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基督徒,你的样式要转变为小孩子

作者: 韩恩泽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7月02日 09:13 |
播放

太19:13-15那时,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给他们按手祷告,门徒就责备那些人。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耶稣给他们按手,就离开那地方去了。

1,纯真

这段经文当中耶稣对待小孩子的态度明显和门徒是不一样的,耶稣非常喜悦小孩子可以就近祂,而门徒似乎有些排斥那些就近耶稣的小孩子。或许对于大多数的犹太人而言,在他们的眼里小孩子在社会中是没有地位的,甚至需要依靠父母而生活。但这并不能够阻碍他们对于信仰的积极,犹太人的父母非常看重家庭教育,无论是道德生活上还是信仰习惯上,他们都会潜移默化地使整个家庭充满活力。

马太福音中提到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并没有提及是父母还是他人,然而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同样记录了此事(可10:13-16;路18:15-17),但所描述的角度是不一样的,马可描述的时候,清晰地描绘了事情的发展,提到,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门徒便责备那些人。耶稣看见就恼怒(原文愤慨),对门徒说,不要禁止小孩子到我这里来。而路加在描绘此事的时候更为详细,提到,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耶稣却说叫他们来,因为神的国里正是这样的人。

所以这段经文综合马太、马可、路加的角度,可以明白整个事情的详细脉络。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找耶稣,这说明作为孩子的父母或者家人,他们意识到婴孩的生命需要耶稣,需要信仰,需要盼望,乐意让耶稣为孩子祝福祷告。门徒的责备与拒绝是因为不明白耶稣的心意和真实目的,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和眼光来处理这件事,而耶稣在这件事上一方面表明自己对于婴孩祷告的态度,另一方面调整门徒的内心应该回转成为小孩子,那样的纯真。

2,渴慕

耶稣提到在神的国里正是这样的人,说明接受信仰是需要像小孩子那样心怀纯真,不存诡诈,成为神国的一员也要有小孩子那样的渴慕与顺服。马可与路加记录的是要耶稣摸小孩子,摸一词在原文的解释中为“点亮、紧密接触,触摸表达祝福”的意思,所以这里的摸与马太福音记录的为小孩子祷告相呼应。

也就是说与耶稣建立关系是不分大人和小孩子的,只要愿意接受耶稣,耶稣就可以触及他的内心。从耶稣接待小孩子的事上,可以看出任何拦阻婴孩祷告、儿童事工、主日学拓展的行动都是与真理相悖的。为孩子祷告耶稣在做,而每个基督徒父母和教会的同工更应该如此,因为耶稣看重小孩子是神家里的一员,他们的心志单纯、内心渴慕、对待真理没有诡诈。

从门徒对于小孩子的拒绝,不难看出可能门徒认为小孩子是没有身份地位的,小孩子是不可以和耶稣在一起的,因为他们年幼,又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深入理解信仰。当然门徒的拒绝也可能有别的原因。当耶稣遇到小孩子,这是一场恩典的相遇,也是一场改变人生的相遇,透过耶稣的祷告和祝福,小孩子可以蒙神的眷顾和引导,以至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做一个渴慕真理的人。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引导孩子就近耶稣是重要的,不要认为孩子还小,等再大一点再告诉他关于耶稣的事。其实把孩子带到耶稣面前是及时的,不容迟延的,当孩子还在母腹的时候,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当孩子会说话的那一刻等,都是父母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时期。所以从耶稣身上我们学习到,教导和培养孩子的重要性,耶稣都看重的事,我们更应该去做。

三,总结

转变为小孩子的样式,是心思、心灵、心志、心意的转变,从而激发里面的纯真和渴慕。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