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福音时评| 从17岁男孩跳桥自杀谈:父母,别让扭曲的爱毁了孩子!

作者: 大漠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4月25日 13:58 |
播放


4月17日晚上10点左右,上海卢浦大桥的公路,车来车往,突然一辆白色的轿车在路中间嘎然停住,打亮双闪。几分钟后,就见小轿车左侧的前后车门同时被打开,一个男孩从车门内冲了出来,驾驶座上的女子追随其后。接着,男孩跑到桥边迅速跳桥,女子的手只碰到了男孩的腿部,却没能抓住男孩,于是坐地大哭……这个画面,这几天在网络上疯传。据悉,这是一个中年的母亲,一个是17岁的儿子。男孩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跳桥当天,曾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事后又遭到母亲的责备,母子在车内发生争执。

可以看到,男孩跳桥时没有半点犹豫,很是决然。整个过程不到5秒钟。当过路人打电话叫来了120急救车,医生赶到桥下的绿化带检验男孩身体时,已发现没有了生命体征。

一个是男孩决然跳桥赴死的身影。
一个是母亲坐地撕心裂肺的惨痛哭号。

这样的场面无论任何人见了,没有不揪心的。但既成事实,悔之已晚。但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却未为晚也。当我们擦抹掉眼中那一掬同情之泪的时候,可否应该想一下,如此痛心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吗?

其实,这样的发问,我自己都感到奇怪。因为就在上个月,一个19岁的男孩与同样的方式,从长江大桥纵身跃入滚滚江中,与红尘做了最后诀别。跳江之前,这个男孩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听来令人感叹和唏嘘。

“妈妈,我做错事情了,你不要说我,也不要骂我。您别来找我了,也别想我,您和爸爸养我这么大,我没能报答你们,只能来生再报答了。我走了,不要来找我。”

就这样,一条年轻的生命,流星一般,一下子就消失了。

是耶?非耶?这是怎么了?是母亲的错,还是孩子的错?

圣经有言: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加6:8)这话对准的指向不仅仅是基督徒,包括任何人。17岁男孩跳桥自杀事件,我们不能怪罪孩子,也不能怪罪母亲。因为,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在其中所引起的,而且是血浓于水的母子之爱。

没有人否认母爱是伟大的这句话,因为,谁都是在母爱的呵护下长大的。爱没有错,永远不会有错。但爱的方式,爱的观念,爱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但不管什么说法,都脱离不开社会的濡染和影响。

知乎上有这么个提问,一个看似平常,其实并不平常的提问:“有出息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点赞和评论最高的是:
“考试拿第一,大学读重点。”
“年薪上百万,娶妻白富美,嫁人高富帅。”
……
这样的回答,显然是贴近现实的。在一个利益至上的激烈角逐场上,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氛围之中,这样的回答是很正常的,大概也不会有人觉得不正常。

即使拥有信仰的基督徒家庭里,哪个孩子高考,或者出国留学,或者升职考公务员,或者找对象,没有不请求教会给以向神祷告的,祷告所求的内容也依然没能跳出这个圈子。

所以,强大的世俗力量真的很厉害,很多时候完全侵蚀着我们的信仰,令我们在不知觉的状态下不得不屈服。这是因为,我们的情欲是与世俗一起茁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就这一点来看,我们千万不要轻易说自己信的多么虔诚,多么好。

对于跳桥自杀事件中的母亲,她教育责怪孩子,虽然戾气很重,也许粗暴蛮横,可完全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虽然不能说盼子成龙,至少长大了能够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孩子吧。没有哪个父母期望孩子成为一个街头乞丐的。孩子本身读的是职校,不是大学,也不是什么名校,这本身就很让做母亲失望了。母亲的戾气,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土壤里滋长出来的。如果再有生活或者工作上的强大压力,泰山压顶似地袭来,很容易引爆戾气,一股脑地宣泄在孩子身上。

一个人的情欲不是说避免就能避免的。因为,尖锐现实对心灵的绞杀与对孩子的爱和期望,搅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让人无所适从,几乎是每天都活在风暴里。这就是顺着情欲撒种所得的必然结果。

这样的爱越深越是扭曲,摆脱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走向基督信仰。

孩子是上帝的创造,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精心创作的作品。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属于上帝的,父母不过是孩子的养护者。用著名基督徒诗人苏小和的话说:“对于孩子这样一个天地之间唯一的生命而言,作为母亲,仅仅是一个器皿,或者说仅仅是一件襁褓。一件襁褓,带给孩子的是温暖,是身体的呵护,是孩子未成年之前的避难所。

但孩子是一个有灵魂的活人,而一件襁褓永远不可能影响孩子的灵魂。”

每个孩子都有其个性,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尊严。这个尊严是上帝赋予的,是不应该被剥夺的。

现有状态下,父母并没有给孩子以尊严,而是将尊严掩藏在父母的溺爱之中。给予孩子的是贵族学校,是豪车,是学区房。为了孩子可以舍弃一切,宁可父母吃点苦,也绝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生活里的疲累被放逐在对孩子的期望中,欲在自己心灵的废墟中,寻找取暖的炉火,孩子的成就成了挽救自己精神覆亡的唯一可能和希望。

父母的付出一但得出与愿望相反的结局时,冲动这个情欲这个魔鬼就窜了出来,对孩子哭天抹泪地数叨起来,脾气暴躁的就可能开始了责备和谩骂,丝毫不考虑孩子的个性和尊严。

孩子的生命是脆弱的,一切都在父母的摆布中活着。

什么个性自由,什么委屈和无奈都无从诉说。因为孩子知道这是父母的爱,但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不一样,智商和反映力也不一样,体力与脑力也都不一样,上帝赐予每个孩子的恩赐也是不一样的。

上帝让松树伟岸,也让花朵娇艳,让河流清澈,也让小草葱绿。但父母就希望,别人能举一百斤的东西,我的孩子也一定能举起来,别人能上最好的大学,我的孩子也不会被甩出来。

就是这么一种价值观,使孩子每天不仅面对书山题海,还要面对老师父母的考核提问,甚至责备谩骂,还要处理好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沉重的肉身难以承受生命之轻,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心灵碰撞激荡出轻生之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教育的本质不是特长班,不是学区房,不是100分,不是上清华读北大,不是娶美富白,不是嫁高富帅,更不是升官发财,而是母子彼此的理解和爱。因为,一个有爱的父母才会培养出一个有爱的孩子。

这个爱,不是一种扭曲的爱,与孩子的成绩无关。
这个爱,不是一种自私的爱,与孩子出息不出息无关。
这个爱,不是恨铁不成钢的爱,与孩子娶不娶白富美无关。

对一个基督徒父母来说,基督怎样爱我们,我们也要怎样爱孩子。更要把《圣经》中“爱的真谛”那段经文付诸实践,并传承给自己的孩子。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