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基督徒如何处理福音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10月17日 09:27 |
播放

基督教之所以由几百人的小教派团体,发展成今天遍及世界角落的庞大规模,这源于基督教特有的传福音行动。每个基督徒都担负着传福音的使命,把福音传遍地极这几乎成为基督徒信仰生命中的最大冲动和愿望。

然而这种传福音的使命和动力,并非来自于外在强制力量,而是内心认同与信仰使命的结合,自身行动对内心愿望的回应,换句话说就是传福音来自自身对福音的认同。这种认同表现为基督徒本人对福音的好感,他们认为福音是个好东西,然后才会把福音传播出去。因为他们不会把他们认为是坏的东西或者不认同的东西传播出去。

正是在这种福音认同之下,福音才开始在家庭传播,在族群传播,在社会网络中传播。传福音本身成为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信仰的一种外在表现。

但是这种传福音的动力和逻辑,在中国传统基督教的某些群体中,可能并不适用。在中国基督教的群体中,很大一部分的基督徒是不传福音的,也没有传福音的动力。

这种不传福音的基督教信仰,给中国基督教代际传承,乃至基督教增长带来一种重大的压力。正是这种不传播,必然带来基督教的迅速萎缩。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是自己信仰基督教,参加基督教宗教实践,但是对于自己的亲属和邻居,他们并没有将福音传播给他们,甚至有意回避了子女的宗教信仰问题。

笔者的姐姐在二十年前信主,参加村子里的教会聚会。她的信主原因来自于自己的身体体质脆弱导致的身体经常性不适,这种不适被认为是邪灵作祟,因此走进基督教教会,祈求上帝的保佑。在加入教会之后,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很大改善,这使她的信仰更加虔诚,对于上帝的大能也是赞不绝口。但是在她信耶稣十年之后,他的子女和公婆,依然无人信仰。在被问及为什么不让她的孩子信耶稣的时候,她的回答出人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孩子还在上学,我一人信了就可以,上帝就会保佑全家,凡事顺利。

我另一个亲戚,在儿女成家之后,出于生活的孤独加入村子基督教教会,虽然不是那么虔诚,但宗教活动也是经常性地参加。在她加入基督教十年之后,他的儿女和孙辈,依然无人信仰耶稣,在被问及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加入教会的时候,她的回答同样如此,自己年纪大了,信耶稣加入教会也就罢了,孩子还年轻身体也好,不用加入,自己信耶稣会带来全家顺利和健康。

笔者的另一位亲戚是信仰了五十年的老信徒,后来做中学校长的丈夫在退休之后,也加入基督教,但她的的子女依然无人信仰。虽然在儿子结婚之前,每天吃饭都要做谢饭祷告,在儿子结婚之后,最后的谢饭祷告仪式也被放弃,信基督教成为每周日教堂里的行动。自此之后,信仰耶稣是她一个人的事,丈夫不过是为了排遣退休之后的孤独而加入教会的唱诗班。在被问及为什么不让自己子女信耶稣的时候,回到出奇地一致,孩子年轻,有自己的事业,自己信耶稣能让他们也得到上帝的恩典,得到上帝的保佑。

笔者的左邻右舍都是信耶稣超过十年的老信徒,但除了他们宣称的,信耶稣不打人不骂人之外,并没有看出其它与社会不同的信仰规范。同样,在自己信耶稣数十年之后,其子女无一例外没有信耶稣。在被问及原因的时候,也是同样的答案,孩子年轻,自己信耶稣就可以全家顺利。

在笔者所知道的村子里信耶稣超过十年的老信徒中,其子女无一例外地都没有信耶稣,除非子女生病,抱着医治的目的,加入教会,否则他们对自己的子女并没有加入教会的愿望。

这就导致了,今天的农村教会信徒大部分是老年人,鲜有几个年轻人。即使有年人加入,可能也是出于治病或者解决婚姻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信耶稣而走进教会。

如果细细考察这种不传播福音的基督教群体,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理由,几乎都是自己信耶稣就可以带来保佑家庭的效果,因此不需要子女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教会实践之上。

这无疑让人想起中国的宗教信仰传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信仰文化,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宗教文化,它以小成本换来大收益,以一人的宗教消费获得全家数人的宗教产品,这无疑是一种宗教商业的手段。

然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概念,其背后的逻辑显然是宗教信仰的个体性与群体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个体的宗教信仰带来群体的宗教收益,还是个体的宗教信仰仅对个体有效。

然后这带来另一个逻辑问题,一个好的宗教信仰是否会因为信仰者的虔诚而连带地保佑其家人和亲属。基督教的上帝被认为是有着大能的上帝,也是一位满有公义和慈爱的唯一真神,这样的上帝,如果我们虔诚信仰,并不能带来对家庭的保佑,这对于信仰者来说,显然是一件伤感情的事情,同时也不在上帝慈爱的逻辑范围内。

这里的问题还是世俗的个人与基督徒身份之间的冲突问题。如果按照圣俗二元论的逻辑,属于神圣领域的信仰者的虔诚并不必然给其没有皈信的家庭带来神圣的恩典,也就是一人得道一人升天,圣俗界限明显,没有交集。那么这样就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宗教信仰者与家庭的切割,这与世俗生活有很大的冲突,除非极端教派或者邪教才会持这种观点。

但是如果一人得道鸡犬可以升天,那么信仰的个体性,必然带来信仰者背后的群体宗教收益。这就势必带来另一个问题,如此一来,信徒将失去基督教福音的传播动力,使基督教增长承担巨大压力,长此以往基督教必然萎缩乃至消失。

除了个体信仰与宗教收益的关系原因之外,笔者上面提到的例子中,还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代沟。代沟这个问题,在九十年代比较热门,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成长于新环境中的年轻人与父辈产生了很大的价值冲突,因此这个时候就引进了诞生于美国20世纪初的“代沟”概念。代沟让两代之间产生一种价值观冲突,这种冲突带来双方观念的不接受不信任,如此,必然会波及对福音的传播效力。下一代对上一代所信的福音并不认同,而父辈一代又无法说服下一代接受自己的观念,这样也就失去了传播福音的果效,只能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逻辑来自我安慰。

另一方面,福音与当下生活之间的冲突,让信徒并没有超越社会当下生活伦理规范的行为,也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基督徒的美好期待,反而与常人无异,甚至因为信耶稣而耽误生产,经济生活上逊于村子的平均水平,从而没有给其他人和子女说服力。

第三,很多信徒加入基督教是出于医治和排遣寂寞的目的。在信徒看来,生病才需要医生,健康是不需要看医生的,因此家庭顺利的子女们也就不需要信耶稣,只有当他们遭受苦难的时候,才来信耶稣。对于那些出于娱乐目的的信徒来说,年轻人有更丰富的娱乐项目,手机、电视、电脑和广场舞,足以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因此不需要加入这种全是老年人的宗教群体。

出于宗教成本的考量。因为参加教会聚会要付出时间成本,对于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要以牺牲时间为代价的。因为是否最大量地把时间投入到田地中,这直接关系到田地的出产和收入,那么信耶稣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也就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父辈宁可自己付出时间成本,也不愿自己的子女付出时间成本,从而影响子女的经济收入和家庭生活。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中国大部分信徒和教会中,关于福音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福音与世俗生活的张力问题,福音的果效问题,甚至福音本身的内容问题,依然没有处理好,这就使中国基督教面临着未来发展的压力,甚至成为福音传播的障碍。

什么样的福音,什么样的信仰才是符合耶稣教导,适合当下生活的问题,依然是个关系基督教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