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微信

福音书评丨读《幸福的种子》有感:要找到与孩子有效的交流语言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3月24日 09:40 |
播放

儿子快两岁时我惊奇地发现,他能从书架上一排几十册绘本中,迅速选出他要看的书,也能讯速地找到我要他找的书,后来我慢慢告诉他我读的一些成人书籍,他也能迅速找到。

这打破了我对孩子的认识,也刷新了我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原始概念。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不是从文字开始,而是从图画开始。一本书的样子,封面的图案和颜色,在他的头脑里留下记忆,然后和我的指令相吻合,他就可以迅速找到目标。

在我的头脑里,我一直以为文字是保存记忆的工具和仓库,我们需要时就会去查找库存里的存储。在没有学习文字以前,我无法想象我们是怎样的理解和记忆这个世界的。

直到我成为一名父亲,参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才发现原来孩子的世界是图画的。这让我想起人类的祖先,在文字没有发明之前,他们在洞穴上把生活中狩猎的场景画下来,以此保存记忆和历史。其实在所有文字在一开始都是象形的,因为图画在人类成长过程中,是记忆的必经阶段。

因此,如果我们企图以文字的方式来为孩子描述他周遭的世界,是可能与孩子的世界无法对接的,也不利于他的成长。正如有人强迫我们去做我们不感兴趣的事,我们心里会产生一种拒斥一样,当一种方式无法与孩子对接时,也为孩子将来厌倦读书留下了原由。

在孩子的绘本上,我喜欢的是日本的作品,这不仅因为宫崎骏的动漫作品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也是因为日本有很多作者的绘本,也像宫崎骏一样加入了自己对世界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恰是以一种绘画的方式。另一方面,我喜欢日本的绘本,是因为他们总能把一个事情完整地表达出来,包括故事详尽的背景。比如间濑直方的绘本《来信了》,把春天到来的信息描述地非常生动,而且还细致描绘了故事背景,简洁明快地将复杂的人物和情节描述出来。他给孩子的感觉就是,春天带着泥土、树林、动物、农村等整个世界的东西扑面而来。

因此,选一本好的绘本,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与选择婴儿奶粉同样重要。

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和我们认识世界的不同,才能和孩子一起体会认识世界的快乐。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喜欢看电视,因为电视不是通过文字传递信息的,而是通过图画。但是电视的危害不仅在于对视力的影响,更在于孩子在电视上面前的被动。

当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和我们是有互动交流的,我们会回应孩子的要求,看图画书时孩子是处于主动地位,因为书上的图画实际上需要孩子去赋予意义才能完成阅读的。赋予意义就是孩子读绘本最大的乐趣。

如果我们不能回应孩子的要求,孩子不能与家人一起分享他赋予绘本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意义世界时,他就会转向电视,转向单向接受信息的电视画面。因为电视的画面是自动跳跃的,电视画面伴随的语言已经固化了画面的意义,因此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孩子是不会像读绘本一样使用大脑的,也享受不到赋予图案和色彩意义的乐趣。当然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电视传递的信息对扩大孩子的视野还是有帮助的。

我不反对孩子看电视,但我会控制孩子看电视的内容,我一般偏向于益智类的节目,纪录片、科普动画片,但我反对把孩子推向电视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正如他们成长奶粉罐上长长的营养成分列表,离开哪一项都会造成营养的缺失,从而影响身心的健康。

好的绘本不仅能吸引孩子,成人同样能从中收益,在我写的绘本书评中,都是觉得这些绘本所讲述的道理比单纯用文字表述要深刻得多。比如岩村和朗的《十四只老鼠》系列,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通过生活场景的细致刻画,生活的乐趣和家庭的幸福跃然纸上。美国绘本作家彼得·布朗先生的《老虎先生来撒野》,则是讲述了被束缚的成人与孩子天性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告诉我们自由意味着什么的人性故事。间濑直方的《开车出发》系列绘本,也同样展示了生活的另一种颜色,各种不同的季节,城市与乡村的交替,电车穿越隧道的视觉差异等,都淋漓尽致地抒发在纸上。

因此,薄薄的、曾经被我们瞧不上的、没有文字的绘本,其实它做承载的信息量,如果我们能认真去发掘,往往有意外的惊喜。

我们不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成长,正如我们不能按照我们的想法揠苗助长一样,急切的心还需要正确的方式。在我们寻找与孩子交流的合适途经中,绘本是我所推荐的,因为这是孩子的语言。

正如这本《幸福的种子》作者松居直先生所说,“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即使经过几十年,我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幸福的种子》序言)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