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浪子的比喻:望儿归家的父亲

作者: 刘重阳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0年07月16日 09:26 |
播放

序言

根据西方文化传统,每年五月份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庆祝母亲节的日子,我们国家现在同样庆祝母亲节。接着,六月份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庆祝父亲节的日子。基督教是一个以神为父的宗教,主耶稣教导门徒怎样向神祷告的主祷文,一开始便称祷告的对象为”我们在天上的父“。有人说,以神为父这个意念是耶稣独创的。其实不是,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已经有称耶和华神为父亲的说法,例如以赛亚书6316提到,先知为百姓向神哀求,祈祷时说:”亚伯拉罕虽然不认识我们,以色列也不承认我们,你却是我们的父,耶和华阿,你是我们的父……。“对于一些得到父亲关心、疼爱的人来说,以信靠父亲的态度,去信靠神是相当容易的。可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以神为父亲去理解这个观念,却感到有些困难,因为他们的父亲不是那么平易近人,普遍是漠不关心,甚至是经常受到父亲责骂。

今天我要与你分享主耶稣所讲过的其中一个最著名的比喻,通常称为浪子的比喻。相信你对浪子的故事耳熟能详;但是,今天我是从父亲的角度,去探索这个故事所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主耶稣讲这个故事,是要让我们认识天父是怎样的一个父亲。无论你是否有一个理想的地上父亲,我告诉你,我们还有一位既疼爱你,又一直看顾你的天上父亲。

这故事的重点并非着眼于浪子因在外面生活放荡而导致悲惨下场,而是着眼于一个盼望着浪子归家的父亲。这个故事这样开始,第11节:”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接着12节:”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若要明白小儿子对父亲所说的话,实际有什么意思,我们必须要回到中东文化的处境里,去理解当中的情况。

大逆不道

(1) 小儿子提出这个分家产的要求,不但使他与父亲的关系决裂,更把他与整个家庭的关系连根拔起。在中东,家庭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在现实生活里,家庭如同他的社会保障、是他的婚姻保证,也是他的养老金,他的家庭就代表着他的身分!现在,小兒子要求父亲分家产,作为两个儿子中的小儿子,根据律法规定,他可以分得三分之一的家產,因为长子得双份(申21:17)。

(2) 小儿子不但与家庭关系决裂,更是攻击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有一个圣经学者名叫贝雷(Kenneth Bailey)曾经在世界各地的村落,做过许多访问调查,调查结果是:如果有人像這個比喻中的小儿子提出分家产要求,他的父亲一定会把他痛打一顿,因为这样的要求,等于想父亲早死!同样,在我们中国,若子女在父亲有生之年要求分家产,是大逆不道,等于咒诅父亲死!

         

脱离父家

小儿子的要求,的确是得罪了父亲,我们预期这父亲会维护自己的尊严,拒绝小儿子分家产的要求,并且把他痛打一顿。可是,这父亲所做的,却是违反常理。经文说(12节下):”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即小儿子和大儿子)。父亲这样做,向我们说明了什么?就是说,父亲仍然是父亲,纵然這個儿子不想做他的儿子!最后,这父亲给了儿子自由,因为爱不是要像控制机械人那样去控制人。接着13节说:”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小儿子分得家产后,马上远走高飞!要注意,经文说他是”往远方去了“,目的就是要脱离父家!

穷途末路

故事接着说,浪子在远方挥霍了父亲资财,结果跌到人生谷底,做最低贱的工作,去放猪。犹太人视猪为不洁净的(利117),所以从来不吃猪肉,现在浪子堕落到这一个地步,想拿猪所吃的饲料充饥,都没有人给他(16节),真是比猪还不如呀!这就是耶稣所描绘的,浪子离开了父亲、想得到自由的图画。后来,浪子”醒悟过来“17节),他有所领悟,他发现自己过去是多么愚蠢,身在福中不知福!他脑袋中可能问自己:“我在这里干什么?现在怎么办?”应该是时候回家了!

啊!问题是,浪子是否想过,他曾经伤了父亲的心?他是否知道,在门前等待的,是一个心碎的父亲。经文有证据反映出,浪子这个时候仍然没有想到给父亲造成的伤痛。我们要注意,经文使用的字眼是”醒悟过来“,而不是觉悟过来。他是有所领悟。

浪子这时候还没有真正悔改

第一个证据是:我们要问,浪子是在什么情况下”醒悟过来“17节)其实,他回家的动机只不过是为了生存,他自言自语:”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当浪子失去一切,走投无路时,他想起自己的身分,纵然现在别人把他当作猪来看待,他过去却是父亲所宠爱的儿子;他父亲富有,并且善待雇工。浪子这时醒悟到,在父家当雇工,胜过做穷途末路的异乡人!因此,基于这种对自己有利的心态,浪子要回家去了。

第二个证据是:他没有想过,伤了父亲的心。这可从他预先准备好、向父亲说的一番话表露出来。他像演员那样,预备了六句台词向父亲说:”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1819节)。其实,他说到这里便足够了,但他却补上一句:”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听起来,这一段是悔改的说话。可是,我们要注意当时的文化背景,那个时代,有两类仆人。第一类,是作为主人的奴隶(没有工资);另一类,是按每天受雇用、获得工资的工人(如葡萄园的比喻中提到,进葡萄园工作一天的工资是一钱银子)。浪子回来不是要做牛做马、做奴隶。他心目中所想的,是做每天受雇用、有工资的那一类工人!浪子的悔改是附带一个要求的,纵然这只不过是一个卑微的要求!

