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微信

从耶稣讲的两个儿子的比喻反思:人性背后的虚伪与谎言

作者: 韩恩泽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9月12日 13:05 |
播放

太21:28-32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啊,我去’,他却不去。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 神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

这段比喻是圣经中比较特别的讲论——因为一些犹太的祭司长老不相信施洗约翰传的福音福音,更拒绝接受耶稣的权柄,所以这段经文也是耶稣针对哪些假冒伪善之人所讲论的,目的是叫人悔改相信福音。这个比喻直指人内心的光景和态度,从人的思想、反应、态度、行动就可以明白一个人的生命状态。这段比喻唯有马太福音提到,其它几卷福音书都没有讲,这也说明一个事实,因为马太福音的授书对象是犹太人,所以这个比喻最能够理解的应该是犹太人,犹太人对于家庭的教导是看重的,或者当他们听到之后,可以了解自己的的身份和责任,以及对于谎言和顺服的看待。

这个比喻是围绕着一个家庭展开的,这个家庭是不缺乏的家庭,因为有自己的葡萄园,也有继承产业的两个孩子。比喻的描述是家主对自己孩子分配工作的一件事,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家主没有找一些雇工打理,乃是差派自己的孩子去葡萄园作工,但两个孩子所对家主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大儿子是表面上拒绝后来又去作工的人,而小儿子表面上答应内心拒绝,最终也没有去作工。从这两个孩子身上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涉及虚伪和谎言的,这也是来自罪,可以说是来自人性中丑陋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两个儿子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而且行动也不一样?这就是神造人的独特,人并不是被造的机器人,乃是有自由意志在里面。两个儿子共同的问题是他们都说了谎话,不一样的是大儿子有懊悔的层面,最终去葡萄园作工了,“懊悔”在希腊原文的意思是后悔,改变主意的意思,这也说明悔改的心志。每次去读这段经文,相比较来说比较喜欢大儿子的回转和行动,而对于小儿子的虚伪和谎言比较排斥,因为虽然大儿子有污点,有过错,但可以从中回转。就如同大卫一样,犯了罪,有悔罪的过程,承担罪的代价,最终成为合神心意的人。

反过来再看小儿子身上的问题,他是一个不诚实的人,欺骗了自己的父亲,并且没有回转的表现,小儿子给家主的期待比较大,但最终因为无法兑现承诺,而成为一个背信弃义的人;从表面的顺服,延伸成为一个刚硬的人。之所以小儿子没有真正顺服家主,是因为他的虚伪和谎言,他的一举一动看似是顺服,实则是一种误导,最终伤了家主的心。

以这个比喻来对照我们自己,也会发现自己身上有大儿子的身影,也或者有小儿子的身影。我们在不完全的生活中处处碰壁,在面对神给我们的托付和工作、教会差派我们时,总是会想要逃避、敷衍,更甚就是说谎言,以虚伪来回应神、回应教会的安排。这些问题是我们当要对付的,如果不能拿掉谎言和虚伪,就不能站在侍奉的祭坛,如果不把真实的自己给神,就不是一个真实爱神的人。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