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7日
微信

如何杜绝自私带来的罪:学会不推卸责任,依靠基督彼此担当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3月16日 09:01 |
播放

百度百科说:“自私”的概念通常包含于“自我中心”,基于个人利益需求做出的行为及反应。

论到“自私”实际上可以追溯到亚当、夏娃偷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时。当耶和华神问亚当说:“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么?”亚当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的果子给我,我就出了。”

这是有人类历史以来,第一个因为自私推卸责任的男人。或许有人问:他的自私在哪?

他担心自己被上帝批评,没有正视自己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反而突出夏娃拿过果子的这一事实,将“过错”全都推到夏娃的身上。

不知道夏娃会不会想:“眼前这个男人,是不是说‘这是我骨中骨、肉中肉’的那个人呢,怎么变得这么快”。其实这段经文画面感极强,像极了现在家庭生活的场景,很多弟兄做的决定,最终出问题然后将责任推给姊妹……

当然这绝不代表说弟兄有推卸责任的基因,其实夏娃也将责任推卸给了蛇,问题的核心乃是源于人的罪。当罪到人的里面,就产生牺牲别人而保全自己的自私心理,这种自私心理的存在受着个人的能力和影响范围的限制,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常会看见家庭中推卸责任的原因,因为距离的近。

当能力和影响范围逐渐变得大的时候,人的自私形态也会出现改变,会以一种“文化”“信仰”的模式出现,就像曾经的法西斯一样,在侵略和战争中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贪婪,而这种贪婪也正是利己主义。所以人一直想要追求一种自由,说白了就是不想为了满足别人的自私而牺牲了自我的价值,当然,我们又岂能说现在我们又不是活在别人的私欲中呢?

其实说那么多,我们并不能改变别人什么,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学习耶稣吩咐我们的“爱人如己”,才不至于让自己堕落在自己的自私中、不至于让自己迷失在别人的贪婪中。

这两天因为疫情的原因,婚姻的话题也被推到了众人的视野中。因为即使夫妻之间,也很少有如此长时间在一起的时间。然而就像有人自爆故事说:自己的丈夫下楼买口罩,回来的时候说没买到,不经意间才发现丈夫将买来的口罩送给了公婆;自己刚刚被医院定为疑似病例,丈夫立刻收拾行李离开家门,当我挽留的时候还说:“难道要我被你传染得病么?”他已经待在家里二十几天,除了玩游戏什么都不干,一吵架还满嘴的理由......

我不是做婚姻辅导的老师,但是最近却总有人发来类似的微信让我为之举手祷告。思来想去,其中都是自私在捣鬼。丈夫心中只筹划自己的得失利弊,只想自己的感受是否舒服,忽略妻子付出的代价;妻子忘记“爱人如今”的命令,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某种对待。

这其中都是“己”在作祟,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绪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力,甚至有人说:就算讲道理也是我丈夫的错,我没错。

但是我们却忘记耶稣教导我们的不是讲道理,乃是要顺服真理。如果耶稣讲道理,他就不用在祭司院受羞辱;如果耶稣讲道理,他就不用钉在十字架上;如果耶稣讲道理;他也不用再来接我们到他那里去……

因为按照律法我们人人都需要下到地狱中去。

而耶稣教导我们的乃是要“爱人如己”、“别人打我们的左脸时,将右脸也给他打”、“别人让我们送一里路,我们就主动送两里路”......我们不难发现“自私”的反义词不是“公正”,“自私”的反义词乃是“舍己”,就像耶稣一样舍弃自己本应该享受的待遇,只为他所爱之人的好处。

其实人非常容易陷入到自私的光景中。今天一个青年人和我沟通他恋爱的问题时,我问他说:“对于这段感情,你是怎么想的呢?”他回答说:“我不一定和他结婚,但是我要提升自己的本身,让自己有一天即使离开他的时候也是从容淡定的。”

听到他这样回答并不意外,因为现在很多人在进入婚姻的时候就已经为离婚做好了准备,现如今男女的关系中对责任和担当强调的也不是很多,更多的则是推崇现阶段的感官。

但是“爱人如己”的意义绝不是:我有十个苹果,给你两个,我留下八个,保证自己挥挥手离开的时候不至于损失很多。而应该是给对方的爱要超过对自己的爱,给对方八个苹果,或者十个苹果,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对待一段关系时负责且真诚的状态。

水化作了云,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而自私的心态,也在不同领域通过不同的行径传递着,虽然不容易察觉,但是却真实存在。当然这更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自私的自己。

昔日因为亚当的罪,世界所有的人都进入到了罪中,他的自私也传递给了后人。而耶稣也通过他自己的流血赎买了凡相信他的人,他也将责任和担当的能力放在了新生命中。

而我们在这基督所赐予的新生命中,应该靠着圣灵的能力对付旧造的生命,让属灵、属天的美好品行在我们生命中流露出来,或许这才是我们基督徒最好的见证。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