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微信

基督徒,当点燃我们里面信仰的灯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7月29日 22:15 |
播放

一个房子之中如果点一盏灯,那么这个房子里面就光明了。小时候总是对小小的灯感到神奇,觉得只要它被点燃,满屋子的黑暗马上就消失了。也许今天的孩子已经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今天电灯的亮度已经与煤油灯不可比,并且今天路灯灯公共光源的存在,也很少见到张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今天城市的嘈杂让我们体会不到黑暗意味着什么,但无论黑暗怎么顽强,一盏小小的灯也定能驱逐。

房子如此,人也同样如此。心里的灯只要点燃,那么整个人就亮了,就精神了。

信仰就是这盏明灯,当它在我们的生命中照亮我心灵的四壁时,我们的身体就没有黑暗了,我们的眼睛就必然透出光来。

但这信仰的灯不能点在外面,而必须点在心里面。如果这灯在外面点燃,那么照亮的就是我们的身体,只有在内心里点燃,才能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新生命。

今天的城市建筑,为了夜晚的美化,都在建筑外面增加了美化灯光,黑暗降临时在楼下开一盏灯照着外墙,这样在夜幕之中,这个建筑也能被看到。

但这种灯所展示的只是楼的轮廓,远远望见,也许觉得高大而雄伟,如果楼里面没有亮灯的窗户,也许这是一座烂尾。因此我们判断一个楼的入住率,同样是通过亮灯的窗户,也就是内部的灯光来判断。那些灯火辉煌的总部大楼,不会将太多的精力给予这大楼外表,而是给予这栋楼内的创造力和高科技。

因此,一个建筑的好坏,不在于它外在的灯光,而在于它内部承载的精神。耶稣出生的马槽破败不堪,但因为这里承载的历史而显出与它破败的外表不相符的分量。

人,同样如此。

如果我们以行为和外表彰显信仰,那么这样和那些大楼有何区别,虽然外表华丽,但也有可能是一座烂尾。

我们在人多的地方祷告,在教堂里痛哭悔改,我们与我们的家庭决裂,只因为他们不赞成我们的一些想法,我们声称为了信仰和福音而伤害人是正当的,我们为了福音可以盗版以及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我们义正言辞地审判论断那些对圣经与自己理解不同的人……。

我们总是把信仰的伟大穿在外衣上,又觉得不够显眼,于是又加一个旗帜,还是觉得不够,又为自己加了一盏地灯,以便在晚上的时候,也能被别人看到我们的虔诚。

但心里的灯却是暗的,我们外在的一切不过为了宣示我们自身的外在形象,就如中国传统故事里的东施效颦一样,内心的灯没点亮,我们外在依然是黑暗的。

因此,信仰的灯只能点在内心里,这样我们的眼睛就有了精神,我们周身就光明了。如果我们心灵的灯没有被点亮,那么一切美化形象的努力最终都要崩塌。

但我们的灯还需要自己点亮,别人的灯是无法放进我们心里的。

我们有时候以为用别人的蜡烛也可以照亮自己,但不要忘记,别人的蜡烛照亮的永远是他自己,如果还能照亮我们的话,那么这是那人灯的余光,这些光只能微弱地照亮我们的外表。

因此我们很多时候喜欢用名人来装饰自己,说名人的语言,读名人的书籍,甚至讲道都模仿名人的动作,但我们自己对圣经和耶稣又有多少了解呢?这些道理如果没有进入我们的内心,改变我们的生命,它永远是别人的,永远是我们用来装饰自己的饰品。它能掩饰我们一时的无知,但在上帝那里却是形同虚设,因为上帝看我们的内心,而不是外表。

所以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如何、我们的生命如何、我们内心的灯是否被点亮,这与我们在哪个著名的教会,或者读哪个著名神学家的释经书籍,以及我们如何虔诚的外表没有任何关系。著名的教会、著名的神学家、著名的牧者这些都是别人的,都是外在于我们的装饰,与我们何干呢。

耶稣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灯大呢!”(马太福音 6:22-23 和合本)

这盏灯需要我们自己在我们生命里点亮,需要我们亲自把耶稣接纳到心里,这样的灯才能照亮我们的眼睛和身体。

犹太人不热心于上帝吗?但犹太人把上帝的恩典当装饰,以此来把自己与外邦人区分,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优越的特权地位和身份。犹太人把律法当成上帝的命令,忽略了上帝的怜悯和公义。法利赛人把遵守律法当成爱上帝的外衣,祭司们则把律法当成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他们爱上帝吗?上帝不过是他们的装饰自己的饰品罢了。所以这样一栋外表辉煌的建筑,不过是外在的装饰灯照亮而已,里面早已朽坏,无人居住,上帝更不会在里面。

因此我们的灯需要我们自己点亮,耶稣只有在我们心里的时候,才是信仰,才是我们生命的改变。只有这样的信仰,才能照亮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眼睛才能有光。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