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从耶稣的生活看:突破原生家庭的必要性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11月12日 18:37 |
播放

耶稣出来传福音,因为所传信息与犹太教义的冲突,他得到的反对很多,除了犹太社会精英阶层,也包括耶稣的亲朋好友们。在福音书中这些被鲜活地记录了下来。

在约翰福音第六章,我们看到耶稣在五饼二鱼之后,有一群犹太人过海来寻找他,于是有了耶稣与他们关于生命之粮的对话。

从对话可知,这群不认同耶稣生命之粮论述的犹太人,不是其它人,正是耶稣的邻居们,他们和耶稣是熟悉的,是知道耶稣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的。

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约翰福音 6:41-42)

这种场景,除了在在这里出现,还在马太福音13:章中:耶稣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西门、犹大吗?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马太福音 13:54-56)

犹太社会是个乡村社会,就像我们的村庄一样,大部分都是熟人,因为以色列很小,所以一个人的成长,用我们通俗化的话说就是被邻居们看着长大的。看着耶稣长大的邻居们当然熟悉耶稣的一切,但这些熟悉耶稣一切的邻居并不意味着能理解耶稣,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熟人社会里。虽然希腊化加上古罗马帝国已经让犹太社会出现松动,但法利赛人的律法对整体犹太社会的控制,依然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这些看着耶稣长大、熟悉耶稣一切的邻居们,不会因熟悉而认同耶稣,他们是传统犹太教义的保守者。这正如八十年的中国农村,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拂中国大地,但一个烫发的男青年依然会受到村里邻居的非议,更有甚者,爷爷拿着剪刀在后面追赶染发的青年也不鲜见。

所以,村民的保守和文化的封闭,让他们成为耶稣的激烈反对者。因为熟悉耶稣的一切,才更不会相信耶稣所讲的与传统犹太教不同的东西,更不会相信耶稣的神迹。正如我们身边一位突然买了宝马车的穷邻居一样,我们会认为如果不是中了彩票,就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财富。

除了邻舍的反对,还有耶稣的兄弟们也不认可耶稣的福音,在他们看来耶稣的神迹和天国福音就是耶稣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故意为之,言下之意是耶稣根本没有考虑家人的感受,而一意孤行。因此,对他言语之中充满讽刺和不懈。

约翰福音第7章:这事以后,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他。……耶稣的弟兄就对他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因为连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约翰福音 7:1,3-5)

的确,耶稣的行为和言行不仅给耶稣带来压力,也给耶稣的家庭带来压力。邻居们除了议论耶稣之外,也会议论耶稣的父母和兄弟,因此耶稣的兄弟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很显然,在耶稣被邻居们议论的时候,他的家庭肯定也受到议论,因此在一开始耶稣就受到家庭的反对。

为什么耶稣的兄弟要耶稣去犹太地呢?因为“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他”。我不知道耶稣兄弟对耶稣有多么讨厌乃至痛恨,非要置耶稣于死地,但我们从上面的对话中能想像得到,那几乎透出纸面的不耐烦,兄弟们急于摆脱掉耶稣这个让他们成为邻居非议对象的人。耶稣的行为为他的家庭带来舆论的压力,让他与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冲突,这就是后来耶稣论述家庭成员关系的个人背景:从今以后,一家五个人将要纷争:三个人和两个人相争,两个人和三个人相争;父亲和儿子相争,儿子和父亲相争;母亲和女儿相争,女儿和母亲相争;婆婆和媳妇相争,媳妇和婆婆相争。”(路加福音 12:52-53 和合本)

这种家庭冲突,导致耶稣和自己的母亲之间关系也十分紧张,在马太福音的一段经文中,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这种紧张的关系。

耶稣还对众人说话的时候,不料他母亲和他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他说话。有人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他却回答那人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马太福音 12:46-50)

我们今天已经普遍接受了耶稣对母亲的爱,在十字架上把自己的母亲托付给自己门徒照料,因此我们可能不会考虑乃至忽略掉耶稣与母亲之间的紧张关系。

此外,现代社会,社会文化支持子女独立于家庭和父母,这也让我们无法理解在耶稣那个时代,子女对家庭的从属关系。时代的隔膜,让我们对耶稣时代的家庭架构和文化显得十分陌生,正是这陌生阻碍了我们对耶稣的理解。

当耶稣还在讲话时他的母亲和兄弟在外面叫他,他的家人不能等到他把话讲完,而是打断他的讲话,福音书作者并没有交代叫耶稣有什么事,但从约翰福音第7章耶稣兄弟对耶稣的厌烦来猜测,可能是要纠正耶稣的行为,让他不要继续与犹太教传统教义作对。

从耶稣的回答我们也可以看出,耶稣对传统家庭的突破,这也印证了他与母亲之间的紧张。的确,我们应该突破原有家庭的限制,因为我们首先在生命上是属于上帝的,是要面对上帝的,在上帝面前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不属于家庭,也不依附于家庭,家庭关系不过是个暂时的世俗关系。

耶稣亲身体验了家庭对自己的传福音的束缚,因此冲破原有的家庭,获取独立的人格,这是天国福音得以实现的必然步骤。

从上面的经文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耶稣坚韧的性格,虽然有来自邻居和家庭的反对,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福音,乃至被钉上十字架都没有改变。

另一方面,我们从耶稣与家庭的冲突中,也可以看到耶稣的教导都是基于真实的现实基础,有着切身的体验。耶稣传讲的不是一套理论,而是以自己切身体会乃至刻骨铭心感受的生活为基础。

耶稣自身的生活和经历就构成了福音的一部分,如果我们错过了耶稣的生活经历,那么我们就会错过许多信息,就不能看到更丰富鲜活的福音内容。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