浪子归家

20节说,浪子”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这时他只是着眼于自己难以忍受的痛苦,却没有想到他以前所做的,对父亲造成了什么伤害。

父亲对浪子回家会有什么反应?试想象,如果你是浪子的父亲,当仆人告诉你,你的儿子回来了,你会怎样对待他?你大概会这样说:什么儿子!我没有儿子,我的儿子已经死掉了! 最低限度,你会吩咐仆人,叫浪子在门外等候,让他尝尝自作自受的滋味,然后摆着架子出来,把他骂过狗血淋头,一泄心头之愤。可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经文说:”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20节)我相信,全部的福音就包含在这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反应里。浪子预期会因为散尽家产而受到责骂、羞辱。可是,浪子得到的,却是与他预料完全相反的对待。

有人对基督教信仰提出批评,他们说,神大可以直接了当宽恕我们,为何需要主耶稣降世为人(道成肉身)?又质疑为何需要主耶稣钉十字架,作为赦免罪人的代价?在主耶稣所讲的这个故事里,其实包含了道成肉身钉身十架的福音。

“道成肉身”和“钉身十架”在那里出现?

(1)道成肉身

道成肉身就是神从天上降世为人。道成肉身的情景在这一句经文呈现出来”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20节中)。我们要问,当浪子回家时父亲在那里?父亲是安安逸逸在家、准备关上大门、给浪子吃闭门羹吗?不是,父亲是在进入村子的路上,每天守候浪子回家。我们的天父不是隐居在天庭,对人类的痛苦无动于衷!

我很喜欢这句经文:"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20节中)。父亲看到了什么?就在这个距离,父亲看到那一个身体瘦弱、面容憔悴、衣服破烂、垂头丧气、一拐一拐走路回来的儿子。父亲可以想象,看得出来,这个儿子在远方曾经过着的是一个怎样的生活,"动了慈心"是父亲对浪子出自肺腑的反应。我们都会这样说,是浪子自作自受,是他令父亲心碎。可是,父亲是如何反应:"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父亲要进入浪子的痛苦里,分尝他的痛苦,这就是"道成肉身"

我喜欢旅游,曾经到过国内和东南亚一些旅游点,包括参观一些寺庙,我看过释迦牟尼、观音等神像,他们的面貌祥和,嘴边通常露出一丝微笑。我就想,这些隐居在深山、天上,不吃人间烟火的神明,他们会明白、体恤我们在这真实世界中的痛苦吗?以赛亚书534说:"祂〔耶稣〕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所以耶稣被称为忧患之子。主耶稣基督要道成肉身,以致可以亲自体会我们在人间的困苦,祂要与我们同受苦难

圣经记载,耶稣被钉十架、升天之后,祂回到人间,向门徒显现,祂让门徒多马用手探入祂满布伤痕的身体摸祂(约20:27)。最后,耶稣就带着这满布伤痕的身体回到天上去,就在天父旁边,在那里为我们祈求!

(2)钉身十架

整条村的人都知道,回来的浪子身败名裂,若要挽回父亲的尊严名誉,就是把浪子痛打一顿,或者是施行某些惩罚,正如我们中国人有些父母,打骂犯错的孩子,是打骂给邻居看的,因为“养不教,父之过”。这样打骂孩子,可以表明不是父母没有管教孩子,只是孩子教而不善!在这个故事里,钉身十架在那里出现?就是包含在这一句话里:"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20节下)在中东,一个成年人走路时都会很庄重、慢慢的走,因为这样才会赢得尊敬和荣誉;30岁以上的男人从来不会在公众场合奔跑。一个犹太拉比(Rabbi Ben Sirach)说,一个人走路的方式,反映出他是什么身分;但是,耶稣描述这个父亲是"跑"。这既不是慢吞吞的走,也不仅是急步走,而是冲刺,就像我们看奥运会时看到那些运动员,拼命向着终点线跑过去一样。这个有体面的父亲这样"跑",必须拉起他的长袍、难免露出里衣和双脚、弄得尘土飞扬。这样是仪态尽失、不合体统。这说明了什么?就是,这个父亲在村口的大庭广众面前,承受了原先应由浪子承受的羞辱。父亲连连与浪子"亲嘴",这象征宽恕与复和。

十字架正正就是羞辱、牺牲的记号!回想我们的主耶稣,圣经说:'祂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彼前222);可是,祂却为我们这些罪人被鞭打、被耻笑、给人吐唾沫、受尽凌辱、最后死在十字架上。毫无疑问,主耶稣历尽了人间最大的羞辱。

