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疫情过后对教会牧养的一点思考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6月02日 08:55 |
播放

这次疫情将会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世界各国都因此受到波及,无数人也借此思考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当然教会也在不同程度上也受到疫情的影响。

其实疫情对教会牧会的影响,已经引起很多牧者的重视,但如何能在思考之余找到一条适合本团契、本地区的牧养方式,确实现在当务之急的事情。

疫情期间,各地教会都开展网上直播的牧养模式,这也是现实情况下必然的一种趋势,加速了网络端对群羊的牧养。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也让原本并不健全的教会、老龄化严重的教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冲击。

网络牧养加强了跨地域性圣徒的沟通,使更多有优势资源的教会在这一时期发挥主力作用,吸引更多不同地区的圣徒在网络端一同敬拜。当然这对于有优势的教会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地方性劣势教会来说,加剧了教会中会众的流失量,使信徒们被有恩赐的牧者吸引,而让恩赐较为薄弱的牧者处于一种相对劣势的状态,更使刚刚开始从事服侍的神学生减少了实际学习的机会。

如果从圣徒受培训和学习的角度看,信徒从网络的角度,更增加了学习的强度和专注的程度,比如神学课程、成人主日学课程、加尔文要义等等信息的分享,通过网络端可以达到更精准有效的分享,信徒们也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提升。当然危机则是,信徒的装备越多,对牧者和当地教会的挑剔也就越多,甚至会减少对实体教会的连接,而仅仅选择从网络端口进行学习网络信息,这也将让薄弱地区的教会变的更薄弱。

如果从关怀和看望的角度看,其实网络上会有更直接有效的沟通和看望,因为文字和语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远程的探望和关怀却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很远,甚至削弱信徒间相同与合一的关系,使彼此间仅仅成为一种沟通的对象,并不能建立彼此间真实相爱的关系。更何况教会所持守的两大圣礼,就没有办法有效的完成,例如掰饼和洗礼,虽然有些教会已经采用了一些远程的方式,但依然缺乏一种合一的同在感。

这一次疫情的发生,其实也加剧了一些教会的分裂情况的发生。一些有恩赐的弟兄单独的组织团队,开展网络工作逐渐脱离曾经委身的教会,这样的事情也日渐凸显。究其原因在于,有些老一代的传道人没有并没有重视互联网工作,虽然经历这次疫情,也并没有看见教会的未来的走向如何。而年轻一代人,不愿受束缚于老一代人,从而导致的很多教会中脱离出来一些单打独斗的团体。

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这次已经终将对教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我深信未来的牧会模式,必然是实体教会与网络牧会相互结合的一种方式,并且网络牧会的重要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会取代实体教会对信徒的影响。

比如日后必然会加速基督教的短视频、个人见证的分享,因为牧会越依赖于互联网的话,这些视频和语音资源就要填充到整体的网络事工中。当然日后对服侍同工的选择和训练也必然有所调整,以前选择同工可能只要有讲道恩赐和唱诗恩赐就可以,但是日后健全教会的话,必然需要一班有互联网技能的人员参与,进而完善教会的工作。

其实我非常希望看到现在这样的情况,因为这样的牧会模式,直接打破了某些长老、执事一方独大的管理模式,使教会运作更加的清晰和公开化,增强了圣徒们的选择性,也让当地牧者的权利受制于更多人的监督。

我深信,现在网络的牧养模式,各个教会依然处在一个摸索和探究的过程中,很多方式的可行性与否依然需要时间的考验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日后的教会牧养模式需要服侍者花费更多的心思和代价才能服事好。对于一些固步自封的团契,或安于现状的团契其实结果已经定了。

这两个月,我一直在考虑未来教会的发展模式这个问题,也和很多弟兄沟通和讨论过,其实并没有更多的结论。但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日后的牧养模式必然会依赖互联网完成精细化、个人化的牧养。会逐步出现小班教学、一对一门训、一对一辅导等更加有针对性的教牧模式,这样会让曾经主日证道无法完成的事情,凭借互联网这一媒介得以完成。

我并不支持现在很多牧者大批量建立扣扣群、直播课堂,五百人、一千人、五千人不断召聚到本会堂的一种牧养模式,也许从短时间中可以看到工作做的很“大”,覆盖面很广,但是这也仅仅是起到扩张土地的作用,从牧养的角度也无法达到深入。

另外也就是未来对讲道人的要求会更高,尤其对讲道人灵性的要求上。因为互联网层面,大家往往彼此不熟知,缺乏了解,仅仅是从信息上进行判断。其实这样也就会导致一些语言艺术运用比较好的人,成为网络授课的主流,而逐渐失去了生命见证的影响力。

未来的事情我看不清,二十年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但是也深深的在上帝面前祈求:当教会在不断的成长的过程中,求主不要弃绝我,让我依然能跟上圣灵的步伐,紧紧侍奉他。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