对于鬼的认识却有巨大差异,中国文化认为,亡魂即为鬼,《礼记•祭义》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而且鬼具有超能力,会干涉人间的事务,给人带来祸福。

但《圣经》却认为,鬼是堕落的天使,而撒但本名路西法,是天国最为光明的天使。可它因为背叛神而堕落(参:赛14:12-15)。耶稣也曾说“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路10:18)而不少解经家也根据启示录12章4节,认为撒但带着天上三分之一的天使堕落到世间。

撒旦及其邪灵在世界上的主要工作就是,挑动人的罪性、私欲,让人背离神,按照它的法则行事。邪灵还好依附在一些东西上,产生超能力,成为人们膜拜的偶像,这也是十诫中禁止拜偶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鬼文化恰恰来源于各种异教,因此基督徒极力抵制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由于时代的发展,有些鬼文化已经成为娱乐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本身就不存在任何异教仪式,只是愉悦观众而已。很多鬼片只是寻求感官刺激而已,与拜偶像、行巫术没有太大关系。多数观众也不认为看了恐怖片就会“鬼上身”,只是部分胆小的女生不敢看而已。

而有的文化产品虽然有鬼文化的形式,但其内涵却是不同的。比如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确实出现了很多精灵鬼怪,但多数文学评论家却认为此书是反映清代生活面貌,抨击官场黑暗,揭露科举弊端的文学作品。蒲松龄这部书只是在满清严酷文字狱的背景下,借助鬼怪故事来批判现实而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满清社会的黑暗性。因此不能将这本书看做是宣扬鬼文化的。

此外,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浮士德》等作品,也写到了鬼魂、邪灵。不过这些作品却是在思考人性、道德、命运、善恶、信仰等等深刻主题,并不能视为宣传邪灵的书籍。

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各种鬼文化,不要都将其视为邪灵的作用。而且相比于权力、金钱、性欲等等诱惑来说,鬼文化对基督徒的影响显得微不足道。我们与其纠结要不要接触鬼文化,还不如时刻警醒,身边存在的各种试探。

当然,社会上带有娱乐性质的鬼文化,虽然与异教关系不大。主要是寻求心理的刺激,以排解工作生活的压力。对于某些人来说,确实也有娱乐减压的效果,但基督徒接触这类东西时,还是要谨慎为好。毕竟通过恐怖的感官刺激,对于个人生命的成长并不有益处。甚至有的人接触过不断做噩梦,这显然不合神的喜悦。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