原应受辱、受死的罪人,却由那公义的主耶稣,代替罪人受辱、受死,偿还了罪债,罪人因而可以复和与神的关系。耶稣虽然被罪人钉十字架,却为钉祂的人祈求:"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这就是主耶稣"钉身十架"所成就的救恩。

降服父爱

故事中的父亲以行動欢迎儿子回家。直到这一刻,父亲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已经把心底的话表达出来了。

现在,是时候由浪子说话了。他原先已经练习好那些要向父亲说的话。现在听他怎么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21节)他就停在这里,画上句号!他漏掉了一句话没有说出来:"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19节下)当浪子看到父亲对他的反应,心都融化了,他还可以跟父亲讨价还价吗?他只能降伏于这一位把他生命挽回的父亲。

浪子离开父家之后,首先被他"任意放荡"的罪劳役(13节),然后被他所投靠的外邦人劳役(15节),毫无自尊地过着一个非人生活。浪子回家时不敢奢求父亲给回他儿子的名分,他只有一个卑微的要求,成为父亲的一个雇工,可是父亲却仍然視他為自己亲爱的兒子。他做梦也没有想过可以得回儿子的名分。这完全是出于父亲不离不弃的爱和恩典。

保罗解释父神的救恩是白白的:"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得救是本乎恩"这句话说明救恩的源头是神。"恩"是神主动的行动,祂首先把耶稣基督赐给完全不配的人,然后让人可以'因着信"耶稣基督而得着救赎。

现在轮到父亲说话了,父亲对仆人所说的话,又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父亲吩咐仆人做了四件事:
第一,"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22节上)。'上好的袍子"原是一家之主才配得穿上的,现在穿在浪子身上,这表示对浪子的爱护。
第二,"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22节中)。这不是一只普通的戒指,而是刻上家族图章的戒指。戴上这戒指,表示浪子被恢复家族中的地位。
第三,"把穿在他脚上"(22节下)。奴仆才不穿鞋的。现在给浪子穿上鞋,表明他不是奴仆。
第四,"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23上)。"肥牛犊'原是用来款待贵宾的,现在用来款待浪子。

耶稣所讲这个比喻中的父亲,就是我们天上的父亲,这是一位显出人性的天父。主耶稣借着这个故事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是:无论你曾经做过什么错事,只要你愿意悔改、回到天父面前,你不会被责骂,而是会成为被天父所拥抱、失而复得的儿子。无论你曾经做过什么错事,主耶稣已经在十字架上为你付上生命的赎价,祂已经为你的罪承受了耻辱,祂在你的人生路上等待你归向祂。当你愿意悔改、回转的时候,你便会看到那一位愿意宽恕你、接纳你、欢迎你回家的父亲。这位父亲会欢天喜地的对所有人说:“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24节上

经文接着说:"他们就快乐起来"24节下)。

结语

最后,我要补充一些信息:

在路加福音十五章,耶稣连续讲了三个密切相关的比喻:
(1)    失羊的比喻(47节)
(2)    失钱的比喻(810节)
(3)    失儿子的比喻(1132节)
(注:和合本内的标题不是圣经的内容,只是为方便读者而添加的。和合本内添加的“浪子的比喻”标题,按上文下理可能不太贴切十五章的经文内容。)

头两个比喻是关于失去财物(失羊和失钱)。当一个人失去财物时,很自然便竭力寻找失物,这是人之常情。耶稣在这两个比喻里质疑(反问):"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4节)"或是一个妇人,有十块钱,若失落一块,岂不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的找,直到找着吗?"8节)

耶稣实际的意思是:你们当然会竭力寻找那失去的一只羊或失去的一块钱,但你们:却不会因为失去一只羊,便"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4节)却不会因为失去一块钱,便"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的找,直到找着"8节)你们更不会请朋友邻舍来一同分享寻回的喜乐(69节)。

当众人都认为无须这样浪费资源,竭力去寻找每一角落时。作为头两个比喻的对比,耶稣的重点教训落在祂所讲的第三个有血有肉“失儿子的比喻”里: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10节),借以说明父神对失去儿子的态度:只有天父会为寻回自己迷失的儿女而付上一切代价!

耶稣三个比喻的核心的信息是:当一个罪人悔改,地上和天上都要为他欢喜(710节)。罪人回转的喜悦本是单单属于天父的,但天父希望我们明白祂的心肠,和祂为每一个失丧罪人的回转一同快乐!

最后,我要指出,圣经清楚说明,神并不是所有人的天父,只有那些承认耶稣基督是神儿子的人,才可以成为祂的儿女。约翰福音112说:“凡接待祂〔耶稣基督〕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福音316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不错,神爱世上所有的人,可是,只有那些"信"耶稣基督的人,才“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深愿我们每一位,都能体会天父的慈爱,进入父家,与祂共享永远的天伦之乐。阿们。


本文原载于“福音腓立比”微信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