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基督徒:打破封闭走向开放,让我们从科普杂志开始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11月12日 19:55 |
播放

康德说启蒙运动之后,曾经在中世纪“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基督教被赶到道德领域,而在道德领域的上帝还必须要用公设来设定,因为自然科学怎么发展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当然也无法证明上帝不存在。既然自然科学不能确定上帝的存在,那么道德领域就必须假定上帝必然存在。

正是因为注重实验和经验数据的自然科学对圣经中的上帝所带来的挑战,让基督教结束了过去掌管一切的国教地位,从而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退隐。

在积极回应现代社社会挑战的基督教教派中,可能天主教做的最好,这源于天主教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开阔的视野,天主教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神学家们,一直力图建立宏大的宇宙图景,《神学大全》可以算作一种努力,正是基于此,在现代社会他们不仅有着自己的高等学府,还有自己的科学研究院机构,这些机构继承了天主教的修道院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从罗杰培根到哥白尼,到南怀仁等等,可以说中世纪西方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基本上被天主教垄断,即使到了近现代,天主教也也出现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科学家,比如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孟德尔,是修道院的神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乔治·爱德华·勒梅特是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同时也是天主教的神父;还有奠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基础的德日进神父。

除了科学成就还有更多的艺术成就,今天我们能数的过来的音乐家不论是巴赫还是贝多芬,不论是米开朗基罗还是达芬奇,他们都是天主教徒。

为什么天主教能创造那么多的成就,即使在崇尚科学和理性的今天依然如此?

这源于天主教神学的开放体系。著名的梵二会议之后,天主教就再也不是那个被新教徒描绘的无知反动落后和宗教裁判所的天主教,他们变得更加开放,也更加积极地干预社会,实践耶稣教导。

与天主教相比,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教,尤其是基要派背景的教会,仿佛依然处于宗教改革初期的腥风血雨中,随时准备战斗,捍卫自己的信仰立场。

正是在这种敌对状态中,一定程度上,新教的神学形成了自己一个比较封闭的教义体系。这种封闭性让新教常常无法回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信仰危机。

笔者在刚开始被传福音的时候,教会人员会告诉我牛顿和爱因斯坦甚至霍金都是基督徒,都是信上帝的,当我受洗归主之后,在问起爱因斯坦的理论和宇宙大爆炸与圣经创世纪的矛盾如何协调的时候,那些基督徒科学家在他们嘴里又变成了异端,他们的科学成就变成了“世上的小学

新教基要派尤其是中国传统教会在面对疑问的时候往往采取鸵鸟政策,把头埋进沙子里,这其实也是和中国的阿Q精神有关,阿Q精神是中国弱势群体的生存策略,通过制造对手比自己弱的心理暗示来完成自我安慰和精神平衡,而这说明了中国传统教会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面对社会挑战做出的消极生存策略。

传统神学体系往往只是把自己封闭在字义看待的圣经中,面对现代宇宙学中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甚至提出地球六千年历史的理论,并且搬出圣经依据。圣经几乎成为他们拒斥现代社会的唯一根据,这种对圣经字句的坚硬死守,是造成传统基要派基督徒逐渐被社会抛弃的根源。

面对这种境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如何打破原来的封闭体系,迎接现代科学的挑战?

首先,让我们从科普开始。

笔者在某宝上搜索科普杂志,一下跳出很多内容,这些杂志都是正版科普杂志,比如《我们爱科学》,《科学世界》,《知识就是力量》等,并且科普杂志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不具备很强的时效性,因为科普杂志的内容是自然科学的成果,不是新闻性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购买过期的科普杂志,过期杂志价格比新杂志便宜一半,只有新杂志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这些过期杂志是笔者的科普知识的来源。笔者在读科幻小说《三体》中许多不明白的物理学概念,比如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基本都可以在科普杂志里找到。

科普杂志与系统的教科书相比虽然有系统不完备的缺点,但是也有系统教科书所没有的精悍短小的优点,一篇文章基本是一个体系,基本可以说明白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虽然它们不是那么专业,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了解了概念也就把握了自然科学的精神,自己也就具备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虽然对于科学思维这个概念有不同的定义和争议,但是求证和开放却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其次,修正自己的神学体系和神学观念。

在读科普杂志的时候,可能和我们过去的一些神学观念有很多冲突,那么我建议你暂时把原来的神学观念放置一边不去管他,慢慢你的科学思维建立之后,再重新来思考过去的神学观念,进行批判和修改,直至将冲突和矛盾消化掉。实际上随着你的知识不断增加,神学观念也是不断需要修正的。

不要让封闭的神学体系阻碍你的学习,世界很大,上帝很丰富,不要把上帝圈在封闭和单调的系统中。

科普杂志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诸如物理学化学等,科学是个广义的学科概念,考古学,社会学也都包括在内,笔者在《科学世界》2018年第4期中,不仅读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科普文章,还读到细胞再造的医学前沿文章,同时也有史前倪格特人的6.5万年前的壁画考古短讯,甚至假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快这样的社会和传播学内容。

读科普杂志,并不是让我们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让我们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基督徒,而不是一个迷信的宗教徒。

基督徒想影响社会,必然要先进入社会,又要有高于社会的视野和高度。实际上基督徒是个很高的标准,这不仅让我们具备耶稣的奉献精神还要有可以奉献的内容。在全国普遍科普素养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教会的科普素养如果高于社会,这是让社会刮目相看的事,这样的教会不吸引人都不可能。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给自己科普